不知道印度何時來整頓這樣的營商環境,又有誰來繼續跳進這個“坑”?

文 | 極 耳

外企在印度做生意,太難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外企從印度撤資的報道屢見不鮮,迪士尼被曝從印度業務中“抽身”,緯創資通也出售了印度業務。

據央視援引印度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7年間,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在印業務,包括福特、富士康等,約佔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

其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都被認爲是“跨國企業墳場”,因爲印度用各種手段打壓外企,包括直接封禁、資產處罰、提高關稅壁壘等等。

以亞馬遜爲例,2022年6月,亞馬遜投資一家零售集團的交易中,被判定有所隱瞞,被處以20億盧比(約1.7億元人民幣)的罰款。2023年3月,印度儲備銀行(RBI)以不遵守預付支付工具規則爲由對亞馬遜 Pay 處以37.5萬美元的罰款。

或許有人想說,既然到印度發展,自然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不過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的各項法律法規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稍不注意就可能觸碰到,往往導致普遍性違法和選擇性執法。這爲印度當局勒索外國企業提供了便利。

而且,印度還有讓人想象不到的騷操作。

以印度向沃達豐罰款一事爲例。印度稅務部門對沃達豐開出了數十億美元的罰款,沃達豐不服起訴至印度高院,即便印度最高法院於2012年裁定沃達豐無需繳納稅款。然而,印度議會竟直接繞過最高法院,通過了2012年財政法案,對1961年所得稅法進行修訂,並且這個修訂是追溯性的,也就是說,相關的規定被認爲從1961年開始就生效了,這直接改掉了沃達豐得以勝訴的法律基礎,使沃達豐必須繳納稅款。

後來,沃達豐起訴至國際法院,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印度才取消罰款,印度的營商環境由此可見一斑。

曾經,印度也是中企出海熱土。

小米在2017年成爲印度銷量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市佔率超50%,2018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品牌中,中國手機品牌佔據了四席。

2018年,在印度前十大安卓應用中,有5款來自中國,前100安卓應用中,有44款由中國公司開發。

根據市場研究和分析平臺Tracxn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印度的總體風險投資規模從2016年的6.68億美元上漲至2018年的56億美元,中國企業佈局了零售電商、物流、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文娛、支付、出行等多個領域。

然而,2020年4月,印度商工部突然修改了FDI政策,將所有直接或間接來自印度陸地鄰國的投資從之前大部分行業適用的“自動審批路徑”改爲“政府審批路徑”。此舉被視作限制中國企業對印投資的針對性動作。

2022年1月,印度稅務情報局向小米印度罰了65.3億盧比(約合人民幣5.58億元)稅款。5月1日,再凍結其7.25億美元(約48億元人民幣)資產。

今年6月,印度執法局向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部分高管以及相關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印度的《外匯管理法》。這次指控意味着小米2022年被印度凍結的近7億美元很可能被正式罰沒,這也是印度政府成立以來最大數額的資金沒收。

2017年初,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送給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一部紅米4A的“工程機”,一度被傳爲佳話。

2022年7月,vivo的119個印度相關銀行賬號被印度執法局封鎖,總額達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億元)。印度執法局在相關聲明中指控稱,vivo印度公司爲逃避納稅,將6247.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匯往中國等地,金額相當於該公司一半左右的營收規模。

而剛剛過去的10月,印度執法部門逮捕了4名行業高管,其中包括一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vivo的員工,理由是他們被指控涉嫌洗錢。vivo方面對此回應稱:“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我們正密切關注近期的調查事宜,並將採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不僅是中企,近年來,印度稅務部門對殼牌、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外資企業都進行了稅務調查並開出了高額罰單。日韓不少企業也面臨同樣的狀況。監管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爲外商投資的重大障礙。

難怪有評論言道,這就是印度的套路,先給外資一些甜頭或者美好的許諾,誘使外企向印度投資。等到外企在印度有了一些家底、取得了一定效益,特別是印度在這一領域也學會了一點之後,印度當局就通過各種方式來對外企進行事實上的勒索,讓外企進退維谷。

剛剛出售印度業務的緯創資通是第一家在印度生產iPhone的公司,在印度經營超過15年,曾爲蘋果公司生產過iPhone SE等機型。緯創退出印度的原因,美國石英網此前報道認爲,該公司在印度遭遇了諸多爭議性對待。

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發佈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價值195億美元的半導體合資公司。富士康的解釋是,存在“無法順利克服的挑戰性差距”,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由於營商環境不夠穩定,美國福特汽車因鉅額虧損在2021年不得不退出了已耕耘10年的印度市場,特斯拉2022年也因稅收問題暫停了在印度的銷售計劃。

而世界銀行發佈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印度就已被認爲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實在受不了了,這些跨國企業怎麼會忍痛割捨印度這麼大的市場。

只是不知道印度何時來整頓這樣的營商環境,又有誰來繼續跳進這個“坑”?

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海外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