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以色列還能撐多久

當地時間11月2日夜晚,照明彈和爆炸的火光徹底照亮了斷電大半日的加沙城。隨後,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以軍地面部隊已完成了對加沙城的包圍,空軍則對加沙市中心進行了轟炸。當地衛生部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不到一個月的人道危機已經造成超過9000名加沙平民遇難,另有數千人失蹤、兩萬多人受傷。

以色列軍隊圍攻加沙城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啓程前往以色列。和此前力挺以色列自衛權的表態不同,布林肯強調本次出訪的重點是減少加沙平民的傷亡。此前一天,在美國國內的一次籌款集會上,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次表示:他支持讓以色列“人道停火”。

表面上,美國政府依然維持對以色列“自衛權”的支持,但美以分析人士多認爲美國政府的立場正在迅速轉向,因爲他們已經感受到自己被國際社會孤立。

10月31日以來,一些國家開始通過召回駐以色列大使表明立場。玻利維亞政府宣佈和以色列斷絕外交關係,哥倫比亞、智利政府以“以色列犯下人道罪行”爲由召回大使。11月1日,約旦成爲第一位召回駐以大使的中東國家。11月2日,在外長出訪巴勒斯坦後,巴林政府宣佈召回駐以大使並暫停經濟往來。

“如果以色列繼續像轟炸難民營這樣過度使用武力,這最終將改變西方世界的態度。” 11月1日晚,華盛頓中東研究所高級副總裁傑拉德·費爾斯坦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專訪時說。

費爾斯坦長期在美國國務院分管巴以事務的近東部門工作,從駐耶路撒冷副總領事,直到成爲奧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分管近東事務的首席助理國務卿幫辦。

一些新消息印證了費爾斯坦的判斷:當拜登明確向內塔尼亞胡要求加大對加沙地帶的援助後,以色列官員承諾拉法口岸的援助卡車過境量可以增加到每天100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加沙地帶通信在全面中斷後得以恢復,也和白宮的明確要求有關。

但在國際社會看來,美國所做的還遠遠不夠。100輛卡車僅相當於戰前拉法口岸日過境援助車數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此外,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11月2日指出,由於戰事激烈,聯合國已無法向加沙北部約30萬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且以色列政府仍然禁止醫院、救護車和海水淡化廠所需的燃料進入加沙。

“關鍵在於,拜登總統能不能給內塔尼亞胡一個明確的信息?如果他明確說以色列必須停火,以色列將不得不停火。”費爾斯坦明確表示。

“以色列還能撐多久?”

中國新聞週刊: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日趨嚴重。最近幾天,以色列軍隊甚至襲擊了加沙北部最大的難民營。你認爲以色列會考慮國際社會的呼籲,調整其軍事行動計劃嗎?人道主義停火有可能實現嗎?

費爾斯坦:從過往的案例看,以色列政府會盡可能拖延對國際社會的反應,但當他們接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他們將被迫接受停火。

到目前爲止,在美國、英國和西歐國家,還有一些聲音支持以色列針對10月7日的哈馬斯暴力襲擊採取軍事行動。但如果以色列繼續像轟炸難民營這樣過度使用武力,這最終將改變西方世界的態度。我認爲你會看到西方給予以色列越來越大的壓力。問題只是:以色列還能撐多久?

中國新聞週刊:如果美國總統拜登給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個明確的信息,內塔尼亞胡會停火嗎?

費爾斯坦:答案是肯定的。拜登總統已經提到了不要重複美國在“9·11事件”之後所犯的錯誤。我們也看到美國官員在用伊拉克、阿富汗的案例勸說以色列人,希望他們不要對加沙發動大規模襲擊。這是一種建議和指導,但以色列顯然沒有遵循。不過,如果美國總統的信息清楚有力,如果拜登總統明確說“我們要結束這一切”,以色列人將不得不同意。

中國新聞週刊:在這種信息發出前,以色列軍隊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達成“摧毀哈馬斯”的目標嗎?

費爾斯坦:問題在於他們提出的是無法實現的目標。以色列無法消滅哈馬斯,就像美國無法消滅基地組織或“伊斯蘭國”(IS)一樣。你不可能消滅意識形態。以色列能夠摧毀哈馬斯領導層,摧毀基礎設施。但如果沒有有效的政治進展與和平進程,我們只會看到哈馬斯在新人的領導下捲土重來,甚至可能有其他比哈馬斯更暴力的組織出現。

一個基本規律是:在這個時代,你不能通過軍事力量來實現政治目標。但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還沒有準備好做出他們最終必須做出的決定。以色列人必須放棄他們可以擁有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想法,放棄認爲巴勒斯坦人會離開家園的想法。巴勒斯坦人也必須接受以色列國存在的現實。現在,雙方都還在向自己的公民傳達最強硬的信息,而非最現實的信息。

“我們能看到美國政府的進一步轉變”

中國新聞週刊:如你所言,拜登政府還沒有向以色列發出足夠強烈的和平信號。當美國政府在1991年召集馬德里和平會議時,國際社會認爲美國是真的想推動巴以和平進程。你是這個進程的親歷者。但在那之後,美國政府並沒有給予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以足夠的支持。美方的立場爲何會發生變化?

費爾斯坦:馬德里和平會議的背景是,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後,老布什總統認爲是解決巴以衝突的機會了。馬德里會議促成了以色列和約旦簽署和平協議,也推動了巴以雙方在奧斯陸的談判。隨後,克林頓總統開啓了一個五年的和平進程框架,試圖推進奧斯陸協議的落實。當我1998年到耶路撒冷擔任副總領事的時候,我們當時的立場是必須通過談判解決巴以衝突。我至今認爲這是正確的前進方向。

但是,2000年發生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義,以色列新總理沙龍也對和平進程毫無興趣。在那之後,儘管小布什總統和奧巴馬總統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在他們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內的觀點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沒有做好妥協的準備,因此這件事不值得總統花時間去努力。

然後我們來到了特朗普時期,特朗普朝着完全錯誤的方向前進。他促進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巴林、摩洛哥發展關係,但完全忽略巴勒斯坦。這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觀念是一樣的:以色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合作,而不必處理巴勒斯坦問題。

現在,拜登總統絕對是傾向以色列的。10月7日哈馬斯發動恐怖襲擊之後,美國政府最初的反應是過度支持了以色列。現在,美國社會已經有了強烈反彈,認爲最初的政府立場並沒有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但拜登總統和特朗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特朗普的問題是他直接支持了以色列的極右翼,甚至對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的想法、對非法定居點都持開放態度。這是用極端的方式支持以色列。而拜登並不支持這種觀點。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美國政府正在從最初的一些聲明中“後退”,更多地談論對加沙地帶的人道援助,更多地談論保護平民的生命。現在,拜登總統也在轉向支持在衝突結束後採取外交手段、推動政治進程。他在最近幾天重申,支持兩國方案,希望朝着這個此前歷任美國總統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發展。

中國新聞週刊:你最近建議,拜登應迅速推動重啓和平會議,我們能看到他進一步的轉變嗎? 

費爾斯坦:我認爲我們會看到美國政府進一步的行動,儘管我不知道這是否包括重啓和平進程。我的建議是:儘快開始組織和平會議,只是不要期待很快能產生結果。

我們首先要等待巴以雙方“打掃好自己的房子”。軍事行動結束後,雙方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領導層。在以色列,現在很多人認爲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已經終結,他的政府會很快倒臺,他必須爲10月7日的失敗承擔責任。所以我們要等待以色列明年的選舉及新誕生的政府。同樣,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也需要產生一個新的領導層。

其次,對美國來說,當前的時機不太好,因爲我們距離2024年總統選舉只有一年時間了。傳統上說,這是美國政府不想深度介入中東事務、特別是和平進程的時候。

我的建議是我們應該立刻開始嘗試,最好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建立一個框架,比如按照1991年馬德里會議的模式,舉行某種形式的多邊國際峯會,展開促進巴以和平的議題。這一次,阿拉伯世界應當充分發揮作用,比如阿聯酋、巴林、摩洛哥、沙特、埃及和約旦,他們和以色列保持着一定的關係,同時也支持巴勒斯坦的訴求。

關鍵是,我們要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發出一種信號,即這場衝突是有政治解決方案的。這是我們要立刻開始着手準備的事情。

“兩國方案有很好的共識基礎”

中國新聞週刊:在你期待的和平進程中,兩國方案依然是“唯一解”嗎?之前國際社會推動兩國方案,爲什麼沒有成功?

費爾斯坦:首先,我想引用我的一位前外交官朋友的話:“我曾經嘗試考慮所有其他選項,但除了兩國方案,沒有一項是可行的。”我認爲,除了努力爲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建立一個獨立國家之外,沒有其他選擇。這是巴勒斯坦人的自決和自治權利。

兩國方案在2000年的失敗,和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義中的暴力有關,也和當時新上任的以色列總理沙龍擴大定居點、建設隔離牆等政策有關。以色列右翼分子試圖通過建立隔離牆、定居點,通過分割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領土,使國際社會屈服於“兩國方案不切實際”的現實。他們爲此已經“努力”了二十多年。

現在有些人說:猶太人定居點使兩國方案無法實現。但定居點不是“自然現象”,他們能被建起來,就能被拆掉。當以色列決定和埃及達成和平協議時,他們就拆除了在西奈半島的定居點。當以色列撤離加沙時,他們也拆除了加沙的定居點。

還有些人覺得兩國方案只是一個概念,缺乏路線圖。但事實上,從1994年到2000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在國際社會的推動下已經達成了很多共識。當和平進程停止時,未決的兩大問題,一是巴勒斯坦難民的迴歸權問題,一是東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但除此之外,有關兩國方案的很多具體問題都已經形成共識或接近形成共識。

中國新聞週刊:但還有一個問題,美國共和黨人比美國民主黨人更親以色列,兩黨更替是否會影響美國政府推動巴以和平進程的長期戰略?

費爾斯坦:你是對的。共和黨人確實強烈支持以色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以色列能不能誕生一個致力於和平進程的政府。如果以色列人想要和平,那麼共和黨人是否更支持以色列的問題就不再重要了。

中國新聞週刊:看起來,你對未來的以色列政府會迴歸和平進程比較樂觀。

費爾斯坦:我不能保證新一屆以色列政府會支持和平進程,誰也不能保證以色列人民不會投票給一個更加咄咄逼人地阻止巴勒斯坦建國的政府。但我希望在當前的衝突結束後,以色列人能意識到,維持現狀是不可取的,它只會讓衝突越來越暴力。

隨着戰爭形式的變化,哈馬斯這樣的非政府武裝團體能獲得更多的致命武器,比如無人機,這些武器將造成更大的破壞、更多的傷亡。所以,如果暴力依然是循環往復的,以色列受到的傷害會比過去20年更多。只有和平進程能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這是一個人們應當面對現實、思考未來的時刻。

我和很多以色列官員及專業人士交流過這些問題。當我在耶路撒冷時,我看到他們致力於實現和平進程。是的,一直有一些以色列人認爲以色列應該佔有巴勒斯坦的全部領土,也一直有一些以色列人不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在20年前,我曾親眼見到,以色列政府中的很多人願意爲兩國方案而努力。

“攻擊聯合國,是以色列犯下的錯誤”

中國新聞週刊:當前加沙的衝突和人道主義危機將如何影響美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

費爾斯坦: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阿拉伯人對美國的立場感到不滿,所以我希望拜登政府能更仔細地傾聽阿拉伯夥伴的意見。雖然現在阿拉伯國家“情緒高漲”,但如果美國政府能在衝突結束後積極推動政治解決進程,這將大大有助於修復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

中國新聞週刊: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正常化是一個長期趨勢。目前的衝突打斷了這一趨勢。在不久的將來,正常化進程還會繼續嗎?

費爾斯坦:我認爲會繼續。沙特已經表示,雖然現在他們不和以色列討論正常化進程,但未來仍將繼續。再看看已經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埃及、約旦、阿聯酋、巴林、摩洛哥,他們都批評了以色列,都對巴勒斯坦表示支持。巴林外長剛剛前往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人舉行了會晤,這是巴林-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以來巴林外長首次訪問巴勒斯坦。但是,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我相信他們在戰爭結束後還是會維持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但與此同時,我希望這些國家也能利用他們和以色列、巴勒斯坦都有良好關係的優勢,成爲政治進程的橋樑,推動巴以雙方進入和平談判。當特朗普政府開始推動正常化進程時,其目的僅僅是幫助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建立關係,並不包括結束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但這種方案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巴勒斯坦問題依然是關乎中東和平穩定與否的關鍵。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作爲並非一無是處,因爲它確實推動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進行了對話,形成了一定的互信。現在我們應當利用這些互信,推動阿以關係正常化進程和巴勒斯坦問題進程一起前進。沙特方面已經明確表示,與以色列進行正常化談判的議程之一,就是巴勒斯坦問題。未來,所有類似的正常化進程都可能和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掛鉤,這將產生很大的作用。

中國新聞週刊:我們看到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巴林、約旦等國已經開始召回駐以色列大使或斷絕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表達對以色列“戰爭罪行”的抗議。會有更多的國家跟進嗎?

費爾斯坦:未來,確實可能有更多國家選擇召回大使乃至斷絕和以色列的外交關係。其前提是巴勒斯坦平民的傷亡繼續不斷攀升,以色列人繼續採取魯莽的軍事行動。

中國新聞週刊:在以色列對加沙的空襲中,已有70多名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工作人員遇難。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還和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生了激烈的矛盾。以色列政府甚至拒絕爲聯合國官員發放簽證。你如何評價以色列對待聯合國的政策?

費爾斯坦:這絕對不是正確的選擇。每個政府都會時不時地對聯合國感到不滿,都會有和聯合國不同的觀點。但聯合國目前的立場反映了絕大多數會員國的立場。所以,和聯合國決裂,對以色列沒有任何幫助。

相反,是以色列需要聯合國在加沙地帶維持工作,維持那裏的學校、醫院和基礎設施還能在戰爭中運作,避免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我希望以色列能冷靜下來,修復這種錯誤政策造成的損害。

記者:曹然([email protected]

編輯:徐方清

運營編輯:馬曉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