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經熱評|北摩高科內部發生衝突 上市公司應直面“家醜”

每經評論員 楊煜

近日,一封題爲《關於北摩高科張天闖等打砸傷人違法行爲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舉報人閻月亮自述爲北摩高科(SZ002985,股價35.02元,市值116.2億元)子公司京瀚禹的創始人,稱張天闖(北摩高科總經理)等人於10月9日強闖京瀚禹辦公樓,搶奪公司重要財物。閻月亮之子張禹表示,張天闖等人闖入京瀚禹辦公樓,搶奪公司證照章,張禹本人也被打至輕微傷。對此,北摩高科回應稱,張禹說法存在事實錯誤,並未對張禹進行所謂的“毆打”。另外,張禹因涉嫌職務侵佔罪,已被公安機關刑事受理。

此次事件將北摩高科與子公司原實控人之間的矛盾驟然推上前臺,已有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表示擔憂,但造成矛盾的起因與背景尚未浮出水面。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衝突雙方均已向警方報案,孰是孰非交給司法裁決。

此次事件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那就是貫徹落實信息披露的及時、完整、謹慎等原則十分重要。

以北摩高科衝突事件爲例,在相關傳言和報道傳播後,投資者社區內湧現出種種推測,此時上市公司若能及時就事件的起因、經過與進展進行充分詳盡的說明,投資者心中的石頭也能落地。

不少管理者仍持有“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或是把回應、解釋視作“打口水仗”。實際上,及時、充分回應“家醜”不僅能幫助投資者辨明是非,同時也能重新設置議程、促使討論迴歸到如何解決治理隱患的正軌上,而非圍繞打人事件各執一詞、引人遐想,造成輿論失焦。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信息”格外敏感,這既包括利好信息,也包括風險信息。此次衝突涉及的子公司在北摩高科的收入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且正在籌備上市,同這家子公司經營情況相關的重要信息理應爲投資者所知。

因此,當公司內部治理出現挑戰,及時披露具體情況和公司的解決進展才是上市公司負責任的體現。在肢體衝突爆發前,北摩高科方面同子公司原實控人的矛盾、糾紛或者管理團隊變更等相關決議也應及時披露,讓投資者充分掌握公司的經營動態,以作出理性決策。

最後,這次衝突涉及的子公司是北摩高科收購而來,這也再次提醒上市公司,在收併購的過程中要做好盡職調查、確定相關協議。控股公司爲何需要通過“強闖”的方式才能進入子公司辦公樓?爲何未對子公司經營管理形成有效監督?這些疑問引出一個更大的疑問,那就是“暗雷”在收併購之初是否已經埋下?

當前,收併購“踩雷”的案例層出不窮,北摩高科此次出現的內部衝突提醒投資者,盡職調查、治理結構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如此才能助力控股公司與子公司在規範之下共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