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鋁深加工

3400億國際共享辦公巨頭WeWork,突然被傳將申請破產!

截至11月3日,總市值僅剩0.4億美元,相比上市初期的90億美元已蒸發99.5%。 

昔日共享經濟巨頭,如今股價僅剩0.836美元/股,年初以來股價下跌近99%。

包括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目前均已將利率升至高位,借貸成本上升正在損害商業房地產行業。

WeWork遭遇滑鐵盧,最慘的應該是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

或在美申請破產!WeWork危機四伏

據新華社援引外媒報道,美國“聯合辦公空間”公司(WeWork)計劃最早在下週申請破產。WeWork中國市場是否會因此受到衝擊備受業界關注。

長期租賃債務超130億美元

路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WeWork揹負淨長期債務29億美元,長期租賃負債超過130億美元。據公開文件顯示,從2028年開始,還將有150億美元租賃債務到期。

此前的10月2日,WeWork在未能向其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後,獲得30天的寬限期。而如果在此期間後仍未能支付利息,則將被視爲違約。

大批高管已離職

今年8月,WeWork曾對監管部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擔憂其無法繼續進行運營。由於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共享辦公空間需求下滑,公司虧損高達數十億美元。今年,包括首席執行官在內的多位高管均已離職。

曾估值3400億

值得一提的是,軟銀投資後,WeWork估值一度達到470億美元(約3400億元人民幣),被認爲是繼Uber之後的美股第二大IPO,成爲全球矚目的獨角獸企業。

WeWork創辦於2010年,在紐約曼哈頓起家。WeWork長期承租並改造房屋,然後分割爲不同的辦公空間,再短期轉租給其他企業。

2020年底,WeWork在全球超150個城市擁有850多家門店,工位數超100萬個,會員數量超45萬,營收超過32億美元。

圖源/每經視頻

孫正義虧麻了

疫後美國居家辦公風氣盛行,寫字樓空置率極高,商業地產迅速貶值,已成爲美國金融體系中最不穩定的巨雷。本已連年虧損的WeWork更是難以支撐。

軟銀集團是WeWork最大的投資者。資料顯示,軟銀集團旗下願景基金自WeWork融資開始,就瘋狂地進行下注,投資總額超過了106.5億美元。

2021年,WeWork上市時,軟銀就已成爲其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約爲29%。

據華爾街見聞,WeWork如此不堪的表現,令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損失慘重。WeWork已從軟銀、Insight Partners、貝萊德和高盛等投資者那裏籌集了超過220億美元的資金(包括債務)。

其中,孫正義曾向WeWork投資超百億美元,如今虧得連零頭都不剩了。

從來沒有盈利,6年虧1000億

據證券時報,2019年,WeWork曾試圖以47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IPO,但未能成功,隨後於2021年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SPAC)公司合併上市。上市時,公司市值僅有90億美元。但即使上市,也未能挽救公司的命運。公司的運營狀況沒有任何好轉,虧損依然。

WeWork公司在2020年-2022年分別虧損39.49億美元、40.96億美元和20.45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再虧損6.13億美元。公司賬面上僅有2億美元。

WeWork成立至今,從未有過任何盈利,從披露數據來看,2016年至2022年,WeWork累計虧損了14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0億元)。

裸露的招股書讓公衆發現,光環背後,WeWork本質也不過是簡單乏味的租賃,更直接點,就是“二房東”。

WeWork之所以能撐如此之久,主要依賴風險投資的不斷輸血。統計顯示,自其成立以來,WeWork累計融資金額高達120億美元。

共享辦公空間行業大洗牌

WeWork的落幕無疑是共享辦公企業的縮影。從2015年因創業浪潮興起及之後爆發式增長,再到經歷多輪洗牌、知名品牌經營難言樂觀,共享辦公賽道的衰落令人唏噓。

據中新經緯,11月3日上午,WeWork中國相關人士回應稱,破產消息對WeWork中國的運營沒有影響,WeWork中國早在2020年末就與WeWork分離,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2016年7月WeWork在上海開啓第一處辦公空間。到了2017年,WeWork聯合弘毅投資和軟銀集團宣佈設立“中國WeWork”,由弘毅投資、軟銀集團領投5億美元用於加速拓展中國市場。

2020年,WeWork中國宣佈獲得摯信資本2億美元追加投資,至此摯信資本成爲了WeWork中國的控股股東,開始全面本土化經營。

據華夏時報,隨着競爭的加劇、“雙創”政策紅利的消退,近年共享辦公行業迎來了多輪洗牌,空置率過高,無法擺脫虧損、遲遲難以盈利“上岸”等,也成爲行業的普遍狀況。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國內共享辦公企業達到2500家,到2018年9月,國內共享辦公平臺超過300家。

2019年前,共享辦公的市場規模呈現翻倍式增長,SOHO3Q、優客工場、WE+和裸心社等知名品牌都爭相入場,有些甚至可以和行業巨頭WeWork相競爭。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相繼而來的是大批公司裁員、倒閉,加上居家辦公興起,共享辦公需求不斷被稀釋,“玩家”們愈發窘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