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劉伯溫素有這樣的說法,“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諸葛亮能夠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是一位神機妙算的軍師,這一點婦孺皆知。通過這話可以看出劉伯溫是與諸葛亮一樣聰明絕頂之人,而且劉伯溫還更勝一籌,諸葛亮只不過幫劉備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卻幫朱元璋一統了江山。

很多人對劉伯溫的認知是因爲他出色的文學創作能力,卻不知劉伯溫與諸葛亮一樣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可以說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他爲朱元璋謀劃天下,只是他卻沒有得到劉備對諸葛亮那般的信任,他攤上了一個多疑的帝王。劉伯溫臨死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死魚,17年後老朱才明白真正含義,這其中又有什麼貓膩呢?

少年神童中年多舛

劉伯溫出生在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的一個小村莊裏,據說南田屬於洞天福地,“古稱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劉伯溫沒有什麼家世背景,只是父親略識詩書,但卻養出了劉伯溫這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兒子,據說劉伯溫能夠一目七行,閱讀能力強就意味着有超強的理解能力,12歲的時候他就考中了秀才,被鄉里稱爲“神童”。

有了超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劉伯溫是樣樣通、樣樣精,他博覽羣書,文學、天文、地理、兵法等,樣樣鑽研,甚至玄學方面也頗有建樹。只是這樣的高端人才,他的仕途命運不怎麼樣。23歲考中進士之後,入元朝爲官,他看不慣貪官污吏、欺男霸女的行爲,嚴懲惡紳與貪官,得到百姓的擁戴,卻爲此得罪了朝堂之人,不久他請辭回鄉。

在家閒置了幾年後,又重新被朝廷重用,當他燃起新的希望時,卻再次受到大臣的排擠,上任不到一年再次辭官回家。結果朝中大概是太缺少他這樣的人才,他再一次被任命爲江浙省元帥府都事讓他去剿匪。

但是劉伯溫的正直人品與當時的朝堂環境顯得格格不入,紛紛譴“譴責劉伯溫擅威福”,劉伯溫一怒之下再次辭官。他的仕途三起三落,最後一次辭官時已經四十多歲,可謂是中年多舛,半生就在如此憋屈之中度過。

神機妙算深得信任

元朝不識貨,總有識貨的人。朱元璋聽到劉伯溫的大名之後,便請他做自己的謀臣,劉伯溫大概算出朱元璋有着帝王命,便出山相助,這一些劉伯溫49歲。劉伯溫之所以被稱爲神機妙算,是他有着過人之處,甚至可以說有着極強的預測能力,否則他又怎會鑽於玄學呢。

當劉伯溫看到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時,告訴朱元璋要有兵災之亂,讓朱元璋下罪己詔以穩定軍心;當天氣大旱時,劉伯溫認爲有冤案未了,朱元璋就派他去平反冤案,結果大雨如期而至;當朱元璋想處決犯人時做了一個夢,劉伯溫解夢,說是“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朱元璋信了劉伯溫的“鬼話”,結果三日後果然海寧歸降。

劉伯溫的神機妙算與唐朝的大玄學家袁天罡如出一轍,是真是假無法分辨,是史書吹捧,還是民間謠傳,總之劉伯溫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劉伯溫爲朱元璋建國創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雖沒有戰場殺敵卻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

皇帝多疑明褒暗貶

只是帝王的寵信總是薄情,當朱元璋大事已定時,便開始提防起了這些老臣。李善長因劉伯溫秉公執法殺了他的親信而與之結怨,私下裏誣告劉伯溫擅自殺人,恰巧劉伯溫爲朱元璋求雨時出了“故障”,雨沒下來,朱元璋爲此發了脾氣,劉伯溫順勢提出了告老還鄉的請求,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這時候朱元璋還表現出十分不捨的樣子,甚至許諾要封他爲第一公爵,但被劉伯溫拒絕,只是劉伯溫此時也不好執意辭官,只好繼續爲朱元璋效力。然而,在朱元璋進行開國功臣大封時,公爵裏卻沒有劉伯溫的名字,劉伯溫只被封了個誠意伯。

以劉伯溫越老越精的心智,當然明白朱元璋明褒暗貶的心裏,勉強應付了一年差事之後再次請辭告老還鄉,這次朱元璋同意了他的請求,並且還象徵性地給予了一些賞賜,而這些東西對於劉伯溫來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說不上哪天就會丟了性命。

死前遺言未卜先知

劉伯溫在老鄉時儘量表現得安分守己,時不時還得寫上一兩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來滿足朱元璋的虛榮心裏,同時也是爲了保住自己的腦袋。只是劉伯溫的人雖然辭官了,但他的名望依舊還在,這成爲了朱元璋心裏的一根刺。

辭官五年後,劉伯溫年事已高,一次偶染風寒,按理說並不是什麼大病,但朱元璋卻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胡惟庸與劉伯溫並沒有什麼交集,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以劉伯溫剛正不阿的性格根本看不上胡惟庸狡詐的品行,胡惟庸去探望他能有好事嗎。

果然,劉伯溫服用了御醫開的藥之後病情嚴重,他就感覺不對勁,不是皇帝要害他就是胡惟庸,他便向朱元璋直言自己的想法,結果朱元璋淡淡地表示,讓他寬心養病。結果劉伯溫一病不起,最後含怨而亡,享年65歲。

劉伯溫死前對兒子交待,他給皇帝留下了一本書,死後立刻呈給皇帝,然後說“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同時他又給朱元璋送了一筐死魚,當時朱元璋並沒有其中的意思,直到17年後他才明白劉伯溫未卜先知的預測能力。

17年後朱元璋的長子兼太子病逝,他想要立長孫爲太子,這就必然會引起兒子們的不滿,按照劉伯溫的意思就是,把這些兒子分封在外,這樣長孫纔會有生活的空間,一筐死魚就是提醒朱元璋未雨綢繆、顧全大局。

小結

劉伯溫確實是一位“神人”,他能算到身後之事:他死前留下的一本書就保全了他子孫後代的性命與富貴,而那筐魚則代表着他未卜先知的能力。或許這樣說有些神乎其神,但是多年以後都是驗證了劉伯溫的想法。

到了明世宗朱厚熜這一任皇帝時,劉伯溫被重新提名,他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九世孫劉瑜襲封爲伯爵,沉寂了百年之後的劉家再次興旺,這都是劉伯溫當初未雨綢繆的功勞,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的高明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