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君主,其中,朱元璋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一方面是因爲他建立了明朝,成就千古霸業,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他獨特的出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草根皇帝”。

不得不說,朱元璋發跡之前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坎坷,家境貧苦不說,還數次遭遇天災,年紀輕輕就失去了父母親人。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過牛,受了不少委屈,而他當上皇帝以後,劉德又是個什麼樣的下場呢?他是否找劉德尋仇了呢?

朱元璋早年出身寒苦,遭受地主劉德的殘酷剝削

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根皇帝,和其他從小就住在皇宮、錦衣玉食的皇帝們相比,朱元璋的童年真可謂是十分艱辛。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那時候,中原還是蒙古人的天下,在蒙古人眼中,漢人的地位是十分低微的,這也是蒙古人維持自己統治地位的一種策略,而朱元璋一家作爲漢人出身,且沒有什麼身份背景,自然是沒什麼好日子過的,剛剛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朱元璋甚至沒有權利擁有一個自己的名字,只能用出生的日子做名字,因爲他出生在農曆的八月初八,所以便叫朱重八,頂着這樣一個賤名的孩子,誰都想不到他日後會成就一番千古霸業。

朱重八出生的時候,已經是家裏的第六個孩子,多一個孩子就多一張喫飯的嘴,這讓本就十分貧苦的家庭更加喘不過氣來,嚴苛的賦稅、慘淡的收成,苦的不僅是朱元璋一家,更是天下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到了朱元璋十三歲這一年,舉家來到地主劉德家中做了佃戶,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封建土地制度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嚴苛而且不公平的,在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朱元璋一家不得不承擔十分高昂的地租,可以說是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也掙不到什麼錢,都被劉德拿去了。

不僅如此,這地主劉德也不是個什麼良善之輩,可以說是最典型的那種欺壓百姓般地主的爲人,對手下的佃戶十分苛刻,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小小年紀的朱元璋也不得不給他放牛,還要忍受劉德每天的虐待。要說朱元璋一家的日子已經過得夠苦了,可是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幾年後,當地遭遇了特別嚴重的旱災,瘟疫也接踵而至,朱元璋的雙親便喪生在此次天災中,悲痛欲絕的朱元璋想要讓親人入土爲安,但是實在是拿不出錢來,便只好去求地主劉德,可這劉德實在是個冷血無情之徒,狠狠拒絕了朱元璋,好在鄰居看不下去了送了一塊地,朱元璋才得以讓親人入土爲安。

遭遇了這接二連三不幸的朱元璋,對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可以說是充滿了憤慨和不幸,他心中燃起了一團火,一定要燒滅這所有的不公,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朱元璋並不是等閒之輩,因爲遭受壓迫的人不在少數,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朱元璋這般的抱負和手腕。這種仇恨催動着朱元璋,終於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而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讓他深切地飽嘗了農民的痛苦,所以上位後就頒佈了許多保護農民權利的法律,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當上皇帝也是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福利的。

朱元璋衣錦還鄉,面對劉德卻選擇一筆勾銷

我們後人在評價朱元璋的時候,都會說他是一個既有志氣又有殺氣的皇帝,因爲他出身低微身世坎坷,所以他有着更強的自尊心,而這樣的人一旦成爲皇帝,自然也有着更強的支配欲,所以朱元璋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現出了他殘忍狠絕的一面。

那麼,面對劉德這個曾經欺壓剝削自己、毫無人情味、甚至不願幫忙給自己父母下葬的狠心地主,朱元璋又是怎麼對待的呢?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朱元璋的做法顯得格外的寬容,他並沒有下令殺了劉德,而是放下了這段恩怨,這又是爲什麼呢?

首先,這要從時代背景來看。在當時,地主剝削佃戶是一種社會常態,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劇,而不是劉德的個人做法,可以說,劉德只不過是無數個地主階級的縮影罷了。朱元璋深深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在處理自己的仇恨時,並不是抄傢伙殺了劉德全家,而是選擇一步一步當上皇帝,才能改變這個世道、拯救更多農民,這正是朱元璋遠大志向的體現。

如果朱元璋認爲自己的悲劇是劉德一個人造成的,他纔不會選擇在當了皇帝以後回來報復劉德,而是早早就殺了他。此時再殺劉德,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皇帝形象,被人指責睚眥必報,朱元璋就算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也不會做出這種低級的舉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雖然出身草莽,但他心中的格局是很大的,面對家破人亡的悲劇,他能看透是由於時代的弊病,並且勇敢地選擇去改變這個時代,這種精神也是朱元璋爲無數後人稱頌的原因所在。

其次,從朱元璋個人的角度來看,他的青少年時期雖然過得非常悽慘,但是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故土格外留戀,朱元璋也是如此。多年後再回到故土,朱元璋心中首先浮現的恐怕並不是自己的仇恨,而是腦海深處那些溫暖的回憶,故土的這些故人,朱元璋自然也會平添一份包容。對那個在父母下葬時伸出過援手的鄰居一家,朱元璋給予了厚待,當地的農民也被減免了糧錢,而對於劉德,朱元璋自然也沒有什麼殺他的慾望了,畢竟,他有着更大的志向。

結語: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人,他的爲人是多面的,但是對於百姓,他毫不吝嗇地表現出了仁慈寬容的一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他曾經當過最底層的佃戶,飽嘗階級之苦,才能對底層人民的艱辛感同身受。所以,他在面對昔日盤剝過自己的地主劉德時,選擇了寬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更改制度上,限制地主的權利、擴大農民的權利,這樣一位格局打開的皇帝,是否贏得了你的尊重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