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瘦、變美、變健康。

作者丨蔡俊

思維財經&投資者網 出品丨ID:touzizhebao

資本市場不平靜的三季度,醫療反腐風暴來襲,隨後伴隨減肥藥的出圈和創新藥的突破,行業板塊迎來一波反彈。

在消費主義時代,變瘦和變美似乎成了一種硬通貨。當進口減肥藥在國內大賣之際,國產相關廠商也爭相進入該賽道,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由此實現上漲,但也有部分企業被監管層質疑“跟風”。

變美的話題上,繼膠原蛋白、玻尿酸後,再生類產品被認爲有望成爲下個寵兒。進口與國產的對決,各家企業通過研發、收購,不斷帶來新的醫美產品。

創新藥方面,一夜之間不少國產廠商實現了對外授權和出海。曾經因研發水平受限,導致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如今也正被逐漸實現。

骨感的國產減肥藥

減肥藥的火,越燒越旺。

全球範圍內,掀起這輪減肥藥熱潮的廠商有美國禮來和丹麥諾和諾德。他們聚焦GLP-1靶點(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最有效的靶點之一),研發出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等藥品。此前,奧利司他、西布曲明等藥品也有減肥和減重功能,但因安全性問題,並未在市場大熱。

真正帶飛減肥藥的,還是世界首富馬斯克在公開場合談及自己服用司美格魯肽後,30天暴瘦18斤的推文。此後,減肥藥在全球一飛沖天。今年前三季度,諾和諾德的收入同比上漲38%,超越LV成爲市值最高的歐洲企業。今年上半年,該企業的司美格魯肽實現銷售額90.51億美元。

甚至在中國市場上,小紅書平臺曾出現大量求購司美格魯肽的筆記。截至目前,該藥品在國內上市的適應症爲糖尿病,減重適應症已提交申請。禮來方面,一直在打造抗衡司美格魯肽的藥品替爾泊肽,目前已在海外銷售,今年上半年銷售額15.48億美元,國內上市也在申請流程中。

那邊進口藥賺得盆滿鉢滿,這邊資本市場也感受到了熱潮。今年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因減肥藥概念實現股價連續上漲。但要論含金量,國內企業的差距其實“很骨感”。

到目前爲止,仍未有上市司美格魯肽產品的國產廠商。研發進度處於臨牀三期的,有麗珠集團、聯邦制藥、華東醫藥參股的九源基因等。究其原因,技術是繞不過去的檻。

按照專利期限,司美格魯肽的相關專利截止日在2026年。換言之,國內廠商最快上市同類藥品也要在3年後,但現實也並非沒有轉機。

早前,華東醫藥旗下企業就諾和諾德擁有的GLP-1相關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獲得認同。之後,諾和諾德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到目前爲止,相關判決還在等待最終的落錘。

若相關專利仍被判無效,國產司美格魯肽就有機會更早上市。然而產品未動,股價先行,資本市場對減肥藥概念股率先發起一波熱炒。今年10月以來,百花醫藥、博瑞醫藥、衆生藥業、諾泰生物、常山藥業等股價迅速拉昇。

以常山藥業爲例,其研發的艾本那肽與司美格魯肽爲同一靶點,今年9月公告完成臨牀三期實驗,適應症爲治療2型糖尿病。還有博瑞醫藥,因高管在電話會議上發佈個人試用在研產品BGM0504注射液相關情況,被採取警示函;該藥品用於減重尚處於臨牀試驗階段,有效性尚不明確,但“關於藥效的相關言論具有誤導性”。

此外,市場也關注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該藥品與司美格魯肽爲同一靶點,10月底公開了臨牀二期的實驗數據,顯示減重療效顯著並展現多項代謝獲益。

誰是“醫美寵兒”

衆人說醫美水深,但輕醫美正在年輕羣體中逐漸興起。與強調整形的傳統醫美不同,輕醫美特指注射填充類,在監管上屬於三類注射劑。

截至今年9月,國內的三類注射劑批文共68張,玻尿酸、膠原蛋白、再生等類別分別爲58張、7張、3張。上市公司中,華熙生物有7張玻尿酸,愛美客的玻尿酸和再生合計6張。

從技術發展看,膠原蛋白的起源最早,但隨後因玻尿酸的興起逐漸式微。近些年,再生類產品崛起,大有追趕玻尿酸的態勢。

從整體格局看,玻尿酸終端產品仍由進口品牌主導。東方證券在研報中統計,國內市場份額前三的廠商分別爲韓國LG、美國Allergan、韓國Humedix,合計市佔率57.1%,國產品牌前三的是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

今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2.21億元、21.7億元、19.82億元。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皮膚類醫療產品銷售額3.26億元,包括潤致單相、潤致雙相等玻尿酸系列;愛美客的溶液類(含玻尿酸)注射產品銷售額8.7億元;昊海生科的銷售額玻尿酸2.56億元,覆蓋一到三代玻尿酸,第四代產品處於註冊申報階段。

如果玻尿酸講的是進口替代、國產三劍客的故事,那麼再生類就是業績飆漲。

這裏面,俗稱“少女針”可消除皺紋提升皮膚緊緻,持續時間較長,被視爲醫美單品。截至目前,國內上市包括華東醫藥的Ellansé伊妍仕、愛美客的濡白天使、聖博瑪的艾維嵐。浙商證券曾統計,三隻產品的全療程都是三到四針,愛美客的單價爲1.28萬元/支,華東醫藥和聖博瑪均爲1.88萬元/支。

今年前三季度,華東醫藥的少女針已簽約合作醫院超600家,培訓認證醫生超1100人,運營該產品的子公司實現收入8.24億元,同比增長88.79%。今年上半年,愛美客的凝膠類(含少女針)注射產品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39%。

此外,在輕醫美和整形手術之間,還有激光、射頻等針對皮膚修復的器械。這方面,昊海生科通過收購以色列企業切入賽道,並已初具規模,今年上半年射頻及激光設備的銷售額1.54億元,同比增長6.92%。

巧合的是,華東醫藥也通過收購海外企業切入射頻賽道。今年6月,該企業的雙極射頻抗衰設備Reaction芮艾瑅在國內上市,該產品同樣來自以色列,可控制射頻能量刺激纖維細胞,最後產生膠原蛋白。

兩個關鍵詞

雖遭醫療反腐影響,但國內創新藥的爭論仍話題十足。

話題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對外授權”,一個是“出海”。對外授權有悲有喜,賽道皆與ADC(抗體偶聯藥物)有關。

今年10月,科倫藥業公告稱,子公司科倫博泰收到默沙東的通知,後者決定終止科倫博泰向其授予的開發、製造和商業化一項臨牀前ADC資產的獨家許可;不行使科倫博泰向其授予的獨家選擇權以獲得另一項臨牀前ADC資產的獨家許可。

2022年,默沙東與科倫博泰簽訂協議,後者完成3筆ADC藥物的權益出售,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合計最高可達118億美元。ADC藥物作爲新的火熱賽道,國產上市的廠商僅有榮昌生物,因此當時雙方的交易,被視爲科倫博泰研發實力的體現。

不過,默沙東最終另選廠商。科倫藥業發出公告前,默沙東宣佈與日本第一三共株式會社合作,以最高220億美元獲取後者3個ADC藥物的全球(除日本)權益。

這邊是國產廠商遭遇挫折,那邊卻有同賽道的藥物對外授權。

今年10月,翰森製藥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與葛蘭素史克(GSK)簽訂許可協議,授予後者一款ADC藥物的全球獨佔許可(不含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達15.7億美元。

同時,創新藥“一哥”恆瑞醫藥的ADC藥物也結出部分果實。今年10月,該企業宣佈授予默克公司PARP1 抑制劑、ADC藥物等獨家許可協議,並獲得1.6億歐元的首付款。此前8月,該企業曾向美國One Bio公司授予SHR-1905注射液的相關權益。

而真正實現ADC藥物上市的榮昌生物,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7.69億元,同比上漲35.08%。同期,該企業銷售費用5.4億元,同比上漲94.9%,腫瘤商業化團隊約600人,准入超600家醫院。

另一個關鍵詞“出海”,焦點還是集中在抗癌藥的明珠PD-1(程序性死亡受體)藥品。

今年10月,君實生物宣佈PD-1藥品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成爲首款在美上市的國產同類產品,適應症是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並預計當地市場年銷售額約2億美元。

稍早前一個月,百濟神州也宣佈PD-1藥品獲歐盟上市批准,適應症爲治療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成人患者。

今年前三季度,恆瑞醫藥、君實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70.1億元、9.86億元。其中,君實生物的PD-1藥品、抗新冠藥品的銷售額分別爲6.68 億元、1.24 億元。今年上半年,恆瑞醫藥的創新藥收入佔比44.4%,若維持該比例,該企業前三季度創新藥收入約75億元。(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