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監管原則上的差異,相較於保險公司,股份制銀行更加適合充分發揮其綜合投資管理的優勢,並深度挖掘和提升服務整合能力,打造差異化優勢。

積極應對老齡化、建設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被確定以來,商業銀行積極投入養老金融的體系建設和能力儲備。尤其是去年11月五部委聯合發文,正式拉開我國第三支柱賬戶型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實踐的序幕,多數金融機構感到肩負的重任和機遇,積極部署推進多支柱養老保險。尤其是作爲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立機構和可以代銷目前所有類型產品的平臺,銀行業對養老金融的認識和探索也在提速。近日,筆者應邀走訪了北京銀行,針對養老金融的發展和趨勢進行分享和探討,使得對商業銀行在養老金融方面的現狀和佈局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管理層重視養老金融發展

較大規模的商業銀行的中高管理層均充分認識到金融機構在養老國策中的重要使命,作爲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建設者和參與者,是促進資本市場有序發展,推動養老產業健康運行的主力軍。針對養老金融的探索與期盼,包括北京銀行在內的部分較大規模商業銀行的領導層就明確表示:銀行已經充分認識到老齡化將成爲我國常態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在養老國策中的重要使命,並一直在積極採納各方意見,探索個人養老金的創新模式,希望加強基層的專業個人養老金規劃能力,通過多維度服務實現彎道超車。

在一個成熟穩定的社會中,二三支柱養老金財富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比如發達國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美國,其二三支柱私人養老金合計約佔家庭財富淨值構成的3/4,發達國家和地區如英國、日本等均超過六成,而我國居民家庭財富淨值構成中二三支柱合計不足1/3,其中個人養老金僅佔0.3%。未來我國個人和家庭財富中的短期資金轉化爲長期養老資金的潛力巨大,是我國金融機構深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對養老金融業務兼具長短期效益的信心有待提振

目前在銀行業界普遍存在對養老金融業務“叫好不叫座”的認識,尤其基層幹部員工,認爲養老金融缺乏短期收益,難免對總行的目標缺乏理解和動力。這也是導致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多、入金少,即使在入金的參與人羣中,全額入金的更是少之又少。入金後很多銀行的配置金融服務也沒有及時跟上。相當部分金融機構對於什麼樣的業務應該劃歸養老金融還在探索期,所以很容易形成只把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戶數作爲考覈與奮鬥目標。難免造成了養老金融只是一個短期裝飾的印象,不知如何藉此發展。

其實,堅定落實養老金融不僅不會造成短期收益與長遠戰略的矛盾,還可以相互增益。養老金融既不是老年金融,更不是貴族金融,而是每一個公民必經的全生命週期的財富規劃和管理,並不是僅僅爲老年人提供一些特定的產品和服務的,所以其產品形態、增值服務和市場策略可以非常豐富。養老金融也遠不應侷限於個人養老金賬戶及其每年12000元稅優交費問題。

商業銀行應把眼光放到三層內涵並實施積極的整合市場策略。這三層內涵,除了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的最高每年12000元的交費作爲最內層;以爲賬戶以外的新增現金流入提供同樣高性價比的優品配置爲中間層;更應該關注客戶在全生命週期專業養老規劃的協助下,爲老年生活需要所做的全部私人財富和資源儲備,此爲外層。在這樣的認識和策略下,銀行若能制訂更豐富有效的KPI,以落實人民需求爲核心,科學優化客戶家庭財富管理,普及短期收益與長期儲備結合對於家庭財富規劃的重要性,將提升客戶對於銀行養老金融及其規劃的認可度,加強品牌忠誠度,實現養老金融的快速發展和長短期效益的兼容與可持續性。

養老金融創新模式在不斷探索提升中

這些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對於養老金融業務的服務和產品的劃歸,目前仍處於探索期。由於監管原則上的差異,相較於保險公司,股份制銀行更加適合充分發揮其綜合投資管理的優勢,並深度挖掘和提升服務整合能力,打造差異化優勢。

具體如何打造差異化優勢,筆者認爲,首先,需要從智慧科技、適老化角度逐步搭建養老金融體系,同時深化產品服務友好性,並利用銀行強大的網點體系落實養老金融的融合性,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升級又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其次,銀行網點圍繞商圈、社區,可以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整合能力,甄選整合富有特色的養老增值服務,尤其發揮健康管理、高槓杆增值服務連接優勢,改善盈利結構。

所有養老差異化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都將最終落在“人”上,加強專業養老規劃支持能力勢在必行。這需要真正懂得養老邏輯、擁有靈活完整的知識體系,並與時俱進配置資產的專業人才,幫助客戶計算最佳稅優繳費,提供產品轉換的便利性,協助客戶在身、心、志方面做好養老規劃,平衡財富儲備與傳承等專業性服務。透過全方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才能將品牌差異化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極大地增加客戶黏性。

正值五部委發佈個人養老金賬戶一週年之際,回顧此次走訪,儘管股份制銀行養老金融處在積極探索階段,筆者依然欣喜地看到其對於養老金融業務的積極開拓和創新動力。對於部分有意願、有能力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還需要各級政府針對業務創新和開發的更多支持,實現在服務內容、服務體系等多方面的突破,讓養老金融叫好又叫座。

(作者系亞洲養老金融與產業研究院院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金融實驗室專家成員、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專修學院特聘專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