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晨每經編輯:肖芮冬

11月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3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峯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海通證券深圳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幸強分享了海通證券在全面註冊制全面鋪開的背景下的一些看法與打法。

他表示,雖然實行註冊制以後有很多變化,但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旋律從來沒有變過。伴隨着全面註冊制的實施,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包容性體現在更多的企業能夠進入資本市場和擁抱資本市場,一些虧損或者盈利水平較低的科創型企業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市場化體現在市場成爲發現價值,或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當然,市場化發行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性要求。

幸強說道:“海通證券從註冊制逐漸推行到全面實施都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尤其是剛剛推出科創板的時候,董事長提出要有擔當,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型企業即使虧損也要跟他們提供好上市方面服務,搶佔科創板先機。”

“在註冊制實行一段時間後,公司對我們的架構進行了重塑,爲了更好地應對全面註冊制。”幸強稱:“經過改革以後,我們決定走專業化和區域化兩個方面的路線。專業化是指成立了4個專業小組,如半導體、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新能源等。目前,半導體和生物醫藥兩個板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未來在時機成熟後,專業小組有望繼續增加。區域化是指是成立了5個區域團隊,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及渤海灣。同時,專門的客戶部在三大中心區域以外進行無縫對接,全方位對全國的中小企業提供好服務,這就是海通大體的運作模式。”

此外,幸強還表示,相比過去,市場新機會多了很多,其中北交所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從“深改19條”出臺以後,與北交所相關的鼓勵政策非常明顯,比如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進一步順暢轉板機制以及監管對於北交所的推廣力度等,北交所成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增量。因此,我們認爲要順應監管的方向,提出要換賽道,換北交所,今年下半年對北交所儲備了一批優質的中小企業,北交所應該是明年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