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流言還是波及到了頭部房企——萬科。一直被視爲行業標杆的萬科,正在面臨8年前股權爭奪戰以來的最嚴峻戰事。

10月底,萬科遭遇密集看空,股債罕見異動。

10月31日,萬科A盤中股價下探至11.22元/股,幾乎回到2015年12月“寶萬之爭”時的水平;“21萬科02”“20萬科08”跌幅超過17%。另外,根據DM查債通,10月下旬以來,萬科多隻美元債收益率大幅度上升,多隻債券收益率升至50%左右,最高接近60%。

面對股債的非理性波動,11月6日,萬科罕見召開三季度業績說明會,境內外超過150家金融機構參會。

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戰鬥”,透過出席人員的規格可見一斑。深圳市國資委主任王勇健,深圳市國資委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葉新明,深圳地鐵董事長辛傑,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總裁祝九勝、首席財務負責人韓慧華,走到臺前。

萬科不是獨自在戰鬥。深圳國資委表態,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有充分信心、足夠的資金資源和工具幫助萬科積極應對。剛剛履新萬科董事會副主席的辛傑也表示,將堅定與萬科站在一起,已準備好豐富“工具箱”給予支持。

深圳國資委和大股東深鐵的力挺,無疑給予市場傳言有力反擊。但是,正如鬱亮所說,市場的恢復需要三組力量的合力:能買、想買、需要買。只有銷售端恢復,實現正向“造血”, 萬科乃至全行業才能真正走出風暴。

“自始至終與萬科堅定站在一起”

國資如此立場鮮明地力挺企業,實屬罕見。業內分析認爲,這說明此次面對來勢洶洶的做空勢力和市場過度的恐慌情緒,深圳國資選擇與萬科共同面對,體現了國資大股東對萬科的高度重視。

萬科是深圳國資體系的重要成員。深圳國資將萬科納入統計報表範圍,萬科總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深圳國資中佔比均超三成以上,其經營發展對深圳國資具有重大影響。

因此,在150多家境內外金融機構面前,深圳國資選擇力挺萬科,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深圳國資表示充分認可和信任萬科團隊的專業性,萬科長期堅持穩健的經營策略和財務政策,具備足夠的安全性,並未出現傳言所說的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深圳市國資委有充分信心、足夠的資金資源和工具,通過項目合作、優化股權投資結構、債券認購、協調金融機構融資等一切可能的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幫助萬科積極應對。

深圳國資委還提出具體的支持措施: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下,運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徑與萬科共同應對可能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通過受讓、合作開發等方式加快推進萬科大型城市更新項目開發建設;通過協同、合作等方式,提高萬科持有的各類投資性房地產的流動性;配合萬科優化長期股權投資結構;積極組織市屬國有企業市場化方式參與債券認購等工作;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萬科融資的支持力度。

深圳地鐵也表示堅定與萬科站在一起,已準備好豐富“工具箱”給予支持。

“深鐵對萬科的實質性支持過去從未間斷,未來更加強化。”辛傑說,深鐵已經準備了豐富的“工具箱”,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有序釋放以支持萬科,包括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承接萬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項目,幫助萬科盤活大宗資產,爲萬科注入新的流動性,交易金額預計超過100億元;同時積極準備,擇機購買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提振市場信心。

“萬科背後是深圳地鐵,深圳地鐵背後是深圳國資,本次出任萬科集團董事會副主席也充分地體現了深圳國資對萬科的信任與支持,深鐵自始至終都將與萬科堅定地站在一起。”辛傑強調,深鐵長期持有萬科股票的初心不變,所謂“大股東將減持萬科”,是別有用心的謠言。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爲,大股東深鐵對萬科的支持力度不會小,“比如進一步增持萬科,或回購萬科的股票,或直接爲萬科注入資本金,使萬科有更強的體能可以穿越這輪市場週期;或爲萬科公開市場直接融資提供更多的信用背書,確保萬科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暢通;再比如,利用深鐵的優勢,進一步注入TOD類優質土儲,確保在當下萬科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可以持續增長等。”

“僅僅是以上三大類的支持措施就已足以。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萬科未來會怎麼樣,我們要相信大股東對於萬科的支持,也相信萬科可以安全穿越這輪市場週期。”張宏偉表示。

“黎明前總是最冷的時候”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萬科並未到危急時刻。

萬科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分享了公司三季度最新經營情況。在房地產行業艱難形勢下,萬科依然保持了穩健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今年10月,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約318.3億元,同比持平,且連續兩個月銷售額接近320億元。今年1-10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約2018.4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約3124.4億元,累計降幅進一步收窄,銷售規模繼續保持在行業第一梯隊。

今年第三季度,萬科實現營業收入約894.16億元,實現規模淨利潤37.51億元。“能夠在當下市場情況下還有利潤,實屬難能可貴,應該爲萬科在市場調整週期下的經營結果表示肯定。”張宏偉表示。

現金流層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萬科持有貨幣資金約1037億元,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爲2.2倍。萬科管理層表示,公司對於境內外債務一定會保障如期兌付,市場完全不需要爲此擔心。

融資層面,萬科與主要金融機構保持了長期戰略伙伴關係,融資渠道仍然暢通。今年1-10月,萬科新增融資金額超過850億元,其中境內新增融資平均利率僅3.64%。萬科管理層強調,萬科一直保持常態化的日周月季滾動現金流管理和壓力測試,對資金情況實時可知可視可控,通過前置預案,確保公司安全。

對於近期外界關注的美元債問題,韓慧華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曾做過正面解答。她表示,對於2024年到期的3筆美元債,萬科已提前從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境外自有資金方面,萬科於境外持有數十億的自有資金可用於償債,二是萬科的境外平臺前期投資了境內外項目,項目分紅、回購、退出等都能提供充分的資金,三是通過銀行端市場開展境外融資,萬科8月已獲取發改委2024年再融資中長期外債額度,並已啓動與相關銀行的溝通。

“從上述情況來看,萬科早已未雨綢繆做好了規劃和安排,因此完全沒必要爲萬科的美元債感到擔憂。”韓慧華說。

在業績說明會上,鬱亮首先感謝了深圳市國資委和深鐵在關鍵時刻對萬科強大、有力、源源不斷的支持。他坦言,黎明前總是最冷的時候,但還是要對將來有信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決所有問題。市場的恢復需要三組力量的合力:能買、想買、需要買。”鬱亮表示,“需要買”方面,住房需求依然龐大,當前市場建設水平顯然超跌了,正在蓄積自發修復的勢能。“能買”方面,8月以來各地出臺了許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給需求釋放創造了條件。目前還存在的難點是“想買”的問題,就是恢復消費者的信心。

信心恢復,首先需要行業保持穩定。鬱亮強調,一個總是出問題的行業,消費者信心很難鞏固,保持行業穩定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努力。恢復信心其次需要時間,每一輪房地產週期調整,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再逐步修復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時間。

鬱亮判斷,從行業施工情況看,到明年下半年,商品住宅建設交付洪峯與銷售連續下滑的疊加過程就能基本結束。

資本市場對萬科的信心已經有恢復趨勢。

截至11月6日收盤,萬科A報收11.97元/股,上漲6.21%,總市值約1428億元。與此同時,萬科債券也迎來反彈,2025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在香港攀升7.6美分至72.3美分,2027年到期的3.975%債券上漲6.2美分至54.1美分。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