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訪中國,他這一步至關重要)

11月4日至7日,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自2016年以來澳大利亞總理首次訪華,也是阿爾巴尼斯自去年5月上任後首次訪華。11月5日,他出席了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6日,中澳元首在北京會面。

過去幾年,澳大利亞盲目跟隨美國,與中國關係一度遇冷。自2016年9月時任澳總理特恩布爾訪華後,時間已過去7年之久。中澳關係何去何從,澳方躑躅了7年。

在上海,阿爾巴尼斯特別提到:“今年是首個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設立、首箇中澳貿易協定簽署、澳大利亞總理首次訪華50週年。”

50年前的10月底,時任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歷史性訪華,開啓了中澳關係的新篇章。兩國關係新的節點上,“重整行裝再出發”,阿爾巴尼斯此訪意義深遠。

首訪中國,他這一步至關重要

阿爾巴尼斯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講話

行程前,阿爾巴尼斯對媒體表示:“我期待訪問中國,這是確保兩國關係穩定且富有成效的重要一步。”

這一步,來得並不突然。實際上,中澳關係近期已頻繁釋放積極信號。

中國商務部此前發佈消息:近期,中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彼此關切的葡萄酒、風塔等世貿爭端進行了友好協商,並達成妥善解決的共識。

至此,雙方三項世貿爭端案,大麥案、葡萄酒爭端案、風塔等爭端案,均已解決或在解決的路上。

10月20日,澳政府宣佈允許中國山東嵐橋集團繼續租賃澳北部的達爾文港,稱有足夠的保障措施來管控任何安全風險。

外交方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安德魯斯今年3月訪華。在這次“非常成功”的訪問後,時任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麥高恩4月訪華,昆士蘭州州長白樂琪也擬在年底訪華。

人文領域,今年10月,澳方向中方返還共4件流失文物藝術品與1件古生物化石。而中國赴澳遊客數量也在迅速上升,成爲繼新西蘭之後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國際遊客來源地。

這一步,對阿爾巴尼斯來說至關重要。

阿爾巴尼斯曾7次來華,但作爲澳總理正式訪問還是頭一回。高層互訪中斷七年後,來親眼看看中國,有助於摘下某些有色眼鏡。

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董事會成員戴若·顧比(Daryl Guppy)告訴長安街知事,阿爾巴尼斯此訪,對於增進他對中國真實情況的瞭解至關重要。

“(來中國之前)他對中國的看法,可能是基於澳大利亞媒體的誤導性報道,基於安全部門提供的危言聳聽的簡報,當然可能還有美國安全部門的某些建議。這次訪問對他來說是一個與中國人見面瞭解的好機會——看看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而不是他生活中以爲的、或者被告知的中國是什麼樣子。因爲現實是,沒有去過中國的人無法想象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的真實樣子,他們的理解是有限的。”戴若·顧比說。

阿爾巴尼斯似乎也頗爲珍惜“看中國”的機會。在上海,他活動密集——出席了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來到食品與農產品展區參觀澳大利亞展臺,在澳大利亞工商界午餐會上發表演講,在黃浦江畔漫步……

首訪中國,他這一步至關重要

阿爾巴尼斯逛進博會 圖源:CGTN記者團

1998年阿爾巴尼斯第一次到訪上海時,看到浦東很多地方都是農田。“僅僅25年,浦東的發展已經讓全世界刮目相看。”他在上海對澳工商界人士說,浦東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代表了過去幾十年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一次,阿爾巴尼斯再次見到了中國的發展成就。

本屆進博會,來自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將齊聚上海,澳大利亞參展商數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阿爾巴尼斯看在眼裏。

這一步,他走得理性而明智。在北京,阿爾巴尼斯重溫半世紀前的一幕——他去天壇遊覽,並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張和祈年殿的合影。

“高夫·惠特拉姆是首位訪華的澳大利亞總理,自他訪華已經過去50年。自從他參觀北京天壇以來,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兩國之間的接觸依然重要。”阿爾巴尼斯在配文中說道。

首訪中國,他這一步至關重要

阿爾巴尼斯參觀北京天壇 圖源:社交媒體

一座祈年殿,見證着中澳兩國跨越半世紀的關係。惠特拉姆是中澳關係的開拓者之一。早在1971年,惠特拉姆就曾以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的身份,率工黨代表團訪華。

那次訪問,惠特拉姆頂住了國內執政黨政府的反對,頂住了澳媒體的攻擊,也頂住了來自美國的壓力。在中國,他承諾若工黨勝選,將立即同中國建交。

1972年,惠特拉姆成功當選澳總理,中澳在當年12月21日正式建交。澳樂卓博大學學者託尼·沃克曾寫道,除了1951年簽署的《美澳新同盟條約》,沒有哪個政治文件的重要性能與中澳建交公報相比。

1973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惠特拉姆作爲澳總理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他在北京的一場宴會上說:“在今天的中國,我們看到了一股強大的現代化力量,能夠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參觀天壇時,惠特拉姆來到迴音壁前,耳朵貼在牆上感受迴音壁的奧祕,留下了一張經典的照片。

首訪中國,他這一步至關重要

惠特拉姆在迴音壁前 資料圖

50年歲月沉浮,中澳關係來到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新起點。中澳之間既無歷史恩怨,也無現實衝突,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對兩國人民有益無害。

在北京,阿爾巴尼斯說,澳中兩國政治體制不同,有分歧很正常,但不應讓分歧定義兩國關係。澳中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對話合作纔是正確選擇。澳方堅持一箇中國政策,願同中方積極推進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密切經貿往來,加強在清潔能源、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爲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澳方願同中方就太平洋島國論壇等地區事務加強溝通。

惠特拉姆那次訪問突破了重重障礙,而歷史證明,他的選擇理性而明智。歷史照耀當下,未來,是留給澳大利亞政府踐行承諾的時間,也是重新把握兩國關係航向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