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 記者 昝秀麗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接近監管層人士和部分專家認爲,在走深走實的新階段,深化註冊制改革將更加註重系統性,統籌發展與安全,聚焦加強基礎制度和機制建設,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更加精準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着力提升監管有效性等重點內容,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功效。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高度重視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佈。此後,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爲突破口,從增量試點到存量擴圍再到全市場推開,走出了一條漸進式改革的路子。

根據我國國情和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註冊制實施了一場漸進性的改革。按照“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全球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徵”原則,形成了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註冊制改革佈局,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註冊制框架。

發行等關鍵制度創新,大幅提高了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包容性和適應性,顯著支持了科技創新發展。五年來,科創板、創業板支持的創新企業在不同行業形成集聚效應,湧現出一批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五年來,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通過IPO、轉板、併購重組加強有機聯繫,打通企業成長壯大的市場通道。

展望下一步改革重點,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要更加精準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立健全針對性支持機制,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據悉,監管部門還將適當提高對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的估值包容性,支持優質科技創新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積極研究更多滿足科技型企業需求的融資品種和方式。

更加註重系統性改革

在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的新階段,專家認爲,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深化註冊制改革不僅僅是發行領域的改革,而是涉及市場入口與出口、一二級市場、投融資、市場板塊、監管執法等各領域全鏈條的改革。

着力推進投資端改革將是一大重點。目前,證監會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系統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有兩個‘N’,”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說,一個“N”是制定實施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另一個“N”是制定實施資本市場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方案。焦津洪表示,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的重點是,持之以恒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着力提升專業能力,推進行業費率改革,進一步增進投資者獲得感、滿意度,持續引導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同時全面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營造各類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專家也提醒,投資端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改革成效的充分顯現有賴於多方面的制度突破,有賴於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和股權文化的形成,有賴於投資者理念和行爲的逐步轉變,而且與市場走勢互爲因果,必須協同推進,久久爲功。

繼續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優勝劣汰機制也是深化註冊制改革的一大重點。“其中,有技術性原因,一些財務退市標準容易規避,退市程序繁雜等;也有認識誤區和利益阻力,比如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及其投資者等相關方均不希望退市,較難形成合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必須充分考慮現實國情、投資者結構和市場承受能力,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穩”。

此外,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關係也是發揮好註冊制功效的重要方面。專家認爲,各板塊有待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形成相互銜接、錯位發展、適度競爭格局,共同提升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質效。“未來,要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包容性,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以北交所轉板機製爲樞紐,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轉板通道建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

繼續推進監管轉型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在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的新階段,專家認爲,也要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要求,繼續推進監管轉型,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牢牢守住風險底線,這也是適應註冊制走深走實的內在需要。

從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全面加強監管執法將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和有效性。

嚴把發行審覈“入口關”,註冊制改革以來,證監會已對從事投行業務的68家證券公司、367名責任人採取了監管措施,特別是對問題嚴重的5家證券公司暫停保薦業務,對55名從業人員認定爲不適當人選,行業機構的合規意識明顯增強。事中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2019年以來,證監會累計開展上市公司現場檢查2534次,開展財務信息專項大檢查,及時發現並移交了力源科技、卓錦股份等一批財務造假違法線索。事後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2019年至2022年,證監會累計辦理各類案件超過1900起。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401起,對339人次採取市場禁入措施,分別較之前4年增加50.32%和121.57%,罰沒款金額167.14億元。

“境外成熟市場對發行上市的監管安排雖然有一些差異,但都秉持嚴格監管的理念。在我們這樣一個新興市場,更要嚴字當頭,一貫到底。”業內人士表示。

扭轉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過低的局面,也是護航註冊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過去五年間,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相繼修訂頒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系統完善了中國特色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

據悉,監管部門將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強有力的監管執法提振投資者信心,持續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堅持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提升監管科技化水平。

充分考慮以中小投資者爲主體的市場結構,牢固樹立“大投保”理念,突出制度建設與執行,突出事前預防與事後救濟,進一步織密織牢投保安全網。

“一系列投資者救濟賠償制度規則相繼發佈實施,並逐步轉化爲投資者保護的生動實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舉例,比如,首例中國特色證券集體訴訟“康美案”作出判決;再如,科創板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的保薦機構及其他中介機構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成爲新證券法出臺後的首例先行賠付案。

在劉俊海看來,下一步應不斷強化投資者保護力度,統籌運用先行賠付、責令回購等制度措施,豐富持股行權、支持訴訟、示範判決等實踐,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指出,要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加強基礎制度和機制建設,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活躍資本市場,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可以預期,隨着後續各項政策舉措逐步落地,註冊制將成爲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引擎,圍繞金融強國目標,更好助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