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的一條消息在市場引發軒然大波。

路透社今日下午發佈新聞,中國監管要求平安集團收購深陷債務困局的房企碧桂園,“其中兩位消息人士稱,中國政府已指示上述兩家企業所在地廣東省政府協助安排這項由中國平安碧桂園的救助計劃。”

對於上述消息,中國平安火速澄清,“本公司嚴正聲明,該報道完全與事實不符,本公司從未收到任何有關政府部門/機構的相關要求。”

或受此消息影響,港股內房股持續拉昇,截至收盤,融創中國漲超30%,旭輝控股集團漲18%,碧桂園漲12%,富力地產漲8.4%。不過,中國平安股價出現回調,A股股價下跌1.16%,H股跌幅一度超過5%。

消息引發雙方股價波動

幾乎與路透社消息發出同時,中國平安股價開始波動。

中國平安在A股及H股市場下跌,A股股價下跌超過1%,H股跌幅更大,跌幅一度超過5%。另一方面,碧桂園股價則在午後持續走高。更是帶動港股內房股持續拉昇,截至收盤,融創中國漲超30%,旭輝控股集團漲18%,碧桂園漲12%,富力地產漲8.4%。

平安對於收購碧桂園的消息堅決否認,公司發佈聲明表示,注意到路透社發佈的一篇有關本公司被有關政府部門/機構要求收購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並承繼其債務的新聞報道。本公司嚴正聲明,該報道完全與事實不符,本公司從未收到任何有關政府部門/機構的相關要求。此前,本公司在收到相關問訊時,已書面向路透社作出澄清,但路透社仍執意發佈相關的不實報道,本公司對此深表遺憾。

上述聲明發布之後,平安A股及H股逐步企穩。最終A股下跌1.48%,報收44.63元/股。H股則收跌5.41%。

平安表示已不再持有碧桂園股份

中國平安曾是碧桂園股東之一。據港交所披露資料顯示,8月11日,平安資產管理在場內出售碧桂園1409.4萬股,套現1381.21萬元;交易完成後,平安資產管理持有碧桂園股權由5.04%降至4.99%。

今日午後,中國平安向媒體記者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經不再持有碧桂園的股份。”

10月10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表示,希望通過尋求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公司當前境外債務風險,以時間換空間,使得公司能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努力經營,化危機爲生機,重回良性發展軌道,最大程度保障包括客戶、員工、債權人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權益。

公告稱,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進入2023年以來,該集團銷售額承壓明顯。根據該集團未經審計的經營數據,2023年1月至9月,集團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549.8億元,同比下降43.9%,較2021年同比下降65.4%。其中2023年9月單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人民幣61.7億元,連續第六個月環比下降,同比下降80.7%,較2021年下降86.5%。同時,在行業銷售環境未明顯得到改善的形勢下,該集團面臨資產處置出售的重大不確定性,預計集團的流動性在中短期內仍將持續緊張。

中國平安前三季營運利潤1124.82億元

不久之前,平安剛發佈三季報。

整體來看,中國平安的經營業績保持較強韌性,集團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124.8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5.75億元,年化營運ROE達16.7%。平安集團歸母淨資產突破9000億元。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335.7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40.9%,超出市場預期。

11月6日,在中國平安2023年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中國平安管理層首次深度披露綜合金融模式。截至2022年末,平安客戶數達2.27億人,是2015年的2.1倍;客均合同2.97個,是2015年的1.5倍;客均利潤585元,是2015年的2倍。經營“三數”提升直接帶動總體個人業務營運利潤高質量增長,2022年末已達1326億元,是2015年的4.2倍。

與此同時,平安管理層爲集團綜合金融樹立了遠期目標——集團的個人營運利潤在綜合金融的驅動下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個人客戶數增長至4億,客均合同數增至5個以上,客均利潤增至每客戶800元。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