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香港金管局(HMKA)迎來了30歲生日。在過去的30年,金管局見證了多場全球金融危機、兩次重大疫情、多項重要金融改革和創新。

“市場上永遠不缺唱衰者,他們在過去30多年間每次都說香港要完蛋了,但香港安然度過了一次又一次危機。”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近日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爐邊談話上如此表示。就在30歲生日之際,金管局啓動了這次峯會,主題爲“與複雜性共存”(“Living With Complexity”),全球約300名頭部金融機構高管出席,這也標誌着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疫情過後正式迴歸。

特別的是,在爐邊談話環節,金管局歷史上的三位總裁——任志剛、陳德霖、餘偉文首次同臺對談,回顧金管局從無到有的歷史、過去打贏的一場場硬仗,並展望未來極具挑戰的國際局勢。

走過30年,從滅火到防火

任志剛於1993年至2009年擔任香港金融管理局首位總裁。他回顧道,在金管局成立的第一個10年裏,香港就經歷了多次危機,包括貨幣危機及一場持續4年涉及7家銀行的銀行業危機。

例如,恆隆銀行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地產大潮中投機過度,1983年時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當年9月,香港政府接管了恆隆銀行;新鴻基銀行出現擠兌後售予了阿拉伯銀行集團;易名港基國際銀行(今富邦銀行 (香港));海外信託銀行及其子公司香港工商銀行因假賬引起資金不暢面臨倒閉,政府緊急通過條例將其接管等等。

40年前的1983年,港元實施浮動匯率制的第9年出現急劇貶值,在1983年9月的兩個交易日內再下跌15%。由於當時香港沒有任何貨幣管理機制,港元的跌勢幾乎一發不可收拾;而銀行一直以來直接或間接對物業市場承擔極高風險,物業價格波動對銀行體系會造成很大影響,物業泡沬破裂也令銀行業的穩定受到威脅。

“當時,作爲一個年輕員工,我在想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多危機,那時候我就認爲,我們不僅要滅火也要做防火。”任志剛深信如果有穩健的貨幣制度及金融基建,以及有具公信力的貨幣政策及貨幣管理當局,肯定有助加強人們對港元的信心,從而防止危機發生。

在金管局成立後的幾年,全球市場並沒有太平下來。任志剛表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從泰國爆發。當年7月2日,泰國中央銀行突然宣佈,放棄實行多年的固定匯率制度。消息一出,泰銖對美元匯率當日狂泄20%。持續了4個月的泰銖保衛戰宣告失敗。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把泰國經濟一下砸到谷底,也在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掀起了滔天巨浪。

“事實上,在香港迴歸的第二日就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香港打了一場硬仗。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加強風險管理,這是金管局DNA的一部分。”他稱。

1997年,國際炒家開始狙擊香港金融市場,恒指暴跌。拉高利息捍衛港元的第一招沒有抵擋住炒家的層層攻勢,香港政府在關鍵時刻決定出手救市。1998年8月14日,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了政府同時進入股市和期市的消息,在股票、期指渠道全面迎擊炒家。

餘偉文表示,1998年的干預仍歷歷在目。“我當時是任志剛的助理,才從美國回來一週,他當時就跟我說,‘明天我們要入市買股票’。我當時說‘你是不是瘋了’。雖然我不該這麼和上司說話,但這一切確實歷歷在目。”

任志剛還回憶稱,1998年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跟他說,做這些干預無助於樹立信用。“但一兩年後,格林斯潘來香港出席國際清算銀行(BIS)會議時,他把我拉到一邊說‘你們這麼做可能是對的’。”

2005年7月,市場還經歷了人民幣匯率改革,香港金管局提前2個月就鞏固了系統;2008年,雷曼兄弟、AIG美銀美林在同一個星期六出事,香港亦風聲鶴唳;此後便是量化寬鬆(QE)等救市政策登場,天量流動性也導致熱錢湧入香港,時任金管局總裁的陳德霖回憶稱,他任內,金管局實施多輪逆週期措施,一共經歷了7輪收緊。他也慶幸推行了逆週期政策,即使當前樓市下行,但金融體系仍保持韌性,有能力抵禦衝擊。

金融人士認爲,30年來,金管局在維護港元匯率、金融市場和銀行業的穩定方面表現出色。香港不再像20世紀80年代那樣出現銀行倒閉的情況。金管局幫助香港平穩渡過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SARS、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3年疫情。2003年11月從金鐘的一個小辦公室遷至現在的位於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辦公地點,金管局佔據了這座88層高樓中的14層。員工人數從最初的275人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人。

提升在全球舞臺上的可見度

如果說金管局的前20年一直在忙於滅火和防火,那麼近10年來,金管局則將重心更多放在了推動創新、加大互聯互通、支持綠色金融和數字經濟等方面,旨在提升金管局在國際舞臺上的可見度。

餘偉文是最初275名員工的一員,他親身經歷了任志剛及其團隊如何處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1998年進行1180億港元的市場干預,狙擊以對沖基金經理索羅斯爲首的貨幣投機者,以維護港元掛鉤美元的聯繫匯率制。

自2019年10月接任陳德霖的職務以來,餘偉文一直將提高金管局在全球舞臺上的可見度視爲重點,他在2022年11月組織了首屆銀行業峯會,旨在提升香港作爲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聲譽。

“海外對香港的認知仍然存在誤導。”他說,“親眼所見是最有說服力的,將全球金融界的重量級人物邀請來香港,讓他們感受到這裏的活力和機會,這是非常有效的。”

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主要歸功於金管局對外匯基金的審慎管理,餘偉文是主要負責人。截至今年7月,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達到4萬億港元,是1993年約2350億港元的17倍,規模僅次於中國投資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位居亞洲第三。餘偉文於2009年啓動了外匯基金的長期增長投資組合,以提高其績效。該投資組合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海外房地產和其他項目,從而實現比債券或股票等傳統投資更好的回報。自2009年以來,該投資組合的年化內部回報率爲13%,而外匯基金的總回報率爲4%。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以來,三位總裁都發揮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作用,將香港發展成全球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存款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66億美元)。

今年2月,金管局在全球首發8億港元代幣化綠色債券,推動香港成爲虛擬資產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金管局也在數字貨幣電子港幣(e-HKD)方面不斷推進。上週,金管局宣佈成功完成爲期6個月的e-HKD在線支付試點項目,面向一小部分銀行客戶,用於在線支付、購物和餐廳支付、領取政府津貼以及進行Web 3交易和結算。試點項目的第二階段將於明年初開始。

自去年以來,金管局還一直進行數字人民幣(e-CNY)的小規模零售交易試驗。在最新的測試中,100名香港運動員在9月杭州亞運會期間使用快速支付系統(FPS)爲他們的電子錢包充值e-CNY。從12月4日起,香港居民將能夠使用FPS在泰國進行購物,而前往香港的泰國人也將能夠在接受QR碼付款的商家使用本地等值的PromptPay。去年10月,金管局聯同BIS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泰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及阿聯酋央行合作推進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mBridge是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爲企業跨境交易進行實時結算。

未來,金管局將繼續捍衛香港作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數字貨幣和綠色金融。 金管局已不再僅僅扮演防範危機的角色,它已成爲一家與全球金融監管機構一起主動出擊、應對挑戰、擁抱創新的引領性機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