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夏時報

近期,每隔15天,一些郵幣卡投資者代表便會前往北京的金融監管部門,瞭解新的郵幣卡交易平臺何時審批通過。

2017年,亞洲最大郵幣卡交易所——北京福麗特交易平臺(下稱“福麗特”)被關停,大批投資者的資產“被困於此”,迄今爲止已經過去六年多的時間。

一些投資者聲稱自己已處於資金鍊斷裂、瀕臨破產的境地。郵幣卡資深投資者楊女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她將價值七千萬元的藏品在平臺上市,幾乎是全部身家,還有一些投資者是借錢在做投資,由於交易無法流通,目前已經負債累累。

如今,他們只能寄希望於新平臺早日開設。但何時開設、開設後能否收回投資成本,仍是個疑問。

關停時投資者近百萬

郵幣卡作爲資產進行證券化處理,本身是一項有益的金融創新,然而當年倉促上馬的一些交易場所亂象叢生。

楊女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況時稱:“郵幣卡電子盤的大火,帶進來很多市場遊資,這些快錢的進入直接把電子盤交易推上了一個頂峯,造成盤面價格與現貨價格發生嚴重偏離,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與秩序,很多人虧損巨大,局面一度不可收拾。”

她提到的只是亂象的一面。2017年,被業內稱爲“49號文件”的《郵幣卡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專題會議紀要》指出,郵幣卡類交易場所採用類似股票發行上市的現貨發售模式,開展集中競價、‘T+0’交易,不僅直接違反國務院文件規定,且大多存在欺詐、做莊交易、操縱價格、客損分成等行爲,涉嫌嚴重違法犯罪。

“49號文件”曝光前後,全國多地的郵幣卡交易場所遭到監管整頓,北京多家郵幣交易平臺也被有關部門叫停。其中,福麗特於2017年5月31號開始停盤。

福麗特被業內稱爲亞洲最大郵幣卡交易平臺,官方數據顯示,平臺註冊會員數是140萬人,累計交易額3900億元。其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關停時投資者規模近百萬。

彼時,投資者認爲福麗特只是在按規定進行整頓清理,沒想到一停竟是快七年了。時至今日,一些投資者對於福麗特被整頓的具體原因,仍有疑問。

公開資料顯示,當年在全國範圍內被叫停的郵幣卡交易場所中,有的是因爲變相開展期貨交易,因此被列入監管的清理整頓目標。

“但福麗特郵幣卡交易平臺爲實物交易,郵幣卡的持有人可隨時進行提貨,所持貨品亦爲國家發行的標準化品類,無份額化屬性,交易過程中錢貨兩清,不存在任何槓桿及期貨屬性。”在投資者代表成先生看來,福麗特屬於相對規範的交易所。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有關文件除了禁止未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組織期貨交易,還禁止郵幣卡平臺採取集中競價、T+0交易的方式組織交易。比如,“49號文件”在“審慎批准合規交易”處就明確指出,各省只能允許郵幣卡交易所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組織交易,且須嚴格遵守國發〔2011〕38號文件、國辦發〔2012〕37號文件的有關規定。

福麗特方面認爲當年平臺沒有經營不合規的情況。其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平臺從2014年上線到2017年暫停交易,每年都有金融監管部門進行例行工作現場檢查,從來沒有收到過平臺經營不合格的反饋。

不過,也有多名投資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年福麗特等平臺上的諸多交易品種,基本都存在上市即暴漲,暴漲後暴跌的情形,價格嚴重偏離現貨,背後莊家操縱痕跡明顯,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些不正常的現象,與監管層提出的規範發展的要求相去甚遠,這是平臺被關閉的主要原因。一個不規範的市場,危害性讓人後怕。

針對郵幣卡市場的亂象,關注此案的北京信凱律師事務所任根江律師指出,主要原因還是法律制度建設跟不上新興交易市場的發展:“在國內,類似福麗特平臺的交易方式,是新興的市場交易模式,不像證券、期貨等已經有成熟的市場以及健全的法律體系保證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郵幣卡這種交易標的,處於一個模糊地帶,違法的成本很低,在刑法上也沒有明確的定性。”

新平臺何時成立

2017年的“49號文件”,爲未來各地重開郵幣卡交易場所“留了口子”,但提出了“不得采取集中競價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任何投資者買入後賣出入同一品種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等要求。

爲此,六年多來,一些資金被套的福麗特投資者多次奔走有關部門,希望能夠早日覆盤交易。

成先生稱,他通過多方信息得以確認,新平臺規劃方案已經出來了,但爲何遲遲不能落地是投資者們當前關注的焦點:“北京新郵幣交易平臺由西城區政府支特,區屬國企牽頭組建,並早己納入北京市政府工作計劃。”

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當年北京存量平臺太多了,一開始清理整頓的目標是希望就留一家交易所,這樣也好監管,後來監管層又改變了思路,提出將新設一家交易平臺。”

關於新平臺設立一事,福麗特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福麗特方面一直在積極配合和推進,按照新設規劃,未來新平臺的模式由國企控股,將引入行業資源股東(指福麗特)。”

近日,投資者代表們每隔15天(按照政府規定此爲一個答覆週期)便去北京有關金融監管部門瞭解新平臺設立一事的最新進展。

一位投資者代表透露,金融監管部門10月30日給出的答覆是:“郵幣卡交易新平臺設立一事,目前審批處根據發起方的申報材料,正在做審慎(審查考覈)工作,內容需要保密。”

《華夏時報》記者早前也曾陪同投資者前往北京金融監管部門瞭解情況,相關工作人員就郵幣卡新平臺成立一事給出的答覆是:“有審批的程序,具體還要研究。”11月8日,本報記者再次致電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回覆稱,以此前的回覆爲準,後續如果有新進展會積極反饋。

“聽說江蘇郵幣卡新平臺已經處於待開業的狀態,北京會是什麼情況,我們將繼續等待下去。”有投資者告訴記者,只要有一個能夠交易的場所就行,“盈虧我們自己承受”。

此外,新平臺的制度設計問題也引發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爲,由於郵幣卡線上交易沒有全國統一市場,目前的市場由各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審批設立,這意味着監管任務完全由各省自行承擔,缺乏一個全國性的統一大市場。

在任根江看來,這不是幾個行政部門或監管部門的規定、命令、通知所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從國家立法層面去整體考慮,特別是從刑事立法層面,對違規操作行爲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配套制度,即使重新恢復平臺交易,還是會出現各種亂象,再次整頓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