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股權市場和私募股權基金都是服務未上市企業的重要力量。”王建平稱,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爲私募股權市場,具有非標、大宗、低頻、私密等私募特點,在權益登記和投後賦能等方面能夠爲私募基金提供一定支持。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資本市場將如何落實這一要求?

對此,證監會市場二部主任王建平11月9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將加強部際央地協同,不斷優化私募基金髮展環境,不斷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服務能力,支持私募基金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共同發展,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效能。

投資科技創新成行業共識

據王建平介紹,截至今年10月,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近1.3萬家、管理規模超14萬億元。

截至今年6月,私募基金累計投資於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新三板企業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數量超過20萬個,爲實體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約12萬億元。經過穿透統計,支持了5萬多家未上市企業。

“目前,投資科技創新領域已成爲行業共識。”王建平表示,私募基金是支持科技創新最活躍最基礎的力量之一,逐步加大對計算機、半導體、醫藥生物等重點領域的支持,成爲初創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孵化器”“助推器”,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和適配性。

截至今年6月,在投項目9.8萬個,在投本金4.48萬億元。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以來,90%科創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60%創業板上市公司曾獲得過私募股權投資。另據清科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私募基金投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5萬家、投資金額2.18萬億元;投資“小巨人”企業5038家,投資金額8800多億元。

不過他也提到,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私募基金原有募資、投資路徑發生重大變化,募投管退循環存在一些挑戰。

一是長期資金來源不足。募資難已成爲新常態,國有資金佔比較高,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規模較小,基金穩定性較弱,不利於投早投小投長。二是投資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投後賦能安排有待優化。目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投資覆蓋率約爲15%、“小巨人”股權投資覆蓋率約爲39%,行業對硬科技、科技創新企業的理解、篩選能力仍有提升空間。各方對被投企業在投後賦能、投後支持方面需要優化機制安排。三是退出渠道需要拓寬。目前基金已經到了密集退出期,需要發行上市、併購、股權轉讓等多元化退出渠道。

加強央地協同,發展區域市場

區域性股權市場是服務所在轄區中小微企業的私募股權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也是地方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王建平表示,2020年以來,證監會對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作出系統佈局,進一步明確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定位和發展邏輯,即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爲核心,圍繞爲企業提供綜合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培育企業規範上市三大功能,加強央地協同,着力建設成爲企業孵化培育平臺、私募股權投融資生態服務平臺、擬上市企業規範輔導平臺,形成持續發現、服務和培育優質企業的良性機制和市場生態。

截至今年9月,區域性股權市場共服務企業近18萬家,其中掛牌公司4.31萬家,展示企業12.09萬家,純託管公司1.2萬家;累計實現各類融資2.33萬億元;累計培育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910家。

“區域性股權市場和私募股權基金都是服務未上市企業的重要力量,兩者在前期發展基礎上可以相互融合。”王建平稱,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爲私募股權市場,具有非標、大宗、低頻、私密等私募特點,在權益登記和投後賦能等方面能夠爲私募基金提供一定支持。

他進一步稱,私募基金在發掘投資標的和投後服務等方面可以更好對接區域性股權市場。二者有效結合,協同發展,健全私募市場,與滬深北交易所及新三板等公開市場形成互補,共同構建覆蓋科創企業等各類企業的全生命週期和全鏈條的綜合服務體系,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