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式”招商背後,藏着鋒利的“韭菜”刀

2023年以來,酒業的招商騙局還在繼續上演。

今年初,某酒企在納斯達克上市啓動大會在河南舉行,該企業聲稱拿到美國納斯達克股票預留代碼,預計兩到三年內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IPO,打造納斯達克白酒第一股,活動當天爲所有簽約的新老客戶配備原始股權。

而根據《證券法》規定,境內企業直接或者間接到境外發行證券,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照國務院的規定批准。根據證監會查詢結果,卻沒有發現該公司獲得監管層境外上市的批准信息。這也意味着,這家企業藉着納斯達克上市進行“忽悠式”招商。

近年來,這類招商騙局數不勝數,酒業家也在此對近期較爲盛行的招商騙局進行梳理,幫助從業者看清這些招商騙局的真實面目。

第一種,便是酒業不少酒企所宣稱的“上市”。

就如貴某某酒一樣,2021年貴州某某股份在納斯達克上市發佈會在西子湖畔舉行。會議現場,該公司董事長宣佈確定了1000億市值的目標和操作方案。從現場圖片看,該企業已經成功登錄美國納斯達克,並且擁有相應的保薦機構。然而,經過酒業家調查,在納斯達克官網上無法找到任何與該企業有關的股票信息。相關證券從業者也向酒業家證實:完全沒有看到過這支股票。

再來看公司簡介,這家公司聲稱佔地36畝,擴展80畝,大型古法老窖池76個,藏酒千斤酒罈12000多個,具有先進的現代化灌裝、包裝生產車間,日生產能力達2萬箱以上。要知道,每個窖的標準酒量爲7-8噸/年,76口窖池年產能不足1000噸,支撐不了2萬噸的產能,更支撐不了千億市值。“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外上市也要證監會國際部批准才能成功,在證監會對白酒企業上市‘亮紅燈’的背景下,國外上市短期內幾乎無望。”深圳某私募資本負責人告訴酒業家。

“公司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簽約就送原始股權”、“發行原始股的名義與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股份公司”、“未經批准向社會公衆非法買賣、代理買賣以給境內企業提供境外上市服務爲名,向社會代理買賣未上市公司股票”、“未經證監會覈准,向經銷商發行股票”等等,是這類似公司的典型特徵。但最終結果是,經銷商交了錢,但酒企最終跑路了或者無法兌現。

第二種是利用酒水寄存、股權認購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比較典型的就是酒聯儲,該公司業務方式爲吸引投資者購買酒原漿,之後公司代爲儲藏,稱隨着年份增長原漿就會升值,升值的錢每個月返還給當初這些原漿的購買者,購酒合同生效之日起滿一年後返還投資者所付的購酒款。但最終的結果是,自2018年8月份開始,到期的回購協議不能按期兌付。2019年3月18日,酒聯儲發佈《山東酒聯儲酒業有限公司存酒業務盤點清償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做出了各種努力,都沒能有效解決問題。2022年10月,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區分局發佈《警方通告》稱,山東酒聯儲酒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酒聯儲”)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已移送歷城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後將根據審計鑑定結論以公告及追繳函等形式依法開展涉案資金追繳工作。

“這就是‘龐氏騙局’在白酒的應用,還有某些企業,前期通過買酒送酒模式,逐月返酒。同時爲了刺激經銷商拉人頭,採取了拉人頭返錢的策略,不過這個折返將來一定會逐漸減少,直到無法兌付。”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金貴如是表示。

第三種是承諾高額回卻不談風險,專門負責找人買單投資,蠱惑客戶“拉人頭”。

鎮江市檢察院的信息顯示,鎮江華誠酒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坑了6000多人,涉案總金額超過10億元。據揚州警方通報,華誠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其操作方式爲:與投資者簽訂《代購代銷合同書》。約定投資者每單投入1.3萬元(首次投單需另交2000元註冊費),投資人可獲得4.5萬元的酒,其中1.5萬元酒由投資人拿回,另外3萬元的酒委託華誠公司代銷,公司收取20%管理費後,2.4萬元分64周每週返還375元。截至2016年9月,僅揚州就有近千人在投資華誠後公司無法兌付本金和收益,涉案金額超過一億元。

第四種是聲稱擁有“內部渠道”、名酒經銷商權,可以向經銷商平價供酒。2022年4月,據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欄目報道,貴陽一家公司的負責人陳某聲稱有渠道可以拿到某名酒,初步統計與全國30多人達成了交易拿到了上億元的貨款,卻並沒有發貨。之後,警方已立案偵查。據報道,該公司陳某謊稱公司爲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做出貢獻,擁有幾千噸某名酒的配額,這些被騙的經銷商,都與陳某簽訂了購銷合同或付款承諾書,但陳某沒有履行承諾。

可以看到的是,以上種種行爲都是爲了實現圈錢目的,把經銷商當成韭菜,或者把合作伙伴當成韭菜,進行肆意收割。

“行業不少業外資本勾結一些個別的業內經銷商,或者是一些業內從業人員來進行忽悠式、割韭菜式的招商,這是行業不成熟期的一些表現,從法律層面要讓它變成一種欺詐行爲是比較難的,需要行業與媒體的共同呼籲與警示。另外,它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必然產物,要靠這個市場來淘汰他們,這些玩短線、玩塊錢的廠家,都長救不了。”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向酒業家表示。

對此,楊金貴則提到,這幾年社會大環境的利潤重心都在金融,其中房地產比較典型,白酒行業當然也隨之出現這種方式。很多跨界而來的酒企,很多注重研究模式,有些就在紅線的邊緣反覆“橫跳”。但最終,僅僅專注研究模式的企業短期可能賺到錢,長期來看是走不遠的。對此,楊金貴還拋出一個問題?白酒行業行業是模式重要還是銷售重要?

在權圖看來,酒行業那些不注重修煉內功、只玩模式的,未來都是思路一條,酒企要按照行業規律來做事情。

有知名酒企董事長告訴酒業家:“現在大量的人聞着金錢的味道來到酒行業,買個酒廠、貼個品牌、囤一堆酒,過度放大或者過度解讀模式的威力,最終搞得一地雞毛。什麼是模式?我認爲所謂的模式,除了商業組合和分利模式的底層模式,大模式就是文化、運營、初心,還有天時地利人和。”該董事長認爲,模式只是輔助,最重要的是向品質紮根,幫助行業經銷商、跨行經銷商平穩落地,去做大量賦能,採取“滴灌式”的經營用戶做法,才能走到最後。

在價格存在倒掛、經銷商囤貨壓貨的情況下,一些金融模式雖然可以短期幫助企業加速循環,但風險也會隨之提升,帶來更多泡沫,不利於行業良性發展。在新營銷專家賈福春看來,有些模式可取,但忽悠式招商的模式無非是“畫大餅”。

當前,酒業的忽悠式招商仍然層出不窮,但是這種招商的本質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後續投資人的本金償還前期投資的本金和收益,源源不斷的後續投資人和投資款是這種騙局能夠持續的關鍵。很多類似的企業都是“表面上是在賣產品,其實產品不過是一個道具而已,實際上是在跑馬圈地拉人頭”。“騙術層出不窮,經銷商還是要擦亮眼睛,心莫貪,繃緊防騙之弦。”賈福春表示。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