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直通車消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對話中方牽頭人何立峯於11月8日至12日應邀訪美,其間與美財長耶倫舉行數次會談。

雙方同意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管控分歧,避免誤解意外導致摩擦升級。此外,雙方還強調中美不尋求經濟“脫鉤”,歡迎發展健康的經濟關係,爲兩國企業和工人提供公平競爭環境,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中美不尋求經濟‘脫鉤’”

什麼信號?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稱,中美此次對話達成共識不尋求經濟“脫鉤”,是理性的體現。

陳鳳英說,作爲務實派,耶倫實際上已經很清楚美國對華經貿“脫鉤”既不現實也不可行。中國在基礎設施、資源、產業鏈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因此,美國想要“去中國化”非常難。

今年8月,《經濟學人》曾發表一篇名爲《拜登的中國戰略不起作用》的報道,其中提到,儘管美國採取了一系列“脫鉤斷鏈”的措施,以減少所謂的對中國的依賴,但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依然完好無損”。

這篇報道中提到,2018年,美國從“低成本”亞洲國家進口的商品中,有66%左右來自中國,到2022年,這一數據變成了剛過50%,美國將其中的訂單轉移到了印度、東南亞國家等。

從數據來看,美國的政策取得了“效果”。但報道也提到,數據變化背後的真相是,美國將這些訂單從中國轉給其他國家的同時,接受美國訂單的國家又將生產轉給中國。

從第六屆進博會上美企競相“用腳投票”,參展面積約佔全部企業展面積六分之一來看,美國推行“脫鉤斷鏈”“去風險化”也不得人心。不少美企高管表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產階層日漸崛起,給在華美企帶來大量發展機遇。

歡迎成立

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

雙方還提出,歡迎成立由副部級官員牽頭、向雙方牽頭人彙報的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並舉行會議。雙方牽頭人同意定期直接溝通。

日前,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已分別舉行會議。10月24日,中美經濟工作組以視頻方式舉行第一次會議。財政部介紹,此次會議由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主持。雙方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雙邊經濟關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建設性的溝通。

10月25日,中美金融工作組以視頻方式舉行第一次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級官員共同主持,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以及美聯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參會。

雙方就兩國貨幣和金融穩定、金融監管、可持續金融、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全球金融治理等議題以及其他雙方重點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專業、務實、坦誠和建設性的溝通。

分析人士認爲,成立工作組是一種更務實、更具體的方式,有助於更快捷高效反映中美雙方特別是企業訴求,推動具體問題的解決。

拐點來了嗎?

據中方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中美貿易總值同比下降7.6%,遠低於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

根據中美達成的共識,雙方“歡迎發展健康的經濟關係”。這是否意味着中美經貿關係拐點將至?

圖片當地時間11月10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美國舊金山主持召開吹風會。(圖源:財政部網站) 

當地時間11月10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美國舊金山主持召開吹風會,介紹訪美情況。廖岷表示,中美經濟關係根植於中美經濟領域的共同利益,客觀上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中美之間的互利合作動力強勁、基礎雄厚、空間廣闊,但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雙方的正當關切應得到妥善回應,只有如此,中美經貿關係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此次會談中,中方明確表達了在美對華雙向投資限制、制裁打壓中國企業、對華出口管制、對華加徵關稅等方面的關切。這些措施干擾了兩國間正常經貿往來,影響了企業經營預期,也無益於美國企業的長遠利益,中方強調,美方應採取切實行動回應中方關切。中方將堅定不移捍衛自身正當發展權益。

陳鳳英說,此次會談將爲一段時間以來齟齬不斷的中美經貿關係注入更多穩定性。經貿關係健康了,中美關係也將呈現更積極的狀態。

不過,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看來,拜登政府的確在反思對華政策,尤其是經貿領域對華政策的錯誤,這在實踐中也有所體現。但美國對華的遏制打壓,以及這背後根本性的對華競爭思維並沒有徹底扭轉,“現在只能說,有一些向好的跡象”。

原標題:新一輪中美經貿對話:強調不尋求經濟“脫鉤”,什麼信號?

編輯:陳豔琦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