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校尉部所轄州郡簡圖

東漢帝國的近畿地區,是司隸校尉的管轄地區,設有司隸校尉部。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轄有七郡,有縣、邑、侯國一百零六個。具體如下:

一、河南尹(治所:雒陽)

文章圖片2

河南尹所轄城邑簡圖

秦時爲三川郡,因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三川而得名。在公元前205年時,漢高帝劉邦將其更名爲河南郡。劉秀定都雒陽後,於公元29年改稱河南尹。

公元140年時,轄有城二十一座,共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戶、人口一百零一萬八百二十七人。

二、河內郡(治所:懷縣)

文章圖片3

河內郡所轄城邑簡圖

是對古時黃河以北地區的稱呼,爲戰國時的魏國領地,西漢高帝二年設立。公元140年時,其轄有城十八座,共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戶、人口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人。

三、河東郡(治所:安邑)

文章圖片4

河東郡所轄城邑簡圖

秦時所置,範圍大致爲今天的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公元140年時,轄有城二十座,共九萬三千五百四十三戶、人口五十七萬八百零三人。

四、弘農郡(治所:弘農)

文章圖片5

弘農郡所轄城邑簡圖

西漢武帝所置,東漢時的範圍大致在於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公元140年時,轄有城九座,共四萬六千八百一十五戶,人口十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三人。

五、京兆尹(治所:長安)

文章圖片6

京兆尹所轄城邑簡圖

秦時屬內史,西漢武帝時分置左、右內史,於公元前104年又將右內史改稱京兆尹,和左馮翊右扶風合稱“三輔”。

公元140年時,轄有城十座,共五萬三千二百九十九戶,人口二十八萬五千五百七十四人。

六、左馮翊(治所:高陵)

文章圖片7

左馮翊所轄城邑簡圖

秦時屬內史,西漢武帝時分置左、右內史,於公元前104年又將左內史改稱京兆尹,大約爲現今陝西渭河以北、涇河以東、洛河(北洛河)的中下游地區,和京兆尹右扶風合稱“三輔”。

公元140年時,轄有城十三座,共三萬七千零九十戶,人口十四萬五千一百九十五人。

七、右扶風(治所:槐裏

文章圖片8

右扶風所轄城邑簡圖

秦時屬內史,漢武帝時爲右內史,公元前104年更名爲右扶風,大約爲現今陝西麟遊、乾縣以西、秦嶺以北地區,和京兆尹、左馮翊合稱三輔。

公元140年時,轄有城十五座,共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二戶,人口九萬三千零九十一人。

資料來源:

《後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