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預計中國實際GDP在2023年將增長5.4%。這不是IMF等國際組織對中國經濟的刻意青睞,而是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使然。

前三季度,中國GDP總量超過了93萬億元,同比上漲5.2%,三季度實際增速爲4.9%。在此基礎上,四季度的最後衝刺會更加有力。而且,四季度的三個月往往是消費旺季,在中國市場更爲凸顯。10月份中秋疊加國慶“超級黃金週”給出超過2019年同期的假日數據,11月還有讓世界一起狂歡的“雙11”,12月則有年末假日消費季的加持。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應會維持第三季度的復甦態勢,消費動力的可持續還是中國經濟的亮點。 

這一消費亮點強化了消費穩經濟的第一引擎作用,也是大衆信心恢復的標誌。中國市場有了煙火氣,店面攤點開門大吉,就會激活民生市場微循環,具有穩就業、增收入、提消費的託底作用。

年底仍需密切關注穩經濟的基礎,特別是生產和生活價格指標這兩個短板弱項。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全國工業品生產者物價指數(PPI),CPI和PPI兩者繼續雙雙回落至-0.2%和-2.6%的位置。CPI、PPI繼續回落,市場再起通縮擔憂,這固然不會影響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的衝刺,但也說明經濟復甦仍需加固,市場信心還需要加持。

中國經濟是否存在通縮?IMF認爲,中國不會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仍然處於合理範圍。如此判斷是基於中國經濟前三季度穩定的中(高)速增長,也基於中國設定年度經濟增長指標的客觀性。相比前三季度GDP增長5.2%這個“宏觀指標”的企穩,CPI、PPI兩個單項指數的回落,顯得“無傷大局”。此外,今年中國從中央到地方連續出臺穩經濟穩外貿穩就業的政策,GDP中(高)速增長、旅遊市場火旺、新能源汽車內外銷成爲亮點等凸顯各項政策的有效性。

房地產市場雖然沒有出現預期中的“金九銀十”,但8月份出臺的多項刺激政策,也緩解了樓市的普遍焦慮,出清了大多數風險,樓市“硬着陸”的警訊基本解除。所以,穩經濟符合預期的大勢下,在樓市政策紅利化解系統風險以及股市完善監管的情勢下,無論IMF等國際機構,還是客觀理性的分析者,都會篤定認爲中國通貨膨脹處於合理範圍,中國經濟不會出現通縮風險。

相比美歐等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表現更好。從GDP增長看,美歐兩大經濟體處於低速增長,中國則是中(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韌性猶在,而且中國經濟增長依然有較長維持中高速的潛力。從通脹指標看,美歐經過多輪加息,通脹依然維持相對高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剛剛發表言論強調美聯儲沒有信心實現2%的通脹率。就此而言,美歐經過持續粗暴的加息進程,並未將通脹降下來,這也是各大機構對美歐經濟復甦存疑的根本原因。

從全球經濟復甦大局看,無論是中美歐三大經濟體,還是其他經濟體,都還沒有徹底修復“疫情疤痕”。相對而言,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重要引擎,這也是IMF對中國經濟充滿樂觀預期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貨幣政策既沒有像美歐那樣採取極端寬鬆政策刺激經濟,也沒有粗暴加息抑制通脹,中國採取的是逆週期貨幣政策。目前較低的通脹水平,也爲中國實施更爲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提供了緩衝空間。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採取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也意味着政策利好會消弭通縮風險。當然,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提振消費和增強信心,更是祛除通縮風險的關鍵所在。

家中有糧心不慌,穩經濟有望則通縮是僞命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