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去美元化、擴大本幣結算的趨勢在全球日益明顯。中俄作爲全球主要的經濟體與重要貿易合作伙伴,兩國間的本幣結算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俄貿易額突破1964億美元,超過全年2000億美元的目標已無懸念。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上月表示,俄中兩國已有超過90%的跨境結算在用本幣進行。

就在中俄穩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合作的同時,美西方的輿論開始“左右開弓”,一面渲染中俄“聯手抵禦西方”,一面聲稱“俄羅斯依附中國”,試圖挑撥離間。

如何看待美西方的詆譭和挑釁?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了哪些發展?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對接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俄羅斯正在大力推進“去美元化”,採取了哪些行動?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微信公衆號:人大重陽)推出“全球治理大家談”欄目。歐亞經濟聯盟一體化和宏觀經濟部部長、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普京原經濟顧問謝爾蓋·格拉濟耶夫(Sergey Glaziev)就“一帶一路”倡議和中俄關系等與記者進行了分享。

對接取得成功

知事:10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的多極世界,是面向未來的重要全球性計劃。他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俄方有意將“大歐亞夥伴關係”、歐亞經濟聯盟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以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對接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的重點是什麼?

謝爾蓋·格拉濟耶夫: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體化項目。十年間,中國同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加至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倡議促成的投資也出現了顯著增長,超過了亞洲和歐洲開發銀行的投資總和。“一帶一路”爲後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經濟互動提供了範例。

在自由主義全球化階段,國際經濟關係的核心是貿易和貨幣管制的自由化。這種理論上的“自由化”在實際中爲美歐的寡頭和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利益。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場“零和遊戲”,美歐的資本進入“全球南方”國家,控制了這些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拿走了鉅額利潤,對許多國家來說不啻爲一場災難。但現在,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正接近尾聲。

在新興的國際經濟格局中,焦點從僵化的貿易和貨幣監管轉向了相互投資。在此背景下,投資者不必關心這個國家的貨幣監管或貿易制度是什麼樣的,這是對方的內部問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現了這一轉變,該倡議是未來國家間經濟合作的典範,其理念是結合各國的競爭優勢,促進商品和服務的流通,造福於全人類。

根據中俄兩國領導人的決定,兩國已正式宣佈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未來,中俄可以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共享經濟空間,與中國企業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一起創造更多相互投資的機會。

這些投資中大約有一半是在交通運輸領域。俄羅斯作爲歐亞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在聯通東西方面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俄羅斯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就是“新交通走廊”的建設(即“歐洲-中國西部”國際交通走廊)。

電力、能源領域,以及商業和物流中心的建設也是投資的重要目標,分別俄羅斯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同投資的20%左右。

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是建立在歐亞經濟體與中國大規模經貿合作協議的基礎上,在一個專門的框架內運行。

過去三年雙方合作成果顯著,2022年,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貿易額超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中國已成爲該地區最大的合作伙伴,約佔該地區對外貿易的24%,其中出口佔38%,進口占18%,預計今年雙邊貿易總額將再創新高。而且,中俄兩國的貿易額也從5年前的1000億美元增長了一倍,這標志着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對接取得成功。

目前,中國已成爲我們貿易伙伴國中的龍頭,是俄羅斯等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的第一大對外投資國和主要合作伙伴。與此同時,中俄還在積極加強在貿易監管和合作領域的合作。例如貿易和物流等方面開展了數字經濟合作,共同改進海關法規以簡化流程,並在食品監管方面協調技術法規。

未來幾乎所有中俄貿易將用本幣結算

知事:“去美元化”正在成爲國際社會一個熱詞。在今年的金磚峯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金磚國家之間“去美元化”進程不可逆轉,且正在提速。俄羅斯在“去美元化”方面已經做了哪些工作?

謝爾蓋·格拉濟耶夫:由於技術和經濟模式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在通往現代化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攔路虎”,那就是美歐正利用其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優勢來達到政治目的,試圖維持對世界儲備貨幣的支配地位。

但局勢已經越來越明瞭,這場由美歐發起的“隱祕戰爭”註定要失敗。西方國家曾經引以爲傲的競爭優勢,例如創建全球貨幣並將其作爲一種政治架構的模式,如今已經逐漸失去力量。人們對美西方政治體系的信任度正在下降,對其貨幣作爲可靠的儲蓄和投資工具的信心也受到動搖。

作爲對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以及將俄羅斯排除在西方金融體系之外的回應,俄羅斯選擇與西方貨幣保持距離,這些貨幣被西方用作政治壓迫的工具,甚至作爲反對獨立主權國家的武器。

俄羅斯將建立安全的金融基礎設施,使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來規避國際銀行實施的懲罰性措施。通過推進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各國數字貨幣進行結算,並建立國家數字貨幣市場來促進各國之間的支付和國際結算。

此外,爲滿足我們的共同項目和相互貿易的資金需求,應引入一種新的國際數字貨幣。這種國際數字貨幣應以“兩種貨幣籃子”爲基礎:第一個“籃子”包含了參與此協議的各方的國家貨幣,意味着新的國際數字貨幣的價值將由參與國家的國家貨幣權重構成;而第二個“籃子”則包括了所有各方共同生產和消費的商品,這表示新的數字貨幣的價值也將與各方參與的經濟活動和商品貿易有關。這種貨幣可以作爲避免通貨膨脹的穩定工具,併爲參與國的貿易提供透明和便捷的支付方式。

如今,許多國家正逐漸在貿易結算或投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在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與盧布的交易份額已超過美元和歐元,未來幾乎所有的中俄貿易將使用本幣結算。其他歐亞經濟聯盟國家也呈現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本國貨幣的趨勢。

雖然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可以減少一些風險,但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價格形成依賴於其他國家,即商品估值仍然依賴於美國、英國和歐洲的交易所來確定,這會導致商品價格波動和貿易關係的不穩定。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穩定的、可持續的商品價格形成機制,引入新的國際數字貨幣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不要在意那些國家的看法

知事: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斷詆譭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您對此有何看法?

謝爾蓋·格拉濟耶夫:不要在意那些不友好國家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看法。俄羅斯和中國作爲兩個主權國家,可以根據各自的利益所在來發展兩國關係。

俄中兩國領導人定期會晤,這是最高水平的信任和相互理解。我們兩國在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的立場相似,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也經常一致。

俄中貿易發展良好,在西方對俄貿易禁運後,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從歐洲進口的產品,俄羅斯的能源資源和許多原材料的出口都轉向了中國。

目前,就合資企業的數量和與中國經濟合作的程度而言,中美和中日的貿易額遠遠超過了中俄的貿易額,後者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俄中在科技方面的合作還可以進一步深入,並發展彼此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大銀行之間的密切合作。

最後,通過增進學間學術交流和雙學歷培養等形式,擴大兩國在教育和科學領域的合作至關重要。還有必要通過在第三國的聯合投資,形成俄中競爭優勢結合的合力。

圖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