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4日),國內四大證券報頭版均刊發文章,熱議降準一事。中證報刊發《新增信貸有支撐四季度降準仍可期》、證券時報刊發《年底前再降準有空間且有必要》,上證報、證券日報頭版亦分別刊發文章並援引專家的話,分析討論降準一事。

中國證券報

新增信貸有支撐 四季度降準仍可期

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和人民幣貸款均呈現同比多增態勢。

專家表示,10月金融數據反映出我國內需延續恢復態勢。爲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貨幣政策將始終保持穩健性,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今年仍存在降準的可能性,以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居民住房消費有所企穩

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7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2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7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88億元。

“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保持平穩。”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季初信貸“小月”、前期大規模信貸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多因素影響下,10月信貸投放雖然環比回落,但在企業貸款、票據等支撐下,單月信貸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對高位水平。

從結構上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9月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較多的情況下,10月住戶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同比多增。這可能表明,前期房地產政策優化調整的效果已逐步顯現,居民住房消費有所企穩。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居民中長期新增貸款連續兩個月同比多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地產銷售在逐步企穩,居民對樓市預期在逐步改善。

政府債融資支撐新增社融

數據顯示,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74.17萬億元,同比增長9.3%;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

政府債券淨融資對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形成支撐。數據顯示,10月政府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8萬億元。

溫彬表示,伴隨萬億元國債增發,預計11月和12月政府債淨融資規模均將達到萬億元水平,會繼續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形成有力支撐。

M2方面,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M2同比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匹配,表明目前貨幣環境保持適度寬鬆。”周茂華說。

持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專家表示,爲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下階段仍需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同時,保持貨幣信貸和融資總量增長合理、節奏平穩、效率提升。

董希淼表示,當前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仍在恢復當中,有效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下一步,應重點關注企業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居民貸款增長的持續性,全面落實好前期政策組合拳,繼續採取有力措施,更好地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持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在宏觀政策支持疊加經濟內生動力修復的帶動下,經濟仍將持續向常態迴歸,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保持樂觀預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爲,貨幣政策將繼續加碼穩經濟,這將提振企業和居民信心,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望逐步增多,從而帶動金融數據走強。

董希淼表示,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較多,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存在。四季度或繼續加大政策實施力度,繼續推動政策利率下行、降準、適度降低存款利率,壓降銀行資金成本,推動市場主體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貨幣政策將着重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護航國債增發,降準或大規模續做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都是可選項。

上海證券報

10月金融數據出爐 信貸投放保持同期相對高位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3日發佈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

今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6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2.33萬億元。

分析人士稱,未來,隨着財政接力“穩增長”,政府債券發行有望繼續支撐社融增速向上,預計到年底社融及貸款增速將繼續回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帶動總需求和經濟恢復動能逐步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會通過降準等方式協同配合,共同穩固寬信用進程。

10月信貸數據好於市場預期

“10月信貸、社融數據好於市場預期,強於季節性表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7384億元”的數據超過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的6000億元至6500億元。

10月信貸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對高位。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在季初信貸“小月”、實體有效融資需求尚待恢復、前期大規模信貸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因素影響下,10月信貸投放環比回落,但在企業貸款、票據等支撐下,信貸投放仍保持在同期相對高位。

不過,信貸結構依然有改善空間。10月,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7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2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7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88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企業中長期貸款已經連續4個月同比少增,而票據融資規模依然相對較高,反映出銀行“票據衝量”現象仍存,信貸需求依然較爲疲弱。9月以來,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調,居民提前還款意願明顯緩和,但新增需求依然較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的內生動力,還需結合政策效力的持續性進一步觀察。

關於住戶短期貸款減少,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受國慶中秋假期影響,部分需求或在節前提前釋放,當月消費貸、信用卡貸增長或有所放緩。

政府債券對社融形成支撐

初步統計,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

“政府債券融資驅動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社融增量超出市場預期。從信貸類資金看,新增人民幣貸款4837億元,同比多增232億元。從直接融資看,企業債券淨融資1144億元,同比少1269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多1.28萬億元,政府債券融資明顯放量。這主要與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特殊再融資債重啓發行等因素帶動有關。

數據還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較快,這些因素對M2增速帶來支撐,但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政府債券發行加速一定程度上拖累M2增速。總體看,10月末M2增速仍然維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穩健的貨幣政策較爲有力,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社融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展望未來,中金公司預計,後續社融增速有望繼續回升。10月以來,特殊再融資債重啓發行、決定增發1萬億元國債,財政接力“穩增長”。政府債券發行有望繼續支撐社融增速向上,預計到年底社融及貸款增速將繼續回升。

溫彬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帶動總需求和經濟恢復動能逐步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會通過降準等方式予以協同配合,共同穩固寬信用進程。預計年內信用擴張仍保持偏暖狀態,而且月度間信貸投放更加平滑、波動性降低。

“總體而言,經營主體的信心和預期仍在恢復中,有效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董希淼認爲,下一步,應重點關注企業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居民貸款增長的持續性,全面落實好前期政策組合拳,並繼續採取有力措施,更好地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持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關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董希淼表示,目前,國內經濟加快恢復的跡象增多,多項經濟指標回升,但恢復態勢仍待進一步穩固。四季度,可以進一步加大政策實施力度,繼續推動政策利率下行,實施降準,適度降低存款利率,壓降銀行資金成本,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5個到10個基點。

證券時報

年底前再降準有空間且有必要

隨着本週將有85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以及10月金融數據顯示有效融資需求仍待提振,近日市場關於降準的討論再起。

之所以市場認爲近期貨幣寬鬆的窗口期再度打開,除了銀行體系本身就有“補水”的需求和助力經濟穩增長的訴求外,匯率等外部約束因素的緩和,以及爲資金市場即將到來的跨年階段提前準備等,也被看作當前爲降準合意時點的重要原因。

人民銀行上個月表示“貨幣政策應對超預期挑戰和變化還有充足空間和儲備”,行長潘功勝上週還提出“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爲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這些來自官方的表態均讓市場看到了貨幣政策在總量和結構上還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和可能性。

今年以來,爲提振經濟復甦動能,貨幣政策多次發揮逆週期調節的先行作用,3月、9月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長期資金超過1萬億元;6月、8月兩次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市場利率下行。不過,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再度轉負,說明我國經濟修復基礎有待逆週期政策進一步“加持”鞏固。

除鞏固經濟修復勢頭的需要外,銀行體系對中長期流動性的注入也有需求。以一年期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爲例,自上月以來其利率水平就持續高於同期MLF利率,表明當前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偏緊;加之年底最後兩個月有超萬億MLF到期,降準作爲成本最低的一種流動性投放工具,在爲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同時,也有利於減輕銀行負債端成本。

自9月底政府債密集發行以來,市場對降準的期待就一直存在,近期之所以被視爲降準的有利窗口,主要在於受中美關係出現緩和向好跡象、美聯儲加息週期見頂,以及年底結匯需求季節性增多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年底前有望保持穩定,降準的外部約束有所緩和。

近年來,我國實施過多輪降準,但降準並不等同於量化寬鬆超發貨幣,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大水漫灌”;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訴求下,降準的作用更多體現爲營造與之相匹配的流動性環境,以及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因此,從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並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角度看,年底前再度降準是有空間和必要的。

證券日報

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7384億元 財政發力帶動社融持續改善

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佈10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7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2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7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88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爲,在季初信貸“小月”、實體有效融資需求尚待恢復、前期大規模信貸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多因素影響下,10月份信貸投放環比明顯回落,但在企業貸款、票據和非銀等支撐下,單月信貸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對高位。

社融方面,初步統計,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837億元,同比多增23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152億元,同比多增876億元;委託貸款減少429億元,同比多減899億元;信託貸款增加393億元,同比多增45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536億元,同比多減380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144億元,同比少1269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多1.2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21億元,同比少467億元。

另外,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74.17萬億元,同比增長9.3%。

“10月份特殊再融資債券密集發行,月內累計發行規模超萬億元,帶動當月政府債淨融資規模觸及1.56萬億元的年內峯值,且受去年低基數效應影響,同比大幅多增1.28萬億元,對社融增速形成明顯拉動。”溫彬說。

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7.47萬億元,同比增長1.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3.9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10.8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當月淨回籠現金688億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期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及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較快對M2增速帶來支撐,但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政府債券發行加速一定程度上拖累M2增長。總體上看,10月末M2增速仍然維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穩健的貨幣政策較爲有力,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10月份M2—M1“剪刀差”擴大至8.4%,以及M1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從側面反映出經濟活力仍顯不足,市場主體信心有待提振。

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季節性效應、經濟修復波折等因素影響下,10月份信貸投放環比回落,但總體保持平穩,信貸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財政加大發力下,社融持續改善,支撐仍強。往後看,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望帶動總需求和經濟恢復動能逐步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會通過降準等多種方式予以協同配合,共同穩固寬信用進程。

同時,溫彬表示,近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註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央行貨幣政策司日前表示,下階段要“保持貨幣信貸和融資總量增長合理、節奏平穩、效率提升”,預計年內信用擴張仍可保持偏暖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