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1月14日,iPhone 15最後兩小時又降價200-300元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蘋果官方旗艦店“雙11”違背“承諾”,感覺自己被蘋果“背刺”。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優惠策略的制定是平臺與商家共同的行爲,本次大促“翻車”很可能是蘋果自己弄出的烏龍事件,而更關鍵的是,蘋果新機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在營銷策略上也不得不改弦更張。

價格“背刺”

北京商報記者從微博等平臺瞭解到,遭遇蘋果價格背刺的消費者不在少數,紛紛喊話要求蘋果補差價,網上曝光的蘋果旗艦店客服回應稱,確實存在優惠券的現象,但那是平臺發放的優惠券,並不是店裏產品實際給到的優惠,並不支持保價,無法補差價。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天貓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工作人員,對方稱對二次降價相關問題不清楚,價格方面的問題請諮詢天貓平臺客服。而蘋果線下門店的工作人員則稱,線下商品與線上並不同步,對於線上平臺的價格爭議,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瞭解。

隨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天貓平臺客服了解到,“雙11”的優惠是平臺與商家共同舉措,工作人員表示,“雙11”大促必須是各個店鋪主動報名才能參加,而優惠的幅度及相關細則,商家在參與前就需詳細獲知。

天貓工作人員稱,在“雙11”大促期間,滿足平臺要求的基礎上商家有自己的操作空間,基本上促銷方式分爲滿減和官方立減,如果是官方立減,參與活動的商品必須滿足官方規定的折扣價,如果參加滿減的話,需要在符合平臺要求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優惠券,但使用優惠券後,該種商品需要達到歷史上的最低價,以防商家有先漲價、再降價的行爲。

若商品價格存在爭議,天貓方面稱,平臺有監測窗口檢查定價策略,如果顯示價格異常,平臺會給商家一個建議性的定價方案。

對於蘋果二次降價的行爲,天貓工作人員稱,並不太清楚具體情況,不過根據平臺規則,商家的確可以不用一次性上架全部貨品,可分爲一次現貨、二次現貨,不過二次現貨的價格不能高過一次現貨,而且兩次現貨各有規定的時間節點,商傢俱體分幾次賣貨也要在報名時敲定,不能隨心所欲。

“二次降價”爲哪般

對於電商平臺的制度,數碼產品經銷商黃先生對北京商報記者稱,平臺之所以有分批次上貨的政策,乃是希望商家能在最後時刻衝一把銷量,在“雙11”的收官之時將氣氛推向最高潮,總體來說是對平臺有利,對商家則影響各異,對蘋果手機而言,“雙11”前各個平臺早已預告了優惠方案,吸引到了大量的潛在購買者,搞二次降價殊無必要,也難免引發消費者不滿。

從平臺發佈的榜單來看,的確不少消費者等着“雙11”大促購買蘋果手機,這也讓iPhone 15系列的出貨迎來集中爆發,從京東發佈的榜單來看,iPhone 15、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位列榜單前3,第4名爲紅米K60,第5名則是蘋果的iPhone 13。

傲人戰績的代價是“跳樓甩賣”。在淘寶平臺,官方發售價7999元的iPhone 15 Pro 128GB版本,疊加百億補貼後售價7398元;在拼多多平臺,以官方發售價8999元的iPhone 15 Pro 256GB版本爲例,平臺百億補貼、店鋪大額券等優惠疊加後,售價最低爲7998元,比發售價便宜超千元。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像“雙11”這樣的促銷節點更有利於高端手機品牌,因其有更大的降價空間,在4000元以上價格段,今年發佈的新品有小米14系列、OPPO FIND X6、榮耀Magic 5等,此外便是iPhone 15系列,對比起售價,只有iPhone 15達到5000元以上,普遍比前三個品牌貴了1000多元,也有着更大的降價幅度。

專家稱,從蘋果自身產品條線看,iPhone 15 Pro系列瞄準高端市場,而標準版則承擔了提升出貨量與市佔率的使命,大幅降價、拉昇銷量也符合蘋果自身策略,不過品牌不能忽視價格的一致性,短時間內連續降價,只能讓潛在消費者持續觀望而不肯出手,令促銷適得其反。

如何降價也要學

在業內觀點看來,以往姿態矜持的蘋果頻頻促銷降價,背後是對銷量的焦慮。據市場追蹤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蘋果手機在發佈後17天內的銷量與iPhone 14相比下降了4.5%,可能是自2018年以來iPhone在中國最糟糕的首發之一。該機構表示,消費者信心不佳、iPhone 15較前代性能提升較低和高端手機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等因素,都爲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業內專家看來,蘋果長期以來的高價是以其獨特的性能、生態作爲支撐,然而隨着安卓手機高頻地更新優化,不僅iPhone的性能優勢被逐漸抹平,在界面設計、交互方式等方面,iOS與安卓兩大陣營也日漸相同,換言之,消費者難以找到爲蘋果支付溢價的理由。

日漸相同的還有營銷手段,近年來蘋果不僅打折頻繁,而且策略也愈發本地化,對“雙11”“雙12”這樣的節點更加重視。

實際上,蘋果官方雖然一直有自己的促銷策略,但很難擊中國內消費者痛點,例如在重要的購物季節,如聖誕節、感恩節和春節等,蘋果通常會推出特別的節日促銷活動,包括打折、贈品或者限量版產品。此外蘋果的教育優惠也是其特色,即通過提供折扣或其他優惠條件,鼓勵學生、學校、教育機構購買。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爲,實際上,長期以來蘋果在國內一直沒有建立起適宜的銷售渠道,與其說蘋果態度矜持不肯降價,不如說是不知道怎麼降價。在美國、日本等市場,蘋果公司通過與運營商合作給到消費者優惠,實現大量出貨,實體門店的銷售只是輔助,然而這套策略在國內沒能成功複製。

數據也佐證了專家觀點,CIRP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通過直營渠道購買iPhone的美國用戶降至新低,僅爲17%,其中約11%來自實體蘋果商店,還有6%來自蘋果官網,而最大的贏家則是移動運營商,足足佔據了iPhone銷售量的79%。

業內專家談到,如今蘋果也逐漸學會如何促銷,只不過除了依賴電商平臺外,蘋果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換言之,作爲手機龍頭的蘋果也要“入鄉隨俗”,在渠道上沒有太強的話語權。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