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養老金業務專業委員會第五屆第一次全體會議(換屆)暨養老金融專家研討在北京召開。會議對《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年金業務與個人養老金業務協同發展戰略研究》《制度試點期銀行業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情況研究》兩項委員會年度重點研究課題開展交流研討。

會上,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劉衛處長闡述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統一性、協調性、公平性、流動性和可持續性等特徵,介紹了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髮展基本情況,肯定了銀行業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和全國試點期間做出的努力和成果,並提出了準確把握政策、做好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和增強個人養老金服務供給等建議。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2022年11月25日,隨着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的發佈,我國個人養老金業務正式啓動試點。

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已經將近一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相關部門已經對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情況進行了調研和分析,預計很快將擴大至全國範圍。目前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做準備工作,而商業銀行也在積極吸引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地區的預約開戶工作,做好全國展業準備。

試點一年成效如何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由此商業銀行成爲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重要參與方,包括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的銷售和代銷、儲蓄存款的研發等。

對於賬戶開立情況,人社部在今年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披露,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平穩有序,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4030萬人。

部分地區和銀行披露了最新的情況。截至2023年9月底,廣東省先行地區(省直、廣州、深圳)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逾570萬戶。截至9月末,民生銀行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149.21萬戶,比去年末增加109.69萬戶;北京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突破114萬戶,成爲首家且唯一一家突破百萬的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北京地區養老金賬戶開戶數超84萬戶,並稱養老金賬戶繳存質量穩步提升,戶均金額在展業銀行中名列前茅;工商銀行稱該行個人養老金業務得到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繳存人數和繳存規模持續攀升;農業銀行稱該行加快推進第三支柱養老金相關工作,持續完善個人養老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豐富多元的養老產品體系,服務客戶數量處於行業第一梯隊。

不過,與開戶數形成反差的是,個人養老金實際繳費者僅約1000萬,只佔開戶數1/4,約2000元的人均繳存額更是與年度繳費上限(目前爲1.2萬元/年)相差甚遠。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今年5月曾披露,截至2023年3月,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平2022元,購買產品總額110多億元。

“一年來,個人養老儲備的意識確實有所增強,但離付諸實際行動還有距離,仍然需要全社會助推。”基於調查,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王洪棟近日在新金融聯盟舉辦的“個人養老金一週年:試點回顧與展望”內部研討會上給出一組數據:對於未開始養老規劃的原因,78%的Z世代受訪者表示“還年輕,不着急”,對於中生代受訪者而言,沒時間、缺乏瞭解渠道、缺乏相關知識成爲主因。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個人養老金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前景廣闊。近期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作爲五篇大文章之一,有學者表示,應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等特點,需要發揮金融的跨期資源配置功能,爲人民羣衆積累養老資產提供優質金融服務,迫切需要發展好養老金融。

增強個人養老金服務供給

個人養老金賬戶制下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可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11月15日,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產品分別爲465只、19只、95只、162只。不過,從產品收益看,情況並不理想,不少投資人反映購買的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虧損嚴重,個別產品超過了10%;中國理財網顯示,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淨值均大於1(11月15日查詢),但低於產品基準收益率,且波動幅度較大。

“過去一年來,市場起伏不定,債券市場波動加大,股票市場持續低迷,給個人養老金投資帶來較大壓力,使得客戶體驗不佳。”中郵理財總經理彭琨在上述研討會上建議,改進估值方法,如允許部分資產採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允許個人養老金採用收益平滑基金等。在鼓勵長期限產品發行的同時,增強流動性的創新型政策支持,例如允許對養老理財產品進行份額轉讓、質押貸款等。

同時,試點一年來,並非所有理財公司均發行了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截至目前,僅5家理財公司共發行19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募集金額近10億,而具備資質的理財公司有11家。以及從代銷產品情況看,差別也較大,近10家銀行產品代銷只數超百隻,而有個別銀行僅有儲蓄產品甚至沒有產品。

“將協同各家成員單位攜手前行,共同爲行業發展發出聲音,維護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努力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共同推動養老金融業務再上新臺階。”在此次養老金業務專業委員會上,主任單位農業銀行養老金融中心總裁史靜欣表示。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後,由於均爲賬戶制,關於打通第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養老金的聲音較多。據瞭解,目前相關部門已對第二、第三支柱的銜接問題進行研究,爲個人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做好政策儲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