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財經獲悉,11月13日-16日,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在成都舉行。在14日的主會議上,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長高紀凡在發言中提到,當前光伏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今年以來,雖然產量和出口表現亮眼,但背後各個環節價格大幅下降,存在量增價跌的隱憂。

天合光能坦言“產能過剩”令人唏噓。作爲近年最爲激進的光伏龍頭,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剛剛拋出高達百億的定增擴產計劃。

1、三年融資275億激進擴產

天合光能主要業務包括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三大板塊。公司主要產品有光伏組件、系統產品、光伏電站、智能微網及多能系統。

今年6月30日週五晚間,天合光能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於淮安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臺)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天合光能(東臺)年產10GW光伏組件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此次定增是天合光能上市以來的第三次再融資。2020年6月,IPO融資25.31億元;2021年8月和2023年3月,天合光能通過發行可轉債分別募集資金52.52億元和88.65億元。如果此次定增發行成功,天合光能在短短三年時間裏從資本市場“圈”走了275億元。

對於新一輪再融資,資本市場顯然不看好。

7月3日週一開市後,天合光能快速下跌,最終收跌8.59%。

2、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已成共識

組件環節價格戰日益血腥。在四季度的央國企集中招標中,已多次出現低於1元/W的最低投標價。在11月1日公示的國家能源集團2023年度光伏組件集採中,不含運費的P型組件出現每瓦0.971元的報價。

集邦諮詢認爲,組件環節在當下全產業鏈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高度內卷的競爭將無法避免。從組件開標價快速向1元靠攏的趨勢看,組件價格未來仍面臨波動的壓力。

此外,先進產能或也“岌岌可危”。東吳證券新能源首席分析師陳瑤認爲,產能過剩的最快速解決方案就是通過技術進步淘汰老產能。但她也提到,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PERC電池片產能過剩,N型產能逐漸上量,TOPCon成爲主流,但明年底看也將過剩。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15日則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於行業發展正常範圍。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光伏行業規範管理,引導產業合理規劃佈局,穩步推進產業技術迭代和轉型升級,着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3、天合光能業績增速下滑

伴隨光伏組件龍頭惡戰,天合光能業績增速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實現營業收入811.19億元,同比增長39.38%;實現歸母淨利潤50.77億元,同比增長111.34%;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51.20億元,同比增長128.49%。

三季報業績出色,但天合光能卻難掩焦慮。首先,天合光能的高增長勢頭不再,業績、利潤增速雙雙放緩,環比出現下滑趨勢。其次,按照營收規模看,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壓制着天合光能。如今面對業績持續爆發的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老三”的位置恐怕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迎來危機。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