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5日電 中國華融15日晚間在港交所發佈《建議變更公司名稱及建議修訂公司章程》《關於出售牌照類附屬公司股權的進展》等公告,披露了擬變更公司名稱、子公司轉讓進展等多項消息,釋放出全面融入中信集團發展全局的重要信號。

品牌煥新 開啓全新徵程

公告顯示,根據中國華融整體戰略規劃及定位,爲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該公司擬變更公司中英文名稱全稱、簡稱和司徽。中國華融分支機構名稱中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相應變更爲“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公告指出,實施更名,有利於體現公司深化改革、化險取得的積極成效,展現積極的精神面貌,樹立全新的企業形象;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業務開展,進一步推動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也有利於突出公司的行業特徵與牌照優勢,體現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功能定位,彰顯企業價值。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底,中國華融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在2022年3月財政部以華融3%的股份向中信集團增資後,中信集團成爲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2023年3月正式完成股東權益變動。

華融宣佈更名“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彰顯了中信集團對其的全面支持,對一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效的肯定,有利於華融重塑市場品牌形象,甩掉歷史的包袱,實現重新出發。新名稱對於公司功能定位的體現更爲清晰,符合監管部門長期對AMC進一步迴歸主業的要求。更名後的華融也將嚴格落實中信品牌管理要求,用好和維護好中信品牌。華融戰略性融入中信發展全局,以新面貌站上時代舞臺,進一步增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彰顯責任擔當,開拓全新徵程。

中信全力支持 華融發展呈現全新面貌

今年8月,在華融中期工作會上,管理層提出華融公司加入中信大家庭一年多以來,採取了一系列堅實有力的舉措,跑出了新速度,推進了新改革,積蓄了新動能,呈現了新氣象,持續鞏固向上向好發展的勢頭。這一年多來華融發生的巨大轉變,進一步增強了集團堅定支持華融的信心,和華融全面融入集團發展全局的決心。

根據中國華融披露的信息,按照中信集團“十四五”規劃及“五五三”戰略,中國華融制定實施“一三五”戰略,按照“夯實基礎、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轉型發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的質效。

協同優勢凸顯 加快業務轉型步伐

作爲一家科產融結合的企業集團,協同是中信集團的顯著優勢,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近年來,中信集團持續深化協同戰略,有效整合和共享集團資源,提升競爭力。依託集團科產融有機結合的優勢,華融全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特色化、差異化資產管理公司服務優勢逐步顯現。加入中信集團以來,依託集團綜合性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打造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產融協同紓困化險”模式,今年以來實施協同項目45個。

支持保交樓方面,華融協同中信成員單位,成功實施一批保交樓、穩民生項目。例如,華融協同中信信託等單位,成功實施融創上海董家渡紓困項目,打破項目停滯僵局,保障項目順利重整盤活,推動解決4400戶居民、280戶企業的拖欠拆遷款問題,有力地支持了“保交樓,保民生”。華融融德牽頭,引入中信集團成員單位,成功實施共益債投資的華晨地產“保交樓”項目,共計解決2044套房產交付問題,以“共益債投資+代建代管”方案主導推動華晨地產成功重整,實現存量風險化解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支持國企改革和民企紓困方面,華融在協同合作中充分發揮救助性金融功能,拓展服務的廣度、深度,支持央企國企深化改革和民企紓困發展。華融天津分公司圍繞天津地區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協同中信成員單位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定製化形成盤活方案,順利實施某實質性重組項目,有效助力國企降債減負,爲京津冀地區低效資產盤活和實質性重組貢獻力量。河北分公司聯動中信信託、中信銀行等單位成功實施某低效資產盤活重組項目,發揮專業服務優勢,開展“大不良”特殊機遇投資,助力國企釋放發展新動能,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爲貫徹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江蘇分公司深挖企業資產價值,發揮協同效應,聯動集團成員單位爲某大型民企集團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投放紓困資金,有效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提高項目運營質效,重現核心主業穩定經營的良好局面,維護了數萬名職工就業,保障了行業上下游數千個供應商的生產經營。

編輯:羅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