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陳鋒 見習記者 李墨軒 北京報道

11月16日,房地產概念股南海控股將被港交所強制摘牌。屆時,年內從港股退市的公司數量會上升到49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港股年內完成強制摘牌(被取消上市地位)37家,私有化9家,還有2家自願撤回上市。

港股15日“漲”聲一片,香港恒生指數收漲3.92%,恒生科技指數漲4.41%。消息面上,香港特區政府今日宣佈,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至0.1%的政策於11月17日生效。

“快速除牌”加速優勝劣汰

2018年8月1日,港交所新修訂的《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其中“快速除牌”機制規定:若主板公司的證券連續停牌18個月(主板《上市規則》第6.01A條)或GEM公司(即創業板公司)的證券連續停牌12個月(GEM《上市規則》第9.14A條),港交所可取消有關公司的上市地位。

上述“快速除牌”機制推出以來,被強制除牌的公司逐年增加,2019年港交所根據《上市規則》指引除牌的公司爲19家,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爲31家、34家、47家。而2023年以來,已有38家公司被宣佈強制摘牌。

其中37家已完成摘牌,1家尚未摘牌。以將於16日除牌的房企南海控股爲例,香港聯交所公告指出,該公司的股份自2022年4月1日起已暫停買賣,未能於2023年9月30日或之前履行聯交所訂下的復牌指引而復牌,2023年10月13日,上市委員會決定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取消該公司股份的上市地位(有關決定)。

聯交所公告還提到,10月24日,7名人士去信上市複覈委員會,申請延長複覈有關決定的期限。上市複覈委員會於11月9日決定不延長複覈有關決定的期限。

當年爲何發生停牌?主要是南海控股未能在2022年3月31日前披露2021年年報,故公司在2022年4月1日停牌。截至2023年11月14日,南海控股也未能披露2021年年報、2022年中報與年報、2023年年報。公司此前發佈的盈利警告顯示,預計2021年虧損約30億港元—34億港元。停牌前,南海控股市值24.03億港元,每股淨資產0.035元,已跌成“仙股”。

過往案例顯示,在港股市場,長期停牌的公司一般主要是未能刊發年度業績公告、未能刊發有關公司內幕資料的公告等。此類公司普遍市值較小,經營能力不佳,行業包括房地產、食品飲料、能源等傳統行業。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快速除牌”機制將一些不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及時清理出市場,減少了“仙股”的數量,有效推動了港股市場的優勝劣汰。對投資者來說,推動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普及,讓投資者更加重視上市公司基本面,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

股價低迷與低流動性是私有化主因

除了被強制摘牌的公司,還有因私有化而自動退市的企業。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來有9家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分別爲金利豐金融、寰亞傳媒、江南集團、雅士利國際、亞美能源、達利食品、金鷹商貿集團、茂宸集團、保利文化。

從數據看,近兩年港股市場實現私有化退市的企業似乎有所放緩。2019年至2022年,港股市場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企業分別爲9家、17家、24家、15家。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私有化是上市公司主動尋求退市的一個動作。一般情況下,港股私有化價格普遍溢價40%—50%。

爲何會私有化?江南集團提呈私有化建議的大股東認爲,維持公司上市地位的成本及開支大於裨益,股份表現欠佳影響公司業務。

就雅士利國際私有化,控股股東蒙牛表示,考慮到雅士利股價表現不佳、成交量偏低以及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因此選擇私有化。

達利食品在公告中指出,由於股價低迷,達利食品已喪失維持上市地位的優勢,股權融資能力有限,且一直在相對較低的價格區間交易,成交量有限。

歸納私有化的諸般原因,記者發現,主要是股價低迷、融資能力不足、流動性不佳等。

調降印花稅17日生效

港股恒生指數在過去幾年持續走低,去年底更是觸及14597的近10年低點,今年年初雖一度大幅反彈,但不久又進入震盪下行區間。近期港股監管部門正籌謀提振市場信心,其中印花稅調降是最新的一項措施。

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至0.1%將於11月17日生效。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5日表示,下調印花稅稅率將減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提振市場情緒,並提升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政府將聯同金融監管機構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跟進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建議的其他措施,以推動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只要有利於香港資本市場的事情,有利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鞏固和提升的事情,中國證監會都會全力以赴。”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11月7日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上表示。

近日,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眼下,港股IPO市場有逐步回暖的跡象。港交所正在處理的IPO申請來自上百家公司。每週都有不少公司找我們諮詢來港上市事宜。相信隨着市場回暖,企業上市熱情將進一步提高。”

展望2024年港股市場,中金指出,基於政策漸進推進和美債利率緩慢回落的基本假設,判斷港股處於逐步築底過程,基準情形上行空間15%。當前處於政策底,但因今年反覆多次,過渡到情緒底和市場底仍需時間。更大且持續的空間仍需更多“對症”政策配合,逐步迎來資金流向底和盈利底。

華泰證券則表示,在基準情況下,預計2024年的國內經濟將溫和復甦,海外聯儲貨幣政策將在年內轉向,預計港股的盈利增速爲7%—8%,盈利節奏可能在能源價格基數的影響下呈現“倒U型”,盈利彈性稍強於A股。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