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黨發展的歷程中,曾有過許多艱難的時刻。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的先輩付出了汗水、眼淚、鮮血甚至是生命,在無數次黑暗到來之時,他們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深埋於心中的信仰,以及祖國與人民。

在1941年時,皖南事變的爆發給我黨造成了重大的打擊。在這場國民黨有意策劃的圍襲之中,無數新四軍戰士在與國民黨的作戰之中犧牲,到最後,原本9000人的隊伍只有2000人成功突圍,而軍長葉挺也因此被扣押,並很快被蔣介石控制,失去了自由。

毫無疑問,皖南事變對於我黨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對於近七千名戰士的犧牲,我黨的同志們無不痛心疾首,只可惜時光無法倒流,過去也無法改變。

皖南事變時,他率領600人突襲國民黨指揮部,後來結局怎麼樣?

與此同時,在皖南事變之中,曾有一位副營長率領600名戰士突襲了國民黨的指揮部,在巨大的人數差異之下,這次行動是否成功,他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講講這個故事。

1914年的8月,張玉輝出生在一個名叫長汀縣的地方。他出生於一個十分普通的家庭之中,同那個年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張玉輝也有着滿腔的報國之志,希望有一天能夠爲深陷泥潭之中的祖國做出一些貢獻。

在這種想法的推動下,張玉輝在16歲那年就加入了共青團的隊伍,並開始參與各類革命工作。不到一年後,張玉輝便加入了紅軍,成爲了一名真正的軍人。對於張玉輝而言,這是他人生的轉折,同時也是一場又一場挑戰的開始。

在戰場之上,張玉輝看到了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冷酷、殘忍且伴隨着鮮血與犧牲的,能夠支撐他的,是心中的一往無前的勇氣與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皖南事變時,他率領600人突襲國民黨指揮部,後來結局怎麼樣?

就這樣,張玉輝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在漫長的革命過程中,他曾跟隨着大部隊進行長征,後來又在閩南地區打游擊。可以說,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張玉輝都拼盡了自己的全力,儘管過程的艱辛遠超他的想象。

不過在張玉輝的印象之中,記憶最爲深刻的一戰,還要數閩南事變之後的突圍。在閩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很快投入到了戰場之上,他們只有9000人,但國民黨所派來的部隊卻足足有8萬人,幾乎是新四軍的十倍。

在這樣巨大的人數差異之下,突圍似乎成爲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在危急關頭,新四軍並沒有選擇放棄,身爲副營長的張玉輝更是帶領着600名戰士日夜不歇地作戰,只爲換取一線生機。

皖南事變時,他率領600人突襲國民黨指揮部,後來結局怎麼樣?

在數次交戰之後,張玉輝所在的一營終於拿下了皮嶺首戰的勝利。但在這個時候,戰士們已經精疲力盡,手裏的彈藥也已經不足,想要成功突圍,實在是難上加難。在血戰了幾天幾夜之後,張玉輝明白必須要尋找一個破解之法,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張玉輝在勘探附近情況的時候意外觀察到了點點火星,那是香菸發出的火光。

就這樣,張玉輝意外確定了敵軍指揮部所在的方位,而趁着夜色的掩護,張玉輝率軍直接奇襲了國民黨的指揮部。靠着幾乎透支的體力與僅剩的彈藥,張玉輝及其手下的戰士殲敵四百餘人,又俘虜一百餘人,可謂創造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蹟。

在這次突襲後,張玉輝很快帶領着部隊成功突圍,而他所帶領的這支部隊,也是皖南事變之中突圍人數最多的一支。在這次事變之後,張玉輝依然奮戰於戰場之上,直至新中國的成立。

皖南事變時,他率領600人突襲國民黨指揮部,後來結局怎麼樣?

在1955年時,張玉輝憑藉着多年的戰功被授予了大校的軍銜,後來也一直在軍隊之中任職,是軍中一位十分優秀的將領。在1998年,張玉輝因病於南京離世,終年84歲。張玉輝的一生,曾歷經坎坷,也曾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在生命的盡頭,他已懂得了這一切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