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自2016年開始執行新房限價政策後,第一次出現了重大變化。

11月16日,深圳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掛出了兩宗宅地,分別在龍華、坪山兩區,地塊起拍總價爲8.73億元,土地面積共14397.64平方米,預計將於12月15日成交出讓。

值得關注的是,本批次掛牌的兩宗地塊均採用的“單限單競+搖號”方式出讓,即限地價、競地價,達到最高限制地價後通過搖號方式確定競得人。

而近幾年,深圳一直在土拍環節對商品房有最高限售價,即在限地價基礎上,還有限普通商品房銷售價格,或再加上限政策性住房面積的約束條件,以“雙限雙競+搖號”或“三限雙競+搖號”的方式出讓。

對於此次新掛宅地競價方式的改變,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一方面,給出地價的最高限制,但沒有提限制房價,達到地價上限後直接搖號,對開發商來說,就能直觀地計算出利潤空間,顯然這是在給市場讓利、休養生息,提振市場拿地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通過土地市場的情緒修復,也可以帶動下游的商品房市場。

從深圳最新的掛出的兩宗地塊看,出讓規則中沒有明確提到銷售限價,只提到“出讓宗地的商品住房銷售價格,請意向競買人徑詢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

對於是否將取消商品房銷售限價,據深圳商報報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表示,網傳“深圳取消商品住房銷售限價”爲不實消息。深圳堅決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工作目標,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受樓市下行影響,目前國內的土地市場熱度處於低位CRIC統計今年前三季度59個樣本市(縣)中,預出讓地塊總面積爲6207萬平方米,實際供應4327萬平方米,平均預供地完成率68%今年前10月全國出讓金28629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26%,較2021年同期下滑48%。

單從深圳來看,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1-10月深圳土地出讓金規模爲404億元,同比下滑45%,跌幅明顯高於全國水平。因此,此次調整出讓規則,主要的意圖就在於提振土地市場。

自今年9月底,自然資源部給各省市下發佈關於建議取消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建議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等限制的文件後,10月以來,全國22個執行“土地出讓兩集中”規則的城市中,已有成都、合肥、濟南、重慶、廈門、長沙等16個城市落實“取消土地最高限價”政策。

另外,在近期發佈的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14號文中也提出,推動建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讓商品住房迴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據李宇嘉預測,政策實施後對後期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會提振,對後續賣地也會產生積極效果但明顯見效需要時間目前市場情緒仍比較低迷,新房、二手房價格繼續下降,二手房掛牌、新房批售都在高位,需要市場消化到一定程度,有了觸底的跡象,供地新政的效果將會顯現。

隨着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土拍市場的形勢能否好轉,關鍵還是在於市場銷售面的回暖情況。

從深圳市場表現來看,並不樂觀。據樂有家研究中心監測,10月深圳一手商品住宅成交2654套,環比上升27.8%,同比下跌20.3%;成交面積261130.82平方米,環比上升24.8%,同比下跌21.3%。

新房成交數據10月小幅回升結束了89月的“兩連降”局面,但整體規模依舊處較低水平市場情緒仍比較低迷

二手房市場上,深圳二手房的在售量仍然居高不下,據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深圳共有58179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比上週增加了235套,掛盤量有所增長。

但價格卻在持續下跌,樂有家研究中心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1日-26日樂有家門店成交的二手房源中,已經有超七成是低於參考價出售的。

而位於福田皇崗、龍崗坂田、羅湖蔡屋圍、龍華民治等地區的二手房均價已從去年的8-9萬元/平方米下降至目前的5-7萬元/平方米。

從全國範圍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全國70城二手房價指數環比下跌0.6%,連續5個月環比下跌,跌幅連續3個月持平後再次擴大,二手房普遍面臨下跌的壓力。

四個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爲下降0.3%,其中,深圳環比下降0.5%,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了0.4%、0.7%。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目前市場二手房普遍面臨下跌的壓力,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二手房價格下降,既有掛牌增加帶來的供應壓力原因,也有房東降價幅度增大的原因。破解此類問題,建議要從全面放鬆限購、鼓勵中小戶型加快交易等角度進行,從而逐漸促進各城市二手房價格的企穩。

如果二手房盤活了,居民家庭就有收入,就有能力換購新房,也有能力促進房企新房去庫存,也進一步可以改善房企的資金狀況和解決債務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