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啓銀

  近期讀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作家講述的是一個朋友歷經千難事業有成,爲了表達孝心,把愛好喝酒的父親,喝過的酒瓶砌成一扇牆,左鄰右舍誇他孝順,經常用“幸福牆”現身說法;他的父親爲了更好地展示幸福也很配合,增加了每天喝酒的量。只是沒有想到,沒有多久,父親因飲酒引發疾病走了,讓這位朋友後悔不已。

  展示好的一面,是人的普遍心理。在工作領域展示能力,在業餘愛好上展示才藝,在個人修養上展示德行,在日常生活上展示好的感受……運用得當,能夠激發正能量,促進有序發展,越來越好。

  然而,幸福是非常個性和私密的,你覺得幸福的別人不一定認同,別人覺得幸福的你不一定看重,到底幸福不幸福,全憑自己體會。同時,又不同程度存在兩種心理:一種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幸福生活的渴望;一種是獲得幸福後分享給更多人的心情。這都是正常反應。但有分享就有反饋,把握不好,很容易變味走樣。

  韓非對此有過一段精彩分析,他說:“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於有福。”意思是說,人一旦有了幸福,或多或少都有點富貴,人富貴了就會講究喫穿,喫穿好了有面子就會萌生驕傲心,有了驕傲心做事就會變形、違背常理;做事變形會有性命之憂、違背常理會遭遇事業失敗。這就是大禍生於幸福的道理。可見,不能正確對待到手的幸福,也是很可怕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是沒有獲得過幸福,而是沒有明白幸福與不幸福之間的轉換規律,在獲得幸福後,沒有把握住因幸福生活帶來的內因外因變化,包括內在心理、情感和思想上的,也包括對別人評價、對自己態度變化等外部的。一方面,容易讓自己喪失初心,偏離航道;另一方面還容易招人嫉妒,甚至被“碰瓷”“追尾”。兩個弊端交織,禍患生於無形,幸福又怎能繼續!

  我想,這就是故事中主人公後悔的原因。

  過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無需別人認同和不認同,更不是一錘子買賣。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但我們有時就不明白,在外面做了點成績就想衣錦還鄉,稍微富餘了點就生怕別人不知道、財大氣粗,抓住了一次機遇就覺得自己不得了、時常出言不遜,等等。

  人,不僅要有戰勝苦難和災禍的能力,而且還要有獲得幸福、綿延幸福的能力。真正會過幸福日子的,一定不會因爲當下幸福,就整天叫喚很幸福,顯示有錢、有地位、有榮譽,而要懂得保持幸福不易,需要長期經營,像修行高人一樣,生活平靜、平淡、平凡,心懷善念、懂得感恩、行事低調,幸福自在我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