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3第六届“薪技艺”青年工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艺术学院开幕。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举办。

此次展览以“感知未来”为主题,展出了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百余所院校的274件工艺美术精品之作,作品涵盖陶瓷、金属、纤维、漆艺、玻璃等多个工艺美术门类,不仅反映出了当代青年工艺美术家们的丰富创造,更体现了传统工艺继往开来的崭新风貌。

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开幕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综合学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特色与途径,工艺美术依托传统,应当守正创新,此次“薪技艺”展览呈现出了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们对时代和未来的敏锐感知,用智慧和热爱融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工艺美术未来的崭新方向。

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邹毅在发言中表示,吉林艺术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在东北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吉林艺术学院将继续推动艺术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下,为时代文化建设贡献吉艺力量。

艺术当领时代,手艺当领时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提出了“当代手造·世界表现”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次“薪技艺”展览中的作品与时俱进,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正为心,创新为用”是“薪技艺”展览的宗旨,也是新时代手工艺产业的使命。要怀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迎接着艺术与创新的巨浪。

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杨冬江指出,与传统工艺美术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相比,当代工艺美术既存留了传统造物语意和文化继承,又带有明显的时代活力,具有当代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工艺美术的边界和价值正在更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手工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玉普,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轶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刘骁,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工艺科教授、国际陶艺教育交流学会(ISCAEE)会长岛田文雄等艺术界专家学者聚焦创新与3D、手工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模式的实现路径等议题,围绕“感知未来· 边界”“感知未来· 价值”等主题展开研讨。

据介绍,“薪技艺”国际工艺美术展于2015年首次开展。展览汇集众多创新、时尚、新颖的工艺美术前沿作品,同时也聚集了一批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逐步形成了工艺美术领域沟通研讨的时空桥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审美影响力的国际性工艺美术展。2023第六届“薪技艺”青年工艺美术展及研讨会的举行,为彰显国际视野下中国工艺美术深厚沉静、博大悠远的民族魅力贡献了积极力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