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場冠以華爲概念股的稱謂,捷榮技術(002855.SZ)的“含華量”卻可忽略不計。在僞概念的光環下,業績連年虧損的捷榮技術幾度被爆炒,實控人成最大受益者,身家一年大漲46億元,這場長達3個月的爆炒至今還未結束。

11月22日,捷榮技術再次漲停龍虎榜數據顯示,上榜營業部席位全天成交3.91億元,佔當日總成交金額比例爲27.16%。其中,買入金額爲3.1億元,賣出金額爲8048.35萬元,合計淨買入2.3億元。是誰在爆炒?

具體來看,當日,機構買入3653.59萬元,賣出210.74萬元,合計淨買入3442.84萬元。此外,知名遊資現身龍虎榜,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朱雀大街證券營業部(方新俠所在席位)淨買入4073.43萬元、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太平南路證券營業部(作手新一所在席位)淨買入3921.57萬元。此外,東方證券上海浦東新區源深路證券營業部、國泰君安證券宜春袁山中路證券營業部分別買入6544.86萬元、6498.20萬元;東方財富證券拉薩金融城南環路證券營業部、東方財富證券山南香曲東路證券營業部分別賣出2408.81萬元、1526.80萬元。

捷榮技術的爆炒始於2023年8月末,8月30日首板之後隨後20個交易日繼續一路攻城略地,22個交易日收穫16個漲停板。股價從8月30日的11元/股的開盤價,最高漲至9月28日的52.36元/股,區間漲幅高達376%進入10月後股價開始震盪回調,中間經歷幾次漲停,11月22日再度封漲停。

捷榮技術的股價飆漲,與備受關注的華爲概念有關。

公開信息顯示,捷榮技術消費電子結構件廠商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在2017年3月21日上市

該公司與華爲的合作還要追溯至上市前,根據招股說明書信息,雙方在2011年3月便已建立合作關係。捷榮技術作爲華爲核心供應商之一,主要向華爲銷售精密結構件及模具,其中精密結構件絕大部分爲手機結構件,主要包括外殼結構件及內部結構件(內部支撐件及連接件)。

從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上市前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捷榮技術對華爲銷售收入分別爲6.18億元、10.33億元和7.26億元,佔比分別爲23.01%、44.55%和39.53%

然而,自上市後,華爲迅速淡出捷榮技術核心客戶之列。到了2019年捷榮技術的第一大客戶已變更爲東莞華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股價連續走出多個漲停板之後,9月26日,捷榮技術還對外澄清了與華爲相關業務收入的佔比。捷榮技術稱,公司的客戶代工廠(ODM)廠家向華爲品牌產品提供公司的產品精密結構件,相關的營收佔比較小,對公司業績無重大影響。

10月7日捷榮技術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客戶ODM廠家向華爲品牌產品提供公司的產品精密結構件相關的營業收入分別佔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0.46%、3.48%、3.70%,相關的收入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較小,對公司業績無重大影響。

即使發出“含華量”可忽略不計的澄清公告後,依舊擋不住資金從四面八方湧來。9月27日,捷榮技術股價在短暫震盪後,繼續封漲停。

從業績層面看,自2021年以來,該公司連續多年虧損。近幾年消費電子市場需求萎靡不振,受此影響,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分別虧損2.45億元、1.26億元和0.54億元。

核心業務連年虧損,捷榮技術開始跨界新能源,以此尋求突破。

今年7月,捷榮技術與深圳唯諾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深圳市捷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榮新能源),該公司主營業務爲新型儲能系統的集成、生產和銷售。

然而,捷榮技術賬面資金顯然不足,2023年前三季度賬上貨幣資金僅爲1.82億元,短期借款高達1.69億元。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捷榮新能源參保人數依舊爲零。

截至11月22日,公司收盤價報39.41元,市值達97億元。在2023年年初公司市值不過20億元,不到一年市值最高漲至10月9日的120億元,漲幅最高達5倍。而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不過23.10億元,淨資產不過9.72億元。

市值飆漲背後,公司實控人趙曉羣成最大獲利者。

根據股權穿透,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趙曉羣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達59.9%。截至2023年11月22日其身家達58億元,而2023年年初,該實控人持有該公司股份爲58.9%,公司市值僅爲20億元,對應身家11.78億元。不到一年時間,趙曉羣身家大增46億元。

在股價大漲的背景下,該實控人還擬轉讓部分股份給私募機構,欲高位套現。

根據上市公司 《關於控股股東簽署<股份轉讓意向協議>的提示性公告》及進展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捷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擬將其持有29.9%股權轉讓給深圳中經大有私募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德潤世家(深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交易各方簽署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及補充協議,截至目前,本次股權轉讓尚未完成。這引起監管層關注。

截至2023年9月末,該公司股東戶數近7萬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