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銀行頻收大額罰單。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又開出大額罰單。處罰對象包括上海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機構,其中,上海銀行收到兩張罰單,合計被罰1380萬元,其餘兩家銀行分別被罰740萬元、210萬元,三家銀行合計被罰2330萬元。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及派出機構對上市銀行已開出1395張罰單,合計被罰超9億元。業內人士稱,大額罰單頻現是監管趨嚴的體現,銀行更需要結合數字化途徑進行合規手段升級。

多項業務違規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11月17日披露的罰單,上海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分別因爲不同違規違法事實受到處罰,主要包括貸款業務違規、數據報送差錯、理財業務違規以及內控不審慎等。

具體來看,上海銀行其中一張罰單涉及EAST(檢查分析系統)數據報送差錯,主要包括:不良貸款餘額數據報送存在偏差;漏報貿易融資業務餘額EAST數據;漏報覈銷貸款本金EAST數據;漏報質或抵押物價值EAST數據;漏報權益類投資業務EAST數據;漏報投資資產管理產品業務EAST數據;漏報其他擔保類業務EAST數據;漏報委託貸款業務EAST數據;理財產品底層持倉餘額數據報送存在偏差;理財產品銷售端與產品端數據報送存在偏差;理財產品信息登記不及時等。

另一張罰單則與上海銀行理財業務存在違規有關。具體來看,上海銀行因未按規定披露理財產品的槓桿水平、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高流動性資產比例未達到5%、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淨資產的10%,以及違規發行大額存單等13項違法違規事實,被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690萬元。

針對此次被監管開出千萬元的罰單,上海銀行方面對記者稱,此次違規業務發生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銀行內部高度重視,並對相關責任人展開追究,對相關業務進行改造。

這並非上海銀行年內第一次收到大額罰單。今年4月,上海銀行在外匯業務上曾收到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開出的近億元罰單。該罰單顯示,上海銀行在結售匯、外幣理財、內保外貸、虛增交易量以及外匯市場交易等多個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爲被給予警告。

此外,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因8項業務違規被罰,具體包括超越權限開展經營性物業貸款業務、違規將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授信轉授至支行、經營性物業貸款授信管理嚴重不審慎、經營性物業貸款用途審覈不嚴、違規向項目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經營性物業貸款未嚴格落實專戶管理要求、受理併發放不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產貸款。處罰單中,監管要求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740萬元。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被罰210萬元,根據處罰單內容,主要系代理關聯方債券交易業務不符合商業原則、內部控制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上市銀行被罰超9億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上市銀行遭金融監管部門及派出機構合計開出1395張罰單,合計被罰金額超過9億元。從違規事實來看,主要包括違規借貸、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貸後資金流向、違規授信、違反賬戶管理規定、客戶信息安全等。

大額罰單層出不窮。此前,中國建設銀行因違規發放房地產貸款、違規辦理虛假按揭貸款等,遭監管處罰1.99億元,爲今年以來最大額罰單;民生銀行因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等違規事實被處罰1.5億元;渤海銀行年內收到兩張超千萬元的罰單,主要是涉及違反存款準備金管理規定、小微企業風險分類不準確等違法事實,合計被罰近5000萬元。

“今年以來,上市銀行頻收大額罰單,說明監管部門‘零容忍’嚴控風險。”某金融機構合規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罰款並非目的,相關部門意在推動商業銀行提升自身合規性,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更符合監管要求,上市銀行合規壓力陡增。

監管趨嚴下,上市銀行也在結合數字化轉型探索升級內控合規手段。工商銀行稱,該行正在全面推動信用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以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全流程的數字化風控體系。同時,還利用移動互聯、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郵儲銀行則通過量化貸款准入、風險定價、貸後預警、逾期催收等環節的風控效果,定位風險源頭,建立風險問題傳導機制,實現前中後臺的“雙向對稱溝通”。

此次涉案的上海銀行也在藉助數字化的智能風控技術,從信貸風控入手,嵌入貸前、貸中、貸後授信全流程,進行智能化的信用風險管理。

“底層架構的統一問題仍待解決。”某股份制銀行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說,目前銀行的內控合規管理整體數字化水平較低,各家銀行在各個層面做了探索升級,但底層交互上還存在難題需要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應被繼續重視,破除銀行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推動銀行內控合規系統的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