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近日阿根廷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米萊贏得大選的勝利,將於下月10日上任。米萊有着“阿根廷版特朗普”之稱,但是他是一名經濟學教授,他在當選前主張,阿根廷應該全面美元化,“炸掉”阿根廷央行,大幅削減稅收和公共開支,要實行徹底的私有化。他還多次聲稱“稅收是盜竊”“國家是魔鬼發明的,上帝的制度是自由市場。”

所謂美元化,就是廢除阿根廷正在使用的本幣比索,而用美元替代,廢除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完全遵循美聯儲。實現美元化的過程,其實是放棄貨幣主權。

爲什麼阿根廷總統提出如此離譜的主張仍然贏得了大選?這是因爲目前的比索已經失去信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比索已死,米萊只是宣佈了而已。

我們知道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當代的貨幣是政府發行的紙幣,紙幣的信用本質就是政府的信用。一個國家的貨幣只有匯率和物價穩定,纔可能談信用,如果不穩定就會引發市場上的拋售,對內表現爲更加猛烈的通貨膨脹,對外表現爲更大幅度本幣貶值。

阿根廷10月通脹率達到8.3%,過去12個月累計通脹率達142.7%,創32年來新高,這就是惡性通脹。爲了應對惡性通脹,阿根廷央行今年內6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33%,這樣的利率,怎麼可能有經濟增長?

比索在過去四年內已貶值超90%,年初至今,官方匯率大跌了近50%,至1美元兌350比索左右。而黑市匯率跌幅更大,已經跌至1美元兌600比索。在大選結束後,阿根廷比索的匯率大跌,在黑市上比索匯率已經跌至1美元兌1000比索左右。

爲什麼會出現以上情形呢,阿根廷債務相對還債能力過高。爲了應對各種社會問題,政府必須保持較高的支出,但是其出口水平和政府稅收能力又無能爲力。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阿根廷外債規模爲2748.37億美元,預計今年年末將達到3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對於阿根廷經濟是不可承受之重。

阿根廷政府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印鈔票,阿根廷M2增速僅在少數月份低於30%,後果就是高通脹和本幣貶值。

一個貨幣一旦進入惡性通脹,比如,你有一天突然拿到一筆比索,想要在阿根廷購買一套別墅,但是由於通貨膨脹,說不定明天你就只能買一套公寓了,那麼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花掉,或者換成美元,而這進一步導致通脹和貶值,這就是貨幣失去信用的可怕之處。

如果採用了美元,則美元在阿根廷的流通量,必須由其出口能力決定,而不是央行想發行多少就發行多少的,利率也要採取美聯儲的政策,不能隨意降息,這就進一步約束了阿根廷政府和私人的消費和投資,從而從根本上切斷了通脹的源頭。

美元化本質上就是在本幣失去信用之後,只能把信用寄託在美元身上,從而抑制政府的支出,勢必縮小政府的規模和政府的功能,最終爲小型政府的政策和更爲徹底的市場化打下基礎。

從邏輯上講,美元化不是不可能,比如在歐元誕生之前,歐洲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比如法國的法郎,德國的馬克,西班牙的比塞塔,意大利的里拉等等,此後統一用歐元,設立歐洲央行,把貨幣政策全部讓渡給歐洲央行,目前看運行相對成功。

美元化的前提是必須有較高的美元儲備。儘管目前阿根廷官方公佈的外匯儲備總額爲215.04億美元,但淨儲備爲負100億美元以上。如果國庫沒有大量美元,並且還有大量外債,則美元化就會非常困難,可能對經濟形成休克式緊縮,因爲用來交易的貨幣太少了。

同時,如果以美元代替比索,則阿根廷人必須把手裏的比索兌換爲美元,那麼這樣就會在市場上遭遇比索的集中拋售,美元的需求急劇上漲,則會再次導致比索的大跌,那麼此前手裏沒有美元準備的家庭則可能導致資產的大幅縮水,再加上美國尚在加息縮表的過程中,美元的利率處於高位,美元還在升值中,美元目前在全球還是稀缺的,這就讓問題更加複雜化。

美元化對於阿根廷就是休克療法,風險很大,需要其他經濟大國的支持或者IMF、世界銀行等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援。

當然具體美元化的措施並未如以上這麼簡單,還存在中間很多的緩衝措施,比如向國際組織借美元債等等,但是最終依靠的是政府開支縮減,出口強勁得到足夠的外匯,金融市場的建設,這又需要進一步的擴大改革措施,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刺激企業和經濟的活力。

阿根廷的美元化又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貨幣實驗,但願代價不要太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