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正式啓動實施。如今,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滿一週年。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依然存在“開戶熱、繳存冷”的情況。而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爲,一方面是缺乏對使用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有效引導,另一方面是現在發行的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還存在收益穩定性不足、產品同質化高等問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養老金融50人論壇特邀研究員婁飛鵬指出,個人養老金是一種長期投資,投資者既關注安全,也關注收益。金融機構還需要強化投研能力,做好產品資產配置,提升投資收益水平。

“開戶熱、繳存冷”待解

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戶情況而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今年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披露稱,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平穩有序,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4030萬人。在此之前,3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3個月來,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

婁飛鵬認爲,目前個人養老金試點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一個突出表現是“開戶熱、繳存冷”。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亦指出,2022年各大銀行大力推廣個人養老金賬戶,並且給開戶的客戶以現金、實物等各種獎勵,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數量較多。不過由於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流動性不佳,繳存的資金要等到退休之後才能支用,且很多人對養老金融產品不太瞭解,持觀望態度,這導致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整體繳存比例不是太高。

“整體來看,當前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較快,參與人數持續增加,但在開局起步階段,也存在實際繳存比較低、空戶情況較多等問題。”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商業銀行爲了搶佔市場先機,增加競爭優勢,將業務發展重心放在提升開戶數量上,一定程度上缺少對客戶使用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有效引導,從而產生開戶數量較多,但實際繳存比較低的情況;二是個人養老金制度運行的一年時間裏,資本市場波動有所加劇,理財類和基金類產品收益水平相對不穩定,影響投資者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相關產品的意願;三是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仍有待加強,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當前,個人養老金產品發行機構仍處於探索階段,產品數量較少,且不同類型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較弱,相較於其他資產管理產品,未能充分體現個人養老金產品在收益性和穩健性方面的比較優勢。杜陽強調,僅靠儲蓄類產品難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養老金融需求。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個人養老金產品合計已有741只,含465款存款產品、162只基金、95款保險產品、19款理財產品。

不過,婁飛鵬表示,在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數量增加的同時,產品同質化問題較爲明顯,導致無法有效滿足投資者個性化偏好。“國內金融市場一度出現較大波動,個人養老金中的基金、理財類產品波動明顯,一定程度影響了投資者信心。理財、基金、保險類個人養老金產品通過銀行渠道代理銷售,在發展初期存在機構合作不暢、產品准入速度較慢等問題,限制了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加之如今個人養老金遞延納稅優惠政策覆蓋羣體有限,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夠。”

強化投研能力

從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對應的養老產品收益看,其中僅保險產品收益率較高,理財和存款產品收益穩健,基金產品收益率仍較爲慘淡。

劉銀平分析稱,在四種養老金融產品中,存款產品保本保息,穩定性最高;養老理財產品主要爲固收類產品,今年債市整體表現良好,理財產品投資業績比較理想;養老保險產品期限最長,且部分產品展示的是“上年結算利率”,不代表實際利率,合同收益率多在3%以下;養老基金大多爲中風險的混合類產品,部分資金投向股市,而近兩年股市持續低迷,導致養老基金的業績普遍不佳。“投資者要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預期回報、投資經驗等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金融產品。”

杜陽認爲,各類產品收益水平出現差異的原因或與其底層資產、投資策略以及投資經驗有關。“相較而言,養老保險類產品發展更加成熟,投資策略更加穩健,能夠較好應對市場波動,實現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養老理財及存款類產品更加強調收益的穩健性,收益波動較小。而養老基金風險偏好較高,收益率取決於市場情況,波動性較大。”

爲了保障投資者的長期穩健收益,杜陽建議,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可以從四方面發力。一是採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將投資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和行業,以降低特定風險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這有助於平衡投資組合,並提高長期穩定性。二是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區別於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個人養老金產品更加強調資產的安全性。產品供給方要通過分析和評估潛在風險,採取相應措施來減少損失,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三是定期審查投資策略,並根據市場變化、經濟條件和投資目標的變化進行調整。這有助於確保投資策略的適應性,並及時做出反應。四是提供清晰的信息披露,確保投資者瞭解投資組合的結構和風險,並積極宣傳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理念,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價值投資觀念。

“個人養老金是一種長期投資,投資者既關注安全,也關注收益。金融機構除了在費用方面適當讓利,以增厚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收益外,還需要強化投研能力,做好產品資產配置,提升投資收益水平。考慮到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目的,金融機構要更有效地管理產品風險,提高投資的安全水平。”婁飛鵬表示。

養老理財優勢待顯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具有穩健收益預期的養老產品,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並未均達到預期。

“雖然現在多款養老金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3%以下,尚未達到業績比較基準,但與普通同類產品相比,大多數個人養老金產品整體表現相對穩健,其收益水平也相對優於個人養老基金和儲蓄產品。”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認爲,部分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收益未及預期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配置了權益資產的產品和三級風險產品受到三季度債市回撤和權益市場震盪下行的不利影響,淨值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因而收益表現相應減弱;二是部分養老金理財產品在設定業績比較基準時可能未能準確把握未來市場下行因素,因而設置了相對偏高的業績比較基準。

普益標準研究員尹鈴越指出,與其他養老產品相比,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仍具有明顯優勢,如具有普惠性,費率相對較低,如今市場上19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的管理費加託管費在0.02%—0.42%之間,低於市場上大部分的養老金基金的管理費;且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年齡、財富狀況、風險偏好和收益需求等因素進行個性化設計,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

趙偉認爲,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數量增長較爲緩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現在的養老金理財產品普遍採用開放式結構,投資者在開放期內可以隨時進行購買和贖回,滿足了客戶對養老資產配置的靈活需求;其次,一些養老金產品雖然已經做好了籌備工作,但仍需通過監管審批程序,正在等待監管部門的最終批覆;再者,目前社會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瞭解程度相對較低,這類產品尚未在居民中得到廣泛認可,由於市場需求相對不足,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和推廣方面也面臨一定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