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在地中海东岸正式建国,凭借迅速壮大的以色列国防军,以色列很快稳住了阵脚。之所以以军如此强大,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有钱,在建国初期购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包括坦克、战机和军舰等。


但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形势就开始悄然发生改变,就拿以色列海军来举例,由于以色列来自海上的威胁不大,所以以色列海军到这个时候仍然使用着二战时期的过时军舰。不过以色列已经意识到海军存在的问题,急需订购一批新式军舰来强化海军实力。

1964年12月,以色列和德国签订合约,以色列从德国订购12艘“猎豹”级导弹快艇,由于当时中东局势紧张,以色列事实上是私下和德国悄悄达成的合约,不敢过于声张。但是不知道为何走失了消息,美国《纽约时报》最先得到消息并将其公开,这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哗然,邻国甚至计划再次对以色列发难。


为了化解矛盾,以色列最终选择撤销这一合约,不过也不是完全撤销,以色列再次私下达成协议,只不过这次不只是德国一个国家,法国也参与其中,协议规定德国设计新导弹快艇,并且由法国来建造,最终交付以色列,即“萨尔3型”。

1967年,第一艘导弹快艇交付给以色列,但当年6月爆发的六日战争打乱了一切节奏,法国由于在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存在利益瓜葛,战争之后和以色列的关系急速恶化,甚至威胁将这些导弹快艇提供给以色列。本来双方还存在沟通的余地,但1968年以色列直接将停放在黎巴嫩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的法国飞机炸毁,彻底激怒了法国,法国总统戴高乐直接下令对以色列采取全面武器禁运。


不过有趣的是,法国当时的通信能力极其糟糕,虽然电话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为以色列兴建导弹快艇的法国瑟堡却并不知道戴高乐的命令,交流甚至要靠邮政的书信传递,这也为接下来以色列布局行动埋下了伏笔。

1967年,以色列海军损失了“达卡”号潜艇,加之前一年10月被埃及海军导弹快艇击沉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以色列海军损失惨重,迫切需要从法国取回差不多建好的导弹快艇,来弥补军舰的数量缺口。显然直接索要不可能得到,所以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最终决定,将这些导弹快艇偷回来。


以色列首先通过正式的官方方式麻痹法国,宣称以色列放弃剩余的5艘导弹快艇的所有权,允许法国将其出售给合适的买家(以色列已经预付过建造费用了),法国同意了这一请求。

随后骚操作来了,以色列私下买通一家挪威船厂(即挪威“星船”公司,这是一家由摩萨德在巴拿马注册成立的挪威掩护机构),声称对这些导弹快艇有兴趣。由于挪威是北约成员国,所以法国没有对“星船”进行过多的调查,很快就核准了这笔交易。之后摩萨德开始秘密将海军人手调到挪威“星船”公司在法国的办事处内,后来有当地人回忆,“星船”公司内部一度很多人说希伯来语,只不过没有人怀疑此事。


最后一份文件于1968年12月18日完成签署,这就意味着导弹快艇已经归“星船”公司,以色列将其偷走再无实质性困难。于是计划被定在圣诞节前夕进行,即12月24日。

12月24日晚上,法国当地民众还沉溺在庆祝圣诞节来临(反正犹太人不过圣诞节),五艘导弹快艇被偷偷启动,并趁着夜色离开,直到12月26日法国政府才得知此事,并为此大为震怒,这个时候导弹快艇早已在公海上,想要击沉已经变为不可能。


五艘导弹快艇在英属直布罗陀加油后,毫不停留直奔地中海东部而去,1968年12月31日正式返回以色列,在靠岸时这五艘导弹快艇的驾驶人员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