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近年來,各地紛紛佈局,發展新興產業。

在新興產業發展熱潮帶動下,相關項目投資動輒數百億元乃至千億元,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爛尾風險。近年來,分佈於我國5個省份的6個百億元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造成資源浪費、資產損失,也爲地方經濟發展埋下隱患。

新興產業是人才、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產業基礎、技術水平、市場環境等條件要求較高,不可能一時一地突擊上馬。然而,仍有少數地方對長期資金和政策保障缺乏統籌協調,不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實際基礎水平,不考慮同質化、重複化風險,盲目跟風佈局。

有的地方雖然對新興產業頗爲上心,但不會管、管不好項目的情況依然存在。通過分析一些爛尾投資項目,不難發現,有的地方因缺乏既懂項目管理又懂專業的複合型人才,項目從發展路徑、整體規劃到資金分配等都存在一定問題。

過度依賴地方財政也成爲拖垮項目的高風險因素。新興產業需要較大投資,有些區縣以自身財政或者基金帶動新興產業發展,顯然是“小馬拉大車”。一些本應主導投資的產業方大股東出資極少,或以收取鉅額技術授權費等各種隱蔽的方式變相收回了出資。還有一些地方政府資金足額到位後,遲遲等不到企業資本入場。隨着地方財政壓力加大,更加無力支撐項目進展。

發展新興產業是一項戰略性系統工程,需着眼全局。對地方政府而言,在引進項目前需立足實際,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佈局,根據本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打造專業團隊很有必要。依託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可以彌補地方政府發展高端產業的視角侷限,對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作出更準確研判,充分審慎評估,有選擇性地發展適宜的新興產業。在項目建設中,專業化團隊還能幫助地方差異化選擇細分投資領域,向資本方、專家學者和領軍企業借智借力,實現政府、專家、企業等各方的良性互動。

防範項目風險還需建立長效機制。地方政府可加強與銀行機構、投資基金等方面的溝通協調,完善風險投資和信用體系,降低新興產業重大項目投資風險。通過建立財政資金追蹤考覈和績效評價機制,委託專業機構對項目進展、經費使用等進行監督檢查和及時反饋,防範項目潛在風險。

作者/金觀平

監製/張益勇

審覈/萬政

編輯/陳婧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