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出去了!”在闢謠“網傳長安3000億元入股華爲BU”後,長安汽車與華爲的合作看似“反轉”了?

長安汽車11月26日公告稱,華爲與長安汽車於25日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經雙方協商,華爲擬成立一家新公司,公司將從事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根據初步意向,業務範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雲、AR-HUD 與智能車燈等,值得注意的是,華爲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新股權,比例不超過40%。

消息一出,此前因闢謠離場的投資者在“長安汽車維權羣”表達不滿,和此前喊“退錢”不同,這一次,股民希望“退股”。

事實上,也並沒有所謂的反轉,華爲方面在《投資合作備忘錄》發佈後表示,諸如“華爲車BU出售、上市、長安入股華爲或收購華爲車BU、華爲開放股權”等說法都是不實消息。

藍鯨消息顯示,對於與長安汽車的合作,華爲希望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此次與長安的合作是華爲在智能汽車領域平臺戰略的演進,同時還會繼續在此開放平臺上與更多的車企一起攜手合作,不斷探索開放共贏的新模式。

進入華爲汽車概念的朋友圈,長安汽車的股價讓投資者有了更多期待。以賽力斯爲例,在與華爲合作期間,今年8月25日至11月7日,僅47個交易日,股價區間漲幅達到186.29%。

被傳聞緊密圍繞的長安汽車

華爲與長安的合作傳言在此前已有端倪,11月23日,一種說法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將被從華爲體系中剝離,整體估值2500億元,轉手後的第一大股東是重慶市國資委;長安是唯一一家參與收購的車企,作價375億獲得車BU 15%股權,兵裝集團持股約5%。另外一種說法則稱,長安汽車將以3000億元的價格,獲得車BU 30%的股份。

對於上述消息,長安汽車和華爲方面均稱以“不知情”否認。長安汽車表示,與華爲已建立戰略合作,雙方在阿維塔、深藍汽車上均有深度合作,但網絡流傳信息與事實不符。

不過,闢謠沒有耽誤北向資金對華爲汽車概念的買買買,11月24日北向資金淨買入長安汽車、賽力斯,加倉額爲6.07億元、5.05億元。

11月26日,長安汽車與華爲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公告,華爲知情人士表示,華爲希望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此次與長安的合作是華爲在智能汽車領域平臺戰略的演進,同時還會繼續在此開放平臺上與更多的車企一起攜手合作,不斷探索開放共贏的新模式。

華爲稱,隨着問界、智界系列車型的熱銷,華爲智選車業務也將持續圍繞鴻蒙智行,與賽力斯、奇瑞等車企一起,在技術創新、產品定義、質量管控、渠道銷售、品牌營銷等領域加速合作。

此外,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爲堅持不造車,而是發揮自身ICT技術優勢和營銷能力,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對於長安汽車而言,與華爲的合作雙方共同支持目標公司成爲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服務產業的汽車智能系統及零部件解決方案產業領導者。

據悉,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目標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40%,具體股權比例、出資金額及期限由雙方另行商議。

股價要起飛?華夏、廣發、博時等旗下基金將受益

新能源整車指數自今年9月至今漲幅超過10%,長安汽車漲幅則更爲亮眼,截至11月24日,近一個月漲幅達到28%。

機構持倉來看,汽車行業在今年三季度配置環比提升,尤其是電動智能化趨勢持續深入。國聯證券研報指出,從配置資金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底,汽車滬深港通持股市值爲906億元,受行業及市場因素影響,相比2023年二季度的841億元有較大增長,持股比例從6.03%上升至6.52%。

從國內基金公司重倉標的明細來看,長安汽車進入2023年三季度汽車行業基金重倉的第八位,現身106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較上季度增加61只;合計持有3.65億股,持股市值49.01億元,爲公募基金第121大重倉股。

基金公司持倉方面,華夏、廣發和博時持有最多,持倉市值分別爲11.32億元、7.39億元和5.83億元。從股價表現來看,自三季度至今,長安汽車漲幅近40%。

具體到前十大持倉基金中,“華夏能源一哥”鄭澤鴻管理的華夏能源革新股票持股最多,數量達到9192.14萬股,持股市值近10億。

鄭澤鴻表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在全球都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在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實現彎道超車,國產品牌汽車佔比大幅提升。同時,優秀的汽車企業已經開始走向全球,在全球市場上搶佔份額。長週期角度,對新能源行業戰略性看多。此外,鄭澤鴻也在持續定投旗下基金。

主動管理型基金方面,持倉較多的還有邢軍亮管理的農銀新能源主題、劉彬管理的廣發成長精選混合和曹春林管理的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持倉市值在2億元-5億元之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