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投公司的發展實踐和發展邏輯來看,2021年是城投公司的轉折點,2022年是城投債的巔峯,2023年則會是城投公司最難的一年。但是,對於城投公司來說,面臨的環境存在着巨大的差異,真的可以說是是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在信用債券出現發行潮的情況下,部分城投公司的信用債券發行利率依然屢創新低,同時多家城投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整合。2023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城投公司的債券發行利率低於2.30%(主要是超短期融資券)。這個利率對於城投公司來說,即使是資質優良的城投公司,真的是非常之低了。不只是發行利率,部分城投公司的發行倍數也是異常的高。而且部分城投公司債券的發行倍數也非常之高,個別債券的發行倍數甚至超過了50倍。

       而另一方面,部分城投公司已經走到了危險的邊緣。比如某城投公司“由於公司沒有可供執行資產而裁定終止執行程序的案件共3起”。那也就是說,這個城投公司已經沒有可供執行的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建築物或者土地等能夠變現的資產了。這個公告中披露的信息,真的是讓人有種沉重的無力感,讓人無可奈何的感慨

      比如某城投公司披露公告,因爲涉及50萬元的票據追索權糾紛,被列爲失信被執行人債券民工在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網站中查詢了一下,發現這個城投公司已經五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了!當然更無奈的是,這可能並不是納入失信被執行人記錄最多的城投公司,更多的可能尚未披露或者尚未公開

      城投公司的存續和發展有其自身邏輯,在政策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城投公司有很大可能可以保持信用債券剛性兌付的記錄。但是部分弱資質城投公司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融資壓力,這可能會讓部分弱資質城投公司出現真正的危機。所謂的城投信仰,是對城投公司這個行業整體來說的,而這個信仰的維護或者存續,則是需要全體城投公司的信用保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已經變成了木桶理論,最弱的城投公司,可能會決定城投公司這個行業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