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覽富財經網

長安汽車最近比較忙,繼上週與蔚來達成換電合作協議之後,再次與華爲攜手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風雲!

11月27日,長安汽車發佈關於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的公告。

11月25日,長安汽車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與華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爲”)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經雙方協商,華爲擬設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公司擬投資該目標公司並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支持目標公司成爲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服務產業的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產業領導者。

據悉,在簽約現場,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華爲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長安汽車總裁王俊等雙方多位重磅級領導均亮相,可見規格是相當的高。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爲意向性文件。相關合作事項尚需進一步洽談,公司後續將根據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履行審批程序,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11月27日,長安汽車開盤一字漲停,最新市值1940億元。

01

華爲汽車BU

一枚估值千億的“燙手山芋”

事實上,早在幾天之前,市場就有多個版本的傳聞,“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下簡稱華爲車BU)將從華爲體系中剝離,整體估值2500億元”、“長安汽車將以3000億元的價格,獲得車BU30%的股份”等等。

公開信息顯示,華爲車BU自2019年5月成立,便被擺在與華爲雲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上,目標是做智能汽車市場的Tier 1。但是在摸索近5年,研發投入上百億元后,仍未找到最合適的商業路徑。

據餘承東此前在公開場合透露BU的困境:“汽車業務是華爲唯一虧損的業務,一年十幾億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1萬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投入在智能駕駛輔助領域。”

“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於市值等原因,他們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爲。傳統的車企當中,如果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我們。”

數據顯示,華爲智能汽車業務單元自成立以來,已累計投入研發超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49億元)。今年上半年,華爲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爲10億元。過去一年,華爲車BU業務曾多次傳出打包出售的傳聞。

分析人士表示,“這可以理解爲另一種意義上的車BU獨立。”長安可能在華爲車BU獨立市場化運作的進程裏起到了關鍵的助推作用。而獨立公司引入合作企業作爲股東方,是從本質上解決“車企喪失靈魂”的方案之一。

根據公告,此次合作方式爲華爲設立目標公司,其業務範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雲、AR-HUD與智能車燈等,並將專用於目標公司業務範圍內的相關技術、資產和人員注入至目標公司,具體業務範圍及裝載方案在最終交易文件中進行確定。

本次交易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目標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40%,具體股權比例、出資金額及期限由雙方另行商議。華爲原則上不從事與目標公司業務範圍相競爭的業務,長安汽車將全面推進與目標公司戰略協同。此外,目標公司將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逐步開放股權,成爲股權多元化的公司。

平安證券在其研報中稱,目標公司具備千億元級收入規模,百億元級別淨利潤規模的業務潛力。短期來看,華爲設立的目標公司配套車型年銷量有望達100萬臺左右。長期來看,假設我國乘用車市場規模達到3000萬臺,該目標公司配套佔比25%,單車配套價值量2萬元,則對應年營業收入達1500億,假設淨利潤率15%-20%,則對應淨利潤約爲225億-300億元。

令人好奇的是,華爲與長安汽車達成合作後,華爲與賽力斯、江淮汽車、奇瑞汽車的後續合作又該如何推進?

也有觀點認爲,以稀爲貴的估值情況下,不再具有稀缺屬性的賽力斯終是當前方案的最大受損者。即便賽力斯最後能夠入股,然而終不再三千寵愛在一身。

在華爲與長安發佈合作消息後,賽力斯在當天深夜“被迫”發佈《情況說明》,特別強調,賽力斯目前是華爲車BU合作最深、範圍最廣、裝車量最大的整車合作伙伴。根據雙方簽訂的長期戰略合作協議相關規定,華爲車BU本次戰略調整,不影響雙方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不影響對賽力斯的零部件供貨關係,不影響爲AITO問界車主和潛在用戶持續提供產品和服務。

賽力斯還表示,目前已收到關於共同投資目標公司、共同參與打造電動化及智能化開放平臺的邀請,公司正積極論證參與投資與合作的相關事宜。11月27日,賽力斯股價下挫。

02

股價逼近歷史高點

長安汽車還能投資嗎?

公開資料顯示,長安汽車是擁有160年建廠歷史的工業老字號品牌,長安汽車的前身是晚清李鴻章在1862年創立的“上海洋炮局”,是中國汽車四大集團陣營企業,兩度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成爲中國品牌汽車行業領跑者。公司於1984年進入汽車領域,在全球擁有14個生產基地(國內8大生產基地),33個整車、發動機及變速器工廠。

長安汽車實際控制人爲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其通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間接持有公司39.63%的股權。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自主燃油品牌長安乘用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自主新能源品牌深藍、啓源、阿維塔以及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鈴木、長安PSA等。其中,阿維塔、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品牌表外經營,截止2023年9月持股比例分別爲40.99%、50.0%、47.5%。

隨着新能源板塊改革的全面推進,長安汽車股價已經逼近20元這一高點。那麼,走向“獨立自主”的長安汽車到底值不值得投資?股價還能翻倍嗎?

長安汽車在中國二級市場是神奇的存在,它既不像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一樣扶搖直上,也不像上汽、東風一樣沒有水花,長安汽車的市值和其業績一樣,總是在上下震盪。機構擔憂來自多方面:

一是長安汽車作爲自主品牌的領頭羊之一,在二級市場中特色不夠鮮明。二是對國有體制的整車企業的創新創業能力持保守態度。此外,還有來自以“蔚小理”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及比亞迪、長城汽車等民營車企的競爭壓力。

終極市值是對一個行業成長空間的拷問。從全球市場來看,汽車股的估值有兩套估值體系,一是傳統燃油車估值體系,二是新能源車估值體系,而且這兩種估值體系的衝突已經大到了無法彌合。前者傾向於可選消費,而後者遵循的是科技股成長股的估值路線。

目前,在新能源領域,長安汽車已經推出深藍SL03、深藍S7、阿維塔E11、UNI-V智電iDD、Lumin等新能源車型。其中,阿維塔正開啓新融資,計劃募資不超過40億,主要用於研發設計、產線投入、市場品牌發展、渠道建設等方面,及補充企業流動資金需求。

有投資者認爲,隨着與華爲合作的進一步深入,長安汽車將成爲一家兼具“汽車+能源+科技”概念的公司,其估值將很有想象力,或可參照特斯拉或者比亞迪。

當前,比亞迪市值近6000億元,按照長安汽車最新1940億元市值計算,起碼還有200%的上漲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