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胥帥  黃鑫磊    每經編輯 易啓江    

各地養豬首富都犯難了,他們正共同經歷着一個“闖關難度”堪稱歷史罕見的“漫長的季節”。

市民們現在長時間喫上便宜豬肉的背後,衆多受訪的養豬人士卻說,行業正在經歷有統計以來最賺錢又最虧錢的“漫長豬週期”,有人暴富有人血虧,整體虧損的時間跨度和虧損深度創歷史之最,賺錢與虧錢幅度均位於歷史最高值區間,複雜性與莫測性也歷史罕見……

2010年以來,十年三次豬週期,從來沒有哪次如現在這般令養豬人難熬又難受,即便是掌握大量資本的各地養豬首富,也正感受着從未有過的豬週期“闖關”難度。泰國首富謝氏家族旗下正大股份直接撤回A股IPO申請;江西前首富林印孫控制的正邦科技,已經因爲鉅虧變成“*ST正邦”……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豬週期的重要信號燈點亮了:淘汰母豬的價格,在10月底環比大跌20%,同比跌超50%。牧原股份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稱每經記者)解釋,淘汰母豬價格走低說明賣母豬的多,母豬影響的是10個月後的週期,“現在減少母豬,對應減少的產能是明年8月、9月。”

但正經歷着這一輪“漫長豬週期”的養豬人,還擁有信心嗎?

最漫長的豬週期

首富日子也難熬

豬價同比下跌超四成,《央視財經》11月14日發佈的報道登上熱搜。

市民能喫上便宜豬肉的背後,是整個行業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地難熬的“漫長的季節”。

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主要幾輪豬週期虧損表現:

1、2013年3月~2015年5月

期間累計虧損15個月(行業平均,下同),最大月虧301元/頭。

2、2018年3月~2019年2月

期間累計虧損7個月,最大月虧318元/頭。

3、2021年6月~現在

本輪豬週期(一輪漲跌週期)自2019年2月開始,歷經數月暴漲後,於2021年6月拉開下行週期序幕,雖然在2022年有短暫的半年反彈,但整體仍在下行趨勢中,期間已累計虧損約21個月(截至2023年11月27日),遠超2013年3月~2015年5月這輪週期的15個月虧損,爲有統計以來虧損時間最長豬週期;最大月虧高達559元/頭,也是有統計以來月度虧損的最大值。

“壓力山大,從未有過的困難。近三年都在虧損,2020年盈利,之後三年都在虧損。現在全年育豬一頭,虧損就是200元。”成都旺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騰濤無奈地向每經記者說,歷史上沒有哪次豬週期的虧損程度有這一次深,他現在的豬場規模只維持頂峯時期的三分之一,而2019年的年出欄曾超過3萬頭。

而養豬場主楊華(化名),他卻準備明年去打工了。

11月1日下午,在安徽臨泉縣鄉下的一處農戶養殖場,楊華對每經記者說,2019年以來的幾年時間裏,他的養殖場生豬存欄量一直維持在120頭左右。2022年年中,豬肉價格短期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他看好年底價格,在29元/公斤左右時“壓欄惜售”,並二次育肥,導致年底降價時鉅虧,這時出欄重量已在200公斤以上。

“今年實在賭不起了,我從10月份就開始賣豬,現在大豬基本都賣完了,價格約6元/斤,但成本約7.8元/斤,相當於賣一頭豬虧了近600元。”楊華分析稱,他最擔心的是非洲豬瘟,萬一年底爆發,到時將血本無歸。

同樣在臨泉鄉下的一家養豬場,場主李恆(化名)卻在賭年底漲價,“雖然近段時間有非洲豬瘟,但還是想賭一下年底漲價,所以正在對生豬育肥,11月初存欄生豬重量每頭有100多斤,年底(農曆臘月底)能增重到270斤-280斤,預計到時一頭豬能賺500元-600元,但如果現在賣,價格只有6.4元/斤-6.5元/斤,而成本在7元/斤左右。”李恆說道。

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本輪豬週期(一輪漲跌週期)的頂峯階段,養育一頭豬要掙3000元,賺錢能力創歷史新高,很多人生出了養豬暴富的“夢想”,做房地產的想造個樓房來養豬;有錢的揮舞着鈔票,“一言不合”開出年薪60萬招“養豬倌”;要掙快錢的就去搶小豬,1500元/頭,2000元/頭統統都要。

而目前這輪豬週期中,企業日子難熬。泰國首富謝氏家族旗下正大股份直接撤回A股IPO申請。江西前首富林印孫控制的正邦科技,已經因爲鉅虧變成“*ST正邦”……

比拼資本與成本

散戶們慢慢離場

本次“漫長的豬週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讓很多人看不懂、難判斷的週期。

最賺錢又最虧錢的“漫長豬週期”,少數人兩頭極端的暴富和血虧,以及行業整體平均虧損,構成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橄欖型。它的“闖關難度”也是歷史罕見,這一次讓“養豬”巨頭們都犯難了。

即便養豬龍頭如溫氏股份,它都不知道怎麼精準判斷豬價。在一次路演活動中回答關於豬週期的問題時,溫氏股份表示,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行業和豬週期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相比非洲豬瘟前,現在豬週期判斷難度增大。

各養豬大戶對未來走勢判斷存在分歧。

牧原股份首席財務官高曈也不糾結於週期的“變盤點”,他的觀點是行業很難再恢復2019年、2020年的盛況,養豬進入低利潤常態。

11月1日,在安徽臨泉拾分味道工廠餐廳大堂,天邦食品董事長張邦輝索性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忘掉所謂豬週期吧,“非洲豬瘟”的零散爆發已經將週期碎片化。

張邦輝說,現在本來已經沒有豬週期了,但非洲豬瘟擾動了規律;資本方面,非養豬人的投機行爲加劇了豬價的不穩定,也人爲製造了週期。

“當前豬肉已經淪爲投機工具,由於預測豬價要漲,所以市場上出現了重新買回生豬進行二次育肥的現象。”張邦輝給記者算了筆賬:一頭出欄肥豬110公斤,被人買回去養到年底有135公斤,而當前豬價不到14元/公斤,假設年底漲到34元/公斤,那麼他們每頭肥豬就能多賣500元左右。

本輪“漫長豬週期”已經讓中國的養豬生態發生深刻變化。溫氏股份的總結是:“養豬行業競爭已演變爲規模化企業間的競爭,主要是資本和成本兩個‘本’的競爭。”

磚頭壘個房子、圍個柵欄、木頭組個料槽的古老養豬方式已經逐漸遠去,迎來的是一座座賽博朋克式養豬場,任何手段和舉措都能量化爲兩個“本”的數字。

河南首富、牧原股份的秦英林,要向每頭豬要600元的“利潤”。1994年出生,養豬行業最年輕的首席財務官高曈,與每經記者交流了牧原股份這600元利潤的斤斤計“角”——飼料浪費17元/頭,飼料內耗20元/頭,5元/頭環保投入,3.1元/頭的疾病監測……

在河南內鄉縣的牧原十七場,牧原股份首席法務官袁合賓指了指豬場房屋頂上的光伏發電板:“自建的光伏系統節省了養豬的用電成本。一頭豬要75度電,自建光伏讓一度電的成本降2毛2,一頭豬的成本就下降十幾元。”

在牧原股份6層樓的舍裏,有軌道巡檢機器、地面巡檢機器人、3D智能估重儀、智能聲音採集器等高科技設備。牧原股份方面告訴每經記者,通過智能化設備代替人工,飼養人員減少三分之一;相較於傳統模式28km平均運距,現在運輸成本僅5元/噸,降低了30元/噸。

天邦食品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公司在廣西的豬場,採購了大量的病毒防護設備,如空氣淨化機、飲水淨化機等。

大型豬企講智能,小規模豬企也掏出真金白銀投入。每經記者在臨泉一家小養豬場門口看到,這裏不僅有消毒櫃、防護靴、橡膠手套等一系列防病毒裝備,內部隱約可以看到通風換氣和噴淋降溫設備。

養豬的恨不得把“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新能源”統統排上,恨不得掌控每一頭豬每一秒的神情、聲音、行爲……每一秒的掌控,都是將不確定性變爲確定性;每一秒的時間,等於養殖成本,等於金錢。

用於養豬的資產越來越重,進入養豬的門檻就越來越高,“漫長的豬週期”讓散戶們慢慢地離開。

據WIND數據,在2007年,退出養殖行業的規模養豬人有97%是49頭規模以內。到了2021年,退出養殖行業的養豬人當中,有約6%來自3000頭規模以內。據牧原股份2022年報,2022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居前的十家企業合計出欄1.42億頭,佔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份額爲20.28%。

豬企負債率升高

存欄生豬去化緩慢

在“最漫長豬週期”熬成何種程度?還能熬多久?

我們來看看大型規模化豬企的財務報表透露了什麼樣的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10家上市豬企三季報數據,從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現金流、生物性資產多個維度來觀察今年以來的數字變化。總體來講是“兩增兩減”:上市豬企資產負債率升高,淨負債升高,現金流減少,生物性資產減少。

首先是資產負債率。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ST 正邦資產負債率上升最多,從去年年末的148.41%上升至162.61%,其次是東瑞股份,由34.14%上升至47.82%。兩大龍頭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資產負債率都上升至60%上下的關口。天邦食品和新五豐是兩家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豬企,前者從去年年報的79.61%增長至三季報的87.03%,後者反而是在下降。新希望的資產負債率則在三季報突破72.8%。綜合來看,頭部豬企和二三線豬企的資產負債率,處於一個較爲敏感的位置。

再看淨債務,十家豬企去年底的淨負債合計1695.6億元,今年三季度則爲1921.4億元,增幅達到13.32%。這當中,東瑞股份、巨星農牧、牧原股份的淨債務增幅排在前三,分別爲130.19%、67.43%、49.80%。其中有一個特點,溫氏股份、*ST正邦、天邦食品、新希望的淨債務幾乎沒有增長,溫氏股份甚至還同比減少了5.51%。若將債務視作資本金的補充,這能反映頭部豬企在“最漫長豬週期”的保守態度。

現金流量表當中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去年年報總體數字爲380.5億元,今年三季報則減少爲341.7億元,比去年全年減少10.2%。巨星農牧、牧原股份、神農集團三家企業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降幅排在前三,分別爲29.6%、25.87%、16.28%。從這一變化可以看出,豬週期的熬底過程,頭部企業也難以避免虧現金流的狀況。

總體的存貨數據變化不大,去年年報爲891.6億元,三季報則爲891.4億元。消耗性生物資產包括仔豬、保育豬、育肥豬及其他,消耗性生物資產在存貨中核算,這說明整體生豬存欄產能去化進展緩慢。

最值得留意的是生產性生物資產指標,根據牧原股份2022年年報的解釋,生產性生物資產包括:未成熟的種豬、成熟的種豬,種豬包括種公豬和種母豬。據去年年報,十家豬企生產性生物資產合計246.42億元,今年三季報則爲229.33億元,同比減少6.94%。這說明在豬週期熬底過程中,生產性生物資產在減少,即種豬在減少。

淘汰母豬價格異動 

觸亮豬週期信號燈

最近,“最漫長豬週期”出現了一個信號——淘汰母豬價格出現大跌。

卓創資訊監測數據,淘汰母豬均價於10月22日發生異動,從前一週的9.45元/公斤跌至當周的7.34元/公斤,周環比下降幅度高達22.31%。

中國市場淘汰母豬周度出欄價

比對上海鋼聯的數據,7.34元/公斤這一價格,在2022年三季度以來淘汰母豬的價格低位區間。

11月初淘汰母豬價格周環比雖略有反彈,但同比去年11月此時價格,同比降幅高達54.22%,且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歷多輪下跌,已從8月的每斤12元之上跌至現在的9元左右。無論是因爲疾病,或是散戶去化影響,這一價格的異動觸碰到市場人士的某種本能直覺。

能繁母豬去化速度一直是豬週期投資的重要觀察指標,今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就處於每月環比下滑態勢。牧原股份有關人士向記者解釋,淘汰母豬價格走低說明賣母豬的多,母豬影響的是10個月後的週期,“現在減少母豬,對應減少的產能是明年8月、9月。”

10月23日,國新辦就2023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截至9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240萬頭,而在此前2022年底,全國能繁殖母豬存欄量達4390萬頭。

另外,根據上海鋼聯數據,自2022年12月以來,中小散養戶能繁母豬存欄去化速度更快,保持着每月環比下降3%的降速。

然而,信號產生不等於豬價上漲,“最漫長豬週期”的複雜性在於價漲後仍難以預判後市。

“能繁母豬淘汰是很重要的豬週期信號。”牧原股份董祕秦軍告訴每經記者,淘汰母豬的價格偏低與最近的疫情有關,歷史上來看,是底部信號之一,“豬週期的歷史上,大家總結了一些規律,但規律是不斷變化的,不能通過一些表面的信號去判定。”

豬週期指標是綜合判斷,商品豬價格低(去現金流)、仔豬價格低(補欄意願)也是兩大指標。具體到豬場,生豬產量取決於PSY(母豬年產胎次×母豬平均窩產活仔數×哺乳仔豬成活率),影響PSY的主要有基因、配種、疫苗、能繁母豬健康等原因。

張邦輝表示,其實要關心的並不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而是中國人一年喫多少肉。當豬肉價格上升的時候,都想着把豬養大一些再賣,而一旦繼續育肥,就會發現市場上實際不需要那麼多豬了,這個道理很簡單,卻在一些豬企中很難執行。

以二次育肥豬爲例,2022年,我國豬肉產量5541萬噸,同比增長4.6%,位居世界第一。[1]假設殺的是110公斤的豬,按照90%左右的出肉率,生豬屠宰量將達到5.6億頭,假設殺的是135公斤的豬,則生豬屠宰量將降至4.5億頭,足足減少了1.1億頭豬。

“能繁母豬平均產仔15頭/年,按照上面的4.5億頭生豬屠宰量,只需要3000萬頭能繁母豬。”張邦輝說道。

那麼,誰來負責減產能?

策劃|郭榮村

記者|胥帥 黃鑫磊

編輯|易啓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