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整個商品市場籠罩在一片悲觀的氛圍當中,尤其是對地產相關的品種,螺紋玻璃純鹼等品種都被大量資金空配,並且打到很低的位置,結果下半年這種悲觀的情緒開始修復,這些被空頭超配的品種都開始了反彈。

與此同時,純鹼由於自身產能投放的問題,市場預期純鹼會面臨產能過剩,鹼廠大幅累庫,價格會大幅下跌。所以在對地產鏈宏觀偏空+純鹼自身產能投放的情況下,資金對純鹼進行了大幅打壓。

然而,隨着鹼廠夏季高溫檢修季的到來以及投產不及預期,再到後來的環保限產等各種問題,導致純鹼價格暴漲。很多空頭可能也已經放棄了,但是還是有一些頭鐵的空頭繼續堅持做空,認爲只要產能投放落地,純鹼的價格就一定會跌下來。

現在假設純鹼新產能全部落地了,2024 年空頭還是基於產能投放之後供需過剩的觀點來做空純鹼的話,我個人認爲空頭在 2024 年一樣還是會虧大錢的。

1

宏觀轉向

如果說 2023 年純鹼遭遇的是國內宏觀悲觀預期+產業端新產能投放預期的雙重做空邏輯的話,那麼 2024 年純鹼面臨的是國內宏觀樂觀預期+產業端新產能投放落地的多空背離邏輯。

如果你站在產業的角度去做純鹼的話,你可能依然會去做空,因爲隨着新產能投放落地之後,你認爲新產能投放之後的高利潤是不可持續的。但如果你站在宏觀角度去做純鹼的話,你可能還是會做多。

因爲商品有兩個大的週期,供應端的週期叫做產能投放週期,需求端的週期叫做宏觀週期。宏觀週期向上的時候,整個產業鏈的需求都是增加的,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也是向上的。產能投放週期的時候,產業利潤向產業鏈內部未投產的環節轉移。

所以,終端需求決定產業利潤,產能週期決定產業利潤分配。終端需求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宏觀政策。

從近期國家的一系列政策來看,宏觀預期有所改善,保交樓、城中村改造、保障房、50 家房企白名單、放寬融資限制等等,這個和過去房住不炒、三條紅線時期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時的政策截然相反。

從盤面相關合約的走勢來看,黑色建材相關品種的 05 合約基本上都走勢很強,這是宏觀資金入場的一種表現。因爲宏觀資金做政策預期,看的是未來;產業資金做產業現實,看的是當下。

所以,從國家一系列政策+盤面 05 合約的走勢來看,我認爲明年是國內宏觀的大年,市場對於地產鏈相關的品種預期都在改善。

宏觀週期就是需求週期,需求的上漲會導致產業鏈整體利潤提升,所以明年純鹼、玻璃產業鏈整體的利潤都是往上走的,與此同時,由於純鹼產能投放的落地,在產業鏈總利潤上漲的過程中,也會分一部分利潤給下游的玻璃,所以明年純鹼和玻璃都會有較好的利潤。

所以,我對明年國內宏觀並不悲觀,從宏觀角度來看,純鹼和玻璃都是看多的,而不是看空的。

2

產業調整

2023 年在地產鏈偏空的預期下,疊加鹼廠新產能投放的背景下,下游的持貨意願降低,玻璃廠的原料庫存天數壓縮到非常低,有沒有可能下游改變採購策略呢?

雖然,空頭認爲隨着新產能投放之後,然後各種計算平衡表,鹼廠各種累庫。但是從產業的角度來講,只要下游改變採購策略,空頭的平衡表就會變得自己都不認識,鹼廠可能也不會大幅累庫。

那麼玻璃廠在什麼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原料庫存策略,增加持貨意願呢?我覺得有幾種情況:

第一,鹼廠檢修季,有漲價預期。既然預期原料未來一個月要漲價,那麼玻璃廠可能會適當的去增加一些原料庫存天數,避免後面高價再去補庫。

第二,需求大爆發,訂單接不過來。在玻璃廠利潤較好的情況下,突然又有大量訂單,這個時候,玻璃廠會大幅增加原料庫存天數,因爲終端需求起來了。

第三,鹼廠檢修季+玻璃廠需求大爆發。這個是供需兩端恰好遇在一起了,這種情況下,可能全產業鏈都在搶貨,純鹼出現供需錯配,價格容易大爆發。

從上面三種情況來看,第一種情況是在需求沒有爆發的情況下,只是鹼廠就擔心檢修帶來的漲價預期,玻璃廠可能會小幅度的補一補庫;第二種情況是在需求大爆發的情況下,玻璃廠基於自身訂單和利潤良好的情況下,會加大補庫力度;第三種情況則是供需錯配帶來的巨大機會,全產業鏈都在搶貨,下游補庫力度更大。

因爲對明年國內宏觀預期有所改善,國家的那些政策如果都能夠落實的話,這個終端需求就真的有可能會被突然集中激發出來,玻璃也會大漲,純鹼更會大漲。

所以說,空頭看的更多是產能週期,多頭則是看的宏觀週期。產能週期偏重於供應端,宏觀週期偏重於需求端。

3

主次矛盾

我個人是站在宏觀這邊的,站需求端的。所以,在交易的過程中,明年純鹼玻璃整個產業鏈利潤在宏觀週期的作用下是向上走的,這個是最確定最穩固的趨勢。

最確定最穩固的趨勢是由主要交易邏輯來推動的,這個主要交易邏輯就是國內對於地產的宏觀政策轉向;當然,我們也要利用好次要交易邏輯,因爲次要交易邏輯往往推動趨勢的調整,從而給我們更好的加倉機會。

那什麼是次要交易邏輯?這個得從產業層面去找。因爲宏觀邏輯是主要交易邏輯,它的特點是前瞻性,站在當下的角度去提前做未來一段時間要發生的事情;而產業邏輯是次要交易邏輯,它的特點是即時性,站在當下的角度去感受當下現貨市場上好壞的感受。

當宏觀邏輯成爲主要交易邏輯,打提前量,推動盤面走出最確定最穩固趨勢的情況下,有時候盤面可能走的太快太急,而產業現實端沒有跟上,盤面階段性可能從宏觀邏輯向產業現實去靠一下,從而走產業邏輯,即走次要交易邏輯的回調,這個時候是給我們加倉的機會。

當然,在特定的時間階段,宏觀邏輯和產業邏輯也會發生共振,因爲產業邏輯也是會發生變化的,畢竟鹼廠理論上是天然的多頭,當盤面上漲趨勢走出來的時候,廠家也是會配合出各種利好,這個並非源自陰謀論,而是人性使然。

比如說,我是賣礦的,結果老子的礦價格很便宜,怎麼辦呢?我搞礦是爲了賺錢的,不是爲了做慈善的,怎麼把礦價給搞起來呢,很簡單,我發動下面的員工去罷工一下,然後上了新聞,礦價就起來了,自導自演一下嘛,給工人放兩天假用來演罷工,我的礦價也就起來了。

同樣的道理,老子的貨賣不出價格,找環保局的過來看一下需不需要整改,只要環保局一來,價格就起來了。所以很多時候的事件驅動,本質上並非是意外,而可能是出於自身利益目的的自導自演而已。

當宏觀邏輯和產業邏輯共振的時候,純鹼這個品種波動那麼大,趨勢又是那麼的強,那些基於產能投放之後推平衡表做空的人,就容易遭受巨大的損失。因爲看問題的視角有缺陷,只看到了自己的邏輯,沒有看到多空兩方面的邏輯,也沒有分清楚主次邏輯。

除了交易的邏輯之外,交易的細節方面,我認爲也需要去不斷提升自己,一方面我們要有能力去判斷出當下的行情是震盪還是趨勢,別把震盪做成了趨勢,也別把趨勢做成了震盪;另一方面在震盪和趨勢轉換的拐點時,我們能夠及時發現。

當然,這裏的判斷不是胡亂去預測,而是明確,是確定性。你可以明確當下的行情是震盪還是趨勢,你可以明確當下就是行情的拐點,而不是你預測。當然,我目前還不具備這個能力,這也是我需要不斷去努力提升的點,這個點如果能夠突破了,你就具備了把握機會的能力,交易就會出現質的飛躍。

所以,交易不是靠曲線,而是識別機會並把握機會的能力。不斷地發現自己哪裏有能力欠缺,不斷去補足它,當我們具備了識別機會並把握機會的能力時,我們的期貨纔算是真正做出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強烈不建議大家據此進行交易。因爲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獨立思考、不盲目從衆的人,我只是提供了一個與市場很多空頭不一樣觀點的看問題的視角,供交易者朋友自己去思考和判斷,不要盲目據此交易。

來源:交易法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