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廣西兩省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國家醫保局年初的相關答覆也提到,會逐步將適宜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第一財經從地方瞭解到,北京、廣西兩地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落地之後,受到了不孕不育夫婦的歡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生育費用。江蘇、深圳等省市醫保部門在回覆民生訴求時也提出,正在研究或是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張曉向第一財經表示,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核心是爲了配合生育政策,滿足羣衆的需要,有現實需求和政策意義,但這對醫保而言,也隱藏了不小的支付風險,需要頂層設計和系統考慮,尤其是要明確醫保的責任邊界和合理性、合法性。

輔助生殖入醫保有助降低生育成本

今年7月1日起,北京將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正式納入北京市醫保、工傷保險支付範圍。4個月之後的11月1日,廣西將取卵術等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

在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就診的劉女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她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之前想來生殖門診做檢查,但覺得做“試管嬰兒”價格太貴,經濟上負擔很大,今年知道生殖門診可以報銷之後,才定期來醫院做檢查和治療。

廣西一位地市級醫保部門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很多輔助生殖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納入醫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孕不育患者的費用問題,但並不能得出“緩解生育下降趨勢”的結論。

天津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導師金牛對第一財經表示,廣西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大大降低了生育成本,讓想生的人羣“能”生和“敢”生,有利於釋放生育潛能,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輔助生殖技術主要是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從而達到受孕目的,主要包括人工授精技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技術,後者也被稱爲“試管嬰兒技術”,使用最廣。

目前“試管嬰兒”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不同的技術,治療週期費用有所不同,西南證券研報顯示,第一代與第二代費用均是3萬元,第三代費用可高達5萬到10萬元。

北京市醫保局相關人員曾表示,16項被納入醫保甲類報銷範圍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的受衆更廣,是診療必須且技術更成熟的項目。其中,2項屬於宮腔人工授精的項目,1項屬於二代試管嬰兒的項目,3項屬於三代試管嬰兒的項目,其餘則爲體外受精-胚胎等項目。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劉彥慧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個試管嬰兒的週期是從治療開始的,到把胚胎放入子宮後纔算一個週期,這個週期一般花費是3萬~5萬元之間,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納入醫保的話,可以減少部分費用,讓有經濟困難的家庭獲益。但納入醫保後,嘗試試管嬰兒的人能否多起來,仍有待觀察,原因在於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仍受制於多種因素,比如男女雙方的身體條件等。

上述負責人表示,因爲是11月1日輔助生殖才進入醫保,他所在的地市醫保基金的使用量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預計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因爲輔助生殖的費用是比較高的,醫保基金也面臨着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居民醫保基金的壓力會更大,廣西有幾個城市居民醫保基金可支撐的月數已經接近高風險區。

據《廣西日報》報道,南寧市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南寧市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一週內,南寧市基本醫療保險累計410人次結算相關醫療費用148.88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達91.95萬元。

輔助生殖的費用還貴在非一次性支出。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輔助生殖活產率不足40%,一名成功的試管嬰兒出生通常需要經過2~3個培育週期。劉彥慧表示,年齡越大,成功概率就越低,40歲以上的,一次成功的概率就很低,可能需要做2~3個週期,甚至5個週期,相關費用也水漲船高。

醫保也只能解決部分培育週期的費用。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局等部門發佈的《關於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的通知》規定,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均限門診,且每人最多隻能報銷兩次,基本覆蓋每名參保人兩個輔助生殖移植週期的治療費用。

提振生育意願需“三育”成本並降

金牛表示,生育具有時期性,隨着生育旺盛期的育齡婦女數量減少,釋放生育潛力的空間也會壓縮。在疫情後,廣西及時將輔助生育納入了醫保,有利於抓住窗口期和快速提振生育水平。生育意願的影響因素具有綜合性,生育成本僅是一方面,養育成本、教育成本也是其他方面的重要考量,最終是否能夠收穫提振生育意願的明顯效果,還需要看養育政策、教育政策、女性就業政策等一攬子的配套情況。

此外,廣西不僅僅在降低生育成本方面快速響應“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也在降低養育成本方面較早邁出嘗試步伐,廣西在全國率先開展“醫育結合”普惠托育服務,建成區級—市級—縣級的多層次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有效緩解家庭嬰幼兒照護壓力。

金牛認爲,廣西在全國率先做出這些表率,在氛圍上已經先行一步,但廣西不是孤立的存在,全國其他地區在經過論證後,也會陸續追趕,營造全國性的包容性生育文化氛圍。

2022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醫療機構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作爲自費項目的輔助生殖技術或將被醫保覆蓋。

2023年2月,國家醫保局網站公佈《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提案答覆函,稱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今年5月,江蘇省醫療保障局辦公室回覆參保人諮詢時表示,考慮到輔助生殖技術醫療費用相對較高,也容易引起法律糾紛、社會倫理等問題,國家醫保局對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態度非常慎重,並加強對各地的工作指導,要求綜合考慮當地醫保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江蘇省在國家指導下,將積極開展研究,明確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的條件、規則和程序等,在保證基金可承受、臨牀醫療安全規範的前提下,將符合條件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減輕羣衆費用負擔,支持國家積極生育政策。

遼寧省醫保局也曾發文,擬於7月1日執行將胚胎培養等18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遼寧省生育保險目錄。但之後8月,遼寧省醫保局在回覆公衆留言時表示,考慮生殖類項目比較特殊,情形複雜,待遇政策制定國內尚無成熟經驗可借鑑,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配套的待遇政策。

11月20日,深圳市醫療保障局在《關於市政協七屆三次會議第20230283號提案的答覆函》中稱,根據國家、省醫保目錄管理規定,各地市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用變通的方法增加目錄內項目,深圳市並無目錄調整的權限。該局已向省醫保部門反饋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目錄的相關訴求,並積極推動省相關政策措施出臺。

(本報記者林志吟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