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粉絲”無端斥責裁判對跳水冠軍全紅嬋“壓分”,衝上熱門話題。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發文,抵制“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滲透。

記者調查發現,逐步向體育領域蔓延的“飯圈”陋習背後,有門檻有分工,且以“代拍”運動員、賣“周邊”產品等形式牟利。專家認爲,“飯圈”背後往往是圍繞曝光量爲導向,要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引導治理。

亂象

體育“飯圈”陋習屢現

“飯圈”,是粉絲圈子的簡稱。原本指的是由追星粉絲自發組成的羣體,後來逐漸變味爲有組織、專業化的利益圈層。在正向的“飯圈”文化中,粉絲們可以一起做公益,捐款捐物等。但在畸形有害的“飯圈”文化中,粉絲則通常分不清邊界和底線,盲目打榜、謾罵對立、互相拉踩等。也正因爲如此,連日來抵制飯圈陋習向體育領域蔓延,才成爲各界關注話題。

“真是不明白,難道裁判真會故意打低分不成?”看到近期有關全紅嬋比賽的新聞後,在體育迷金大偉看來,體育比賽是很專業的事情,所謂“內幕”“壓分”的論斷太過偏激,“一個裁判走上賽場之前,有很多年的實踐積累和專業判斷。”金大偉說,他看到網上有一個視頻片段,賽後全紅嬋略顯拘束地接受採訪,肢體動作示意周圍人羣淡定冷靜,但畫面外還是傳來一陣陣尖銳的“(分)打低了”“就要說!我就要說!”

記者檢索發現,在微博、社交媒體、網頁論壇以及短視頻平臺上,有大量與這場比賽和裁判相關的信息。有的平臺連日來話題熱度不減,也產生了一些辱罵或情緒對立的內容。數據顯示,在微博平臺上,“全紅嬋粉絲怒斥裁判壓分”話題閱讀量已1.8億、互動量13萬,在熱搜榜最高位置第5位,在榜時長12.5小時。而在當事運動員的“超話”社區中,有網友舉報多個語言人身攻擊運動員的賬號內容截圖,認爲其“多次試圖引導粉絲互撕謾罵,多次造謠拉踩……”

“飯圈”陋習向體育領域蔓延的背後,一些網站平臺、社交媒體的持續推流話題,也更引起人們的擔憂。記者調查發現,發生在全紅嬋身上的“飯圈”亂象,不是個例。此前,在體育圈已經有多位運動員不堪其擾,且明確拒絕“代拍”、長時間跟拍以及其他侵犯個人隱私的“飯圈”陋習。

就在一個多月前,國乒運動員王楚欽對“飯圈”陋習發出聲明。“在賽場外,我也是普通人,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隱私,保持距離,給我一些喘息的私人空間。”王楚欽通過官方球迷會發布聲明,呼籲尊重其個人隱私,希望抵制“代拍”和長時間跟拍等行爲。

記者注意到,此前,羽毛球世界冠軍陳雨菲的生活信息和航班行程也被粉絲髮到網上。她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醒“飯圈”不要有越界行爲。中國女籃球員楊舒予也曾明確表示,“不要接機,不喜歡,球場見,謝謝。”

運作

“粉絲”有門檻有分工

這些盲目叫囂、騷擾運動員的人是誰?是如何聚集起來的?調查發現,背後有門檻、有分工。

“微博上有日常交流的粉絲羣,有些運動員參加大賽時還會有觀賽羣。但是要求都挺高,我就沒有加。”體育愛好者小陳說,微博上的羣組大多設有嚴格的進羣審覈標準,入羣后也有很多規則需遵守。有羣組提出,系統顯示超過30天未打開羣,或者長期未更新、加入較多超話羣等,就會被羣組“清退”。

記者梳理發現,一些粉絲羣明確要求,微博連續三個月發佈過該運動員相關內容,或者“超話”等級不低於8級。所謂“超話”,就是微博超級話題的簡稱,是擁有共同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圈子。在“超話”中,可通過簽到、評論、轉發等方式獲得經驗值,簽到1次可以獲得4經驗值,達到8級需要500經驗值。

此外,很多運動員個人粉絲羣都強調,申請入羣者必須得是“唯粉”,也就是隻喜歡這一個人,在競技體育中時常被視作“無論對手是誰,均支持該運動員勝出”。有粉絲提問,爲何申請進羣沒有被通過,一位有經驗的粉絲在評論中解釋稱,在該領域中只能關注這一位運動員,“如果你還關注了別的運動員的話,估計就不行。”

羣組或者“組織”有門檻,日常的具體“工作”內容也有分工。記者發現,在微博、貼吧、短視頻等平臺上,都有相關賬號和羣組。其中一些賬號粉絲數高達幾十萬、上百萬。這些賬號有的是由個人粉絲運營、管理,被稱爲“大粉”,也有的是一個團體運營的“粉絲站子”。從某站子賬號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其擁有清晰的組織架構,按照管理組、運營組、文案組、美工組、視頻剪輯組、活動策劃組等部門進行分工。

一名行業人士介紹,“飯圈”是新的明星制度、新的明星文化的產物,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產品形態。無論哪種“飯圈”,其運作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一切圍繞曝光量。其分工也是以曝光量爲導向的分工。比如,機場接機、劇組或運動場探班等可看作是直接曝光;而衍生的“周邊”產品包括“卡牌”、簽名照等,則可看作是間接曝光。

鏈條

做數據賣周邊成慣例

“數據女工出動啦”“轉贊評走起”……隨着大粉號召,粉絲們點進運動員新發的微博,開始“做數據”。除了日常的轉發微博,有時“大粉”還會組織“輪博”活動,也就是短時間內大量轉發運動員的微博。“在體(育)圈一提到數據總會有很多人覺得,運動員不需要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可是真的不需要嗎?”有粉絲解釋稱,運動員的代言需要數據維護,相關博文也需要把控輿論風向。

除了粉絲的自發行爲,平臺也爲了獲得更多流量,在背後推波助瀾。一位被20餘萬人關注的粉絲,發佈了一張投票頁面的截圖,並問道:“這又是啥?怎麼三天兩頭有投票?”記者搜索發現,僅在體育領域,今年的投票就有“年度最受歡迎運動員”“亞運會運動員加油榜”“超話大賞年度競技”等。由於每天都可以投票,要想讓喜歡的運動員排名靠前,就得天天來“打投”。儘管如此,還是有粉絲對此樂此不疲,有人稱通過投票“給平臺看看人氣”。

這些粉絲賬號,每天整理發佈各類信息,組織線上線下應援,真的完全是“爲愛發電”嗎?有粉絲透露,部分收穫了不少關注的粉絲打開了微博“共享計劃”,博文、視頻被瀏覽後可以獲得一定收益。但她也提到,由於一些“大粉”和站子會向其他粉絲贈送應援用品,從共享計劃“拿到的那點錢還不夠做應援的”。不過,記者在多個相關賬號搜索,具體收支情況都並未公開。

同時,一些商家也盯上了運動員粉絲的這碗羹,通過售賣周邊產品等方式來賺取利潤。在購物平臺上,有商家出售着利用運動員形象的金屬徽章、掛件吊飾等商品,在這些店鋪裏,往往也在出售影視明星、遊戲角色等人物的相關產品。此外,也有粉絲與商家合作,製作各類運動員“周邊”產品出售。

靠運動員粉絲盈利的觸角,也延伸至線下。“出某某運動員機場到達圖”“接某某比賽代拍”……如今一些職業“代拍”將鏡頭對準了運動員,蹲守在機場、比賽場館等地拍照,以此獲利。“你要誰的?”記者隨機說了一位運動員的名字,“代拍”回覆“到達的已經賣了,出發的可以給你拍”。據他介紹,“代拍”拍的人物照片只賣給一個人,打包價格是250元,包括200至300張照片、1至2段視頻。

一名行業人士表示,要有效管理“飯圈”文化向競技體育圈蔓延,首先要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實現積極的價值觀引導。比如,有關部門應對一系列新的市場主體進行有效監管,如粉絲追星的組織團體等。同時,也要逐步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的評論評價體系,及時引領相關追星組織團體的價值觀。只有與新的明星制度、新的明星文化下的新的市場主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關聯和約束機制,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溝通和積極的價值觀引領。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