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通財經APP訊——芝加哥大豆期貨週三小幅走高,延續了前一交易日的漲勢,交易員評估了巴西炎熱乾燥天氣條件的影響,該天氣狀況導致全球最大生產國的產量下降。

小麥期貨上漲,玉米期貨持平。

截至北京時間19:45,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合約Sv1上漲0.1%,至每蒲式耳13.4750美元,週二上漲1.3%。後來的合約大多走低。

“巴西是目前的焦點,”悉尼農業經紀公司IKON Commodities的Ole Houe表示,作物產量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價格波動,並補充說巴西大豆收成仍將很大。

“即使我們損失了2000萬噸,我們的產量仍然高於5年平均水平,”他說。“在全球範圍內真正出現問題之前,我們可能會損失大量農作物。”

MB Agro的一位顧問表示,他預計巴西在2023/24年度將收穫1.55億噸大豆,比最初預期低1000萬噸,因爲乾旱影響了馬託格羅索州提早播種作物的農民。

巴西20個主要大豆產區未來15天氣溫和降水偏差預測

從天氣模型的最新預測來看,未來1-5天,巴西20個主要大豆產區氣溫仍舊高於正常水平且降雨低於正常水平。未來6-10天,儘管高溫持續,但降雨水平預計會增加。具體降雨量多少有待觀察,這也是市場目前最爲關注的因素。整體來看,未來15天內,氣溫高於正常水平,而儘管一定程度的降雨可能緩解高溫給作物造成的損害,但緩解幅度可能有限。

美國農業部確認美國出口商向未知目的地出售了2023/24年交付的123,300噸大豆,這也支撐了大豆價格。

其他作物方面,CBOT玉米Cv1保持不變,爲每蒲式耳4.7350美元,小麥Wv1上漲0.7%,至每蒲式耳5.7625美元。

對於小麥,Agritel表示,由於秋播良好,2024年俄羅斯產量可能達到9000萬噸,並且俄羅斯供應(包括庫存量)可能在2024/25年度連續第三季超過1億噸。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近幾個月來自該國的充足發貨使小麥價格保持在三年低點附近。

不過,俄羅斯《消息報》報道稱,如果庫存降至1000萬噸,政府可能會禁止糧食出口。

據IKAR農業諮詢公司報道,俄羅斯1月離岸價12.5%蛋白小麥的出口價格上週上漲5美元,至每噸235美元,原因是港口暴風雨天氣導致發貨量下降。

烏克蘭農業部週二表示,截至11月28日,烏克蘭農民已基本完成冬季作物播種,播種面積約爲596萬公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