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推出精準有效的財政政策迫在眉睫,首先就可以先從提振房地產着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市場熱衷於探討中國是否如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般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與此同時,隨着阿根廷熱度上升,關於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增多,中國是否“拉美化”的議題重回視野。

“中國和日本當年有很大區別,和拉美過去幾十年發展也有很大區別。”面對當前市場熱議的中國“拉美化”、“日本化”問題,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及合夥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許思濤在11月24日召開的2023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金融峯會上表示,對這一問題的探討,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同時爲可持續增長尋找答案。

“隨着(我國)經濟體不斷擴大,我們對於很多數字波動要有平常心。”許思濤認爲,在中長期內可以預見,中國的人均收入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經濟未來十年內仍可以維持4%左右的增速,這與上世紀90年代日本人均收入已經與美國齊平完全不同。

相比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許思濤認爲,我們更應該與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作比較,同時吸取後房地產時代日本宏觀經濟對策的經驗和教訓。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推出精準有效的財政政策迫在眉睫,首先就可以先從提振房地產着手。對此,他提出四點原因:第一,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第二,政府的政策優先級亦會影響總體信心水平;第三,目前政府正不斷出臺更多政策,但關鍵在於切實增強社會信心;第四,在穩定房地產方面,除了一個理想方案,政策力度也十分重要。

對於未來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資產配置建議,許思濤認爲,首先,住宅市場大概率表現穩健,商業地產前景將繼續分化,產業園區投資需要較爲謹慎;其次,區域型特點會更加明顯,比如南方和北方,抑或產業多元化與產業單一城市將更加分化;再次,長期內人口流動是影響地產發展的重要因素;最後,改善型住房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關於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許思濤認爲,這有其自身的特殊因素,而且拉美區域間存在較大差異。在中國,居民保持消費韌性仍是長期趨勢。一方面,中國依然擁有龐大的中產階層,城市化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居民依然有加槓桿空間,中央財政有巨大轉移支付空間。同時,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財富轉移,以及年輕人的消費信心驅動消費升級,都是不可忽視的有力支撐。

對於2024年乃至中期內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許思濤認爲增速有望保持在4%左右,但需要建立在推進改革的基礎上。中國經濟還有哪些改革潛力?許思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勞動力市場改革,比如延遲退休、增加勞動力市場流動性等;二是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尤其要增加直接融資比重,這對推動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綠色金融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