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杭州30億量化跑路”風波,讓踩雷的橫店東磁(002056.SZ)受到關注。

橫店東磁通過信託公司買了3億元私募產品,目前僅收回1375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踩雷事件加劇了橫店東磁股價走弱的情形。自從2022年6月29日股價登高至28元/股後,公司股價就持續震盪下跌,截至今年11月29日,累計跌幅已經超過50%。

今年二、三季度,滬股通持續減持所持橫店東磁股份。

雖然股價走勢弱,但橫店東磁的經營業績並不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16.50億元,同比增長36.60%。

橫店東磁原本主營磁性材料,近年來,隨着光伏、鋰電池等市場景氣度攀升,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均增速在40%左右。

熱衷於投資理財的橫店東磁資金充足。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貨幣資金達95.46億元。前三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達29.59億元。

踩雷“私募跑路”股價加速下跌

走勢較弱的橫店東磁,遇上公司踩雷理財,加劇了股價下跌趨勢。

11月24日晚,橫店東磁發佈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3億元於2022年11月22日與國通信託簽訂了《國通信託·盈瑜一號單一資金信託信託合同》並認購了盈瑜一號,期限爲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爲5.5%。該信託原本今年11月24日到期,但截至到期日,3億元的投資僅收回1375萬元。回收金額不足當時投資的5%。

公司稱,其餘資金可能存在無法按期兌付或全額兌付的風險,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亦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已指派財務和法務負責人牽頭成立專項小組,積極聯繫督促各相關方儘快向公司兌付上述投資本金及收益。與此同時,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必要時將採取法律訴訟措施等其他維權手段,最大程度減少公司的潛在損失。

11月27日,踩雷杭州私募跑路案消息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橫店東磁的股價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終收盤,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達到7.57%。

11月29日,橫店東磁的股價繼續表現爲弱勢調整,收報13.61元/股,跌幅爲1.16%。

2022年6月29日,橫店東磁的股價攀升至高點28元/股後,持續走弱。到今年11月29日,區間跌幅爲51.39%。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不只是投資上述信託形式理財,橫店東磁還通過其他形式進行理財。

今年3月9日,橫店東磁曾發佈2023年度委託理財暨關聯交易的公告稱,爲進一步提高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不同時點的自有閒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降低公司資金成本,爲公司及股東謀取更多的短期投資回報,公司將在保障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擬以不超過3億元自有閒置資金購買關聯方南華期貨及其下屬子公司的理財產品,該3億元理財額度可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同滾動使用。

公告之時,橫店東磁持有南華期貨理財產品本金金額爲2076萬歐元。

南華期貨是橫店東磁控股股東橫店集團控股的子公司,是橫店東磁的關聯方。

2022年,橫店東磁的理財產品收益爲0.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三季度,滬股通相繼減持所持橫店東磁1826.87萬股股份、1581.09萬股股份,持股比降至2.92%,而今年一季度末的持股比爲5.02%。

轉型光伏鋰電業績持續增長

雖然理財踩雷、股價跌幅較大,但橫店東磁的基本面還不錯。

公開資料顯示,1980年,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派33名員工前往寶雞學習,進而創辦了東陽縣橫店磁性器材廠。深耕磁性材料40多年,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鐵氧體永磁和軟磁生產企業,主要從事磁性材料+器件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

2009年,橫店東磁進軍光伏領域,近年來,又發力鋰電池,形成了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鋰電兩大產業羣,公司圍繞兩大產業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的服務。

目前,橫店東磁光伏產品基本出口至歐洲、日本、韓國、澳洲、拉美、非洲等地,其中,歐洲市場爲橫店東磁最主要的市場。公司組件出貨量連續多年穩居歐洲分佈式市場第一梯隊,並塑造了黑組件市場的領導品牌。

橫店東磁不斷擴產。2021年底,公司建成投產4GW高效電池、2GW高效組件等項目,2022年做出投資決策32.51億元,其中,子公司江蘇東磁的2.5GW高效組件項目於當年7月建成投產。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披露多個項目,包括子公司四川東磁分兩期投資年產12GW新型高效電池項目、子公司連雲港東磁投資年產5GW新型高效組件項目及超百個技改提升項目等。

鋰電池方面,上半年,公司鋰電池出貨1.4億支,貢獻收入9.39億元。

目前,光伏產品收入是橫店東磁收入的主要來源。今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產品、磁性材料、鋰電池的收入分別爲67.97億元、18.22億元、9.3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66.34%、17.78%、9.16%。

受益光伏、鋰電等行業高景氣,橫店東磁的業績表現出色。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65.64億元、6.91億元,同比增長1.16%、0.31%。2020年至2022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爲81.06億元、126.07億元、194.51億元,同比增長23.50%、55.54%、54.28%。同期,公司淨利潤爲10.14億元、11.20億元、16.69億元,同比增長46.67%、10.54%、48.98%。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157.57億元、16.50億元,同比增長11.56%、36.60%。

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已經無限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今年全年淨利潤預計會繼續高速增長,屆時,公司淨利潤將連續四年高速增長。

只是,淨利潤持續高速增長,二級市場上的股價卻不斷下跌,二者持續背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