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20年,股市動盪起伏,我們見證了五輪牛熊,有 2005—2008年和 2013—2015年這樣的大牛熊,也有 2009—2012年、2016—2018年、2019—2022年這樣的小輪轉。這樣動盪不安的市場,讓新手遲遲不敢下場,讓股民備受折磨,大家都在追尋投資的聖經。

所以,投資中有沒有什麼是不變的?

《週期、估值與人性》的作者凌鵬,現任投資公司創始人,曾長期在主流機構從事投研活動,作爲專業投資機構的一員,始終處於投研一線,親歷A股20年的沉浮,經過很多年的思考,不斷地抽象、提煉,整理了投資的三個不變原則分別是週期、估值和人性。

不變之一:一切皆週期

總有人將股票分爲成長股和週期股,似乎兩者對立。其實一切成長皆爲週期,只不過由於商業模式不同,不同的行業週期長度不同。比如,平均 3~5年就一輪豬週期;白酒從 2000年開始共經歷兩輪週期,2000—2012年爲上升週期,2013—2015年是下降週期,2016—2021年重新上升,2021年至今又有所下降;而銀行的週期就更長,20世紀 90年代至今也不過 1.5個週期,整個 90年代隨中國經濟“軟着陸”而下降,2000—2010年是黃金 10年,2011—2020年這 10年處理不良資產,2021至今從底部回升。

所以,花無百日紅,當一個行業無限風光的時候,誰又能預料它也有門可羅雀的一天?這個世界沒有永恆的賽道,只有永恆的週期思維。

那是什麼因素在主導週期?主要有兩點:需求釋放的斜率和產能供給。一般而言,當一個行業滲透率快速提升時,需求釋放比較快,此時容易催生泡沫,雞犬升天;等滲透率到了一定程度,需求還在釋放,但速度大幅放緩,此時開始殺估值,行業競爭加劇、集中率提升。

一般而言,供給滯後於需求,當需求爆發時,供給往往跟不上,但此時企業肯定大造產能,爲未來的供給集中釋放埋下伏筆。於是,需求釋放和產能建設兩者的時間差,導致行業景氣度的大幅波動。

一開始,需求快速提升,供給跟不上,所以行業景氣度前所未有地好,價升量不足;接下來,需求繼續釋放,但微觀主體投入大量的資本開支,此時供給有所增加但仍趕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量價齊升;之後,隨着滲透率達到一定程度,需求釋放的速度有所放緩,而前期投入的資本開支開始變成大量產能供給,景氣度開始下行。隨後就展開殘酷的價格戰,去產能和企業破產退出,行業集中度開始提升。

凌鵬將2005年後的A股發展劃分爲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的主角都經歷了這一過程。2005—2009年的週期股在地產和出口的雙輪驅動下,需求極大釋放,當時似乎有再多的供給都不是問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所有周期股的估值都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此後 10年,城鎮化率還在提升,但斜率已然放緩,盛世堆積的產能成爲一種負擔。後來在自身去產能的基礎上再疊加國家強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週期股才迎來第二春,整個過程大致花了 10年時間。

同樣的道理,2010—2015年在 3/4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基礎上,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迅速提升,新穎的商業模式、高頻的數據和頻繁的外延擴展共同催生了一輪牛市。2015年下半年的三輪“股災”使A股的互聯網牛市終結,但國際市場上的中概股還在享受紅利,直到 2021年春節。

2016年以後,白酒股和一些週期金融龍頭股率先結束了 2011年開始的週期調整,煥發第二春,戴維斯雙升都有近 10倍的漲幅。新能源股在經歷了前期的政策驅動和主題驅動後,於 2017年進入滲透率迅速提升的過程。但同樣,它們在最景氣的那幾年積累了大量產能,這些產能會在後面幾年陸續出來,註定也是一場廝殺。所以,世事變遷,道卻不變,萬物皆週期。

不變之二:估值終有效

很多人認爲A股是一個新興市場,只有趨勢,沒有估值。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以凌鵬多年的觀察,估值因子在A股非常有效。A股的趨勢確實很極致,但這種極致的趨勢只是讓鐘擺離中點更遠,並未阻止迴歸的發生。

很多人都相信股市能預見未來,比如 1918—1919年大流感肆虐的時候美股是漲的,再比如英國股市在倫敦大轟炸前就見底了。對於這兩個案例,凌鵬曾做過深度覆盤,結論與主流觀點不同。

對於第一個案例,在大流感最肆虐的時候,美股確實是上漲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在 1918年和 1919年分別漲了 10.51% 和30.45%,因此很多人輕率地得出結論:疫情無礙股市上漲!但當我們把這段歷史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就會發現這個結論值得商榷。

1916—1921年,美股先跌後漲再跌,1916年和 1917年分別下跌了 4.19% 和 21.71%,經過 1918年和 1919年的上漲,1920年又跌了 32.9%,1921年漲了 12.3%,然後纔是“喧囂的20年代”。

如果看日度數據,那一輪美股在 1916年 11月 21日見到高點110.15點,然後一路跌到 1917年 12月 19日的低點 65.95點,幾乎腰斬。然後又上漲到 1919年 11月 3日的 119.62點,再跌到 1921年8月 24日的低點 63.9點。

也就是說,在 1918年行情啓動前,美股處於 65.95點的低位,這個位置在之前的 20年只有 1907年(就是摩根請求利弗莫爾不要繼續做空那次)和 1914—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短暫跌破過。所以在大流感暴發前,美股處於歷史低位。

再結合美國那幾年的經濟情況,結論會更明顯。1916—1922年美國的實際GDP增速分別是 13.9%、-2.5%、9%、0.8%、-0.9%、-2.3%和 5.6%,幾乎與那幾年的股市走勢一一對應。1917年股指暴跌 21.71%是因爲經濟負增長 2.5%,而 1918年和 1919年的股市上漲是因爲經濟上漲 9%和 0.8%,之後經濟增速又再度回落,直到 1922年以後的繁榮。

因此,粗略覆盤,我們就會發現 1918年和 1919年的美股上漲根本不是不懼病毒,而是另外兩個原因:美國股市處於歷史低位且經濟繁榮,所以估值還是起了決定性作用。

對於第二個案例,我們沒有辦法找到當時英、德具體的股票指數,當前的英國富時 100和德國DAX30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纔有,所幸巴頓·比格斯(Barton Biggs)的《二戰股市風雲錄》對那段歷史有詳細記錄。

雖然比格斯也認爲股市有某種神奇的預見性,但他忽略了幾個基本的事實。第一,倫敦大轟炸發生於 1940年 7月10日—10月 31日,英國股市 6月初見底,當時的股市僅 0.2~0.4倍P/B,幾乎跌破 1932年熊市最低點。

第二,事實上,倫敦大轟炸期間全球股市都在漲,英國股市的上漲程度還不如德國股市(德國股市在 1941年秋天才見頂),如果從相對收益的角度看,股市見底是預見英國勝還是德國勝?第三,英國股市並不是在 1940年 6月見底就一路向上,其後兩年有過幾次回踩,只是未破新低。真正上漲是在 1942年 7月以後,那時候美國已經參戰,對英國來說形式不斷變好。所以英國股市的主升浪伴隨着戰爭形勢好轉而同步展開,股市根本沒有體現預見性。

事實上,根據《二戰股市風雲錄》的記載,很多 1940年 6月就選擇買入的投資者是相信希特勒會登陸英國,永久統治歐洲的,他們是覺得即便如此,當時的估值也值得下注。所以,不是股市有預見性,而是估值和位置足夠低,投資者認爲可以賭,可以承受任何風險。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巴菲特曾反覆說過他不是靠預測指數或者個股股價而賺錢的。我們之所以下注,不是因爲未來會發生某件事,而是當前的性價比就合適!

回到A股,我們看過去 20年的三個階段,一直重複的一個事情就是“高低切換”。2009年的高點,週期股的估值遠遠高於消費股和成長股,所以後續成長股取代了週期股。到了 2016年年初,即便經過三輪“股災”,創業板和互聯網股的估值還遠遠高於白馬股和藍籌股,所以資金向“核心資產”遷移。如果我們對 2021年以後行情的推斷是對的,那就又一次證明估值的有效性,低估值將成爲下一個階段的王者。

不變之三:人性永不變

資本市場之所以存在牛熊,很大一個因素就是人性。哪怕前人總結了諸多經驗,很多大師把一生的心血都寫入書中,但依然無法阻止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在過往的三個階段,2007年 10月憧憬“黃金 10年”,2015年5月追逐“互聯網 +”,2021年 2月覺得茅指數和寧組合是永恆的賽道,都是極致的貪婪。而在 1664 點、“熔斷”後和 2018 年年底,市場又非常恐慌,似乎世界末日來臨。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經過近 20年的投研,不斷回顧經驗、教訓,我們發現很多時候都不是認知的問題,而是對人性的掌控不足。所以,就回到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對弟子的回答:“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歷和修行在這個時候就非常重要,可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親身經歷,那如白駒過隙的一生,又能經歷多少?所以,要讀書、要覆盤、要研究歷史和大師的心得,從前人的經驗教訓中得到提升,這實在是成本最小的一種進步方式。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的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20年來,雖然有諸多變化,但穿越現象透視本質,週期、估值和人性是三項不變的存在。週期主要站在實體的角度,描述宏觀、行業和公司的景氣度變化;估值則將實體投射到二級市場,到底要付出多少注碼去表達我們對實體的評估;而人性在二級市場被無限放大,加劇了估值乃至景氣度的波動。

其實,把握週期、重視估值、控制人性恰恰就是價值投資的內核。很多人說A股充滿賭性,用理性的方法會毫無收穫。其實不然,越是非理性的市場,越是人潮湧動,理性的方法反而會收穫更大。如果這個市場人人理性,那我們的收益從何而來?僅僅靠企業的盈利很難創造出巨大的複合收益率。這就像打牌一樣,如果純粹從賺錢而不是技巧對抗的角度,你更願意和高手打牌,還是和新手打牌?新手或許由於亂出牌讓你一時手足無措,但只要你堅持正確的打法,一定可以從新手那裏贏得更多。

(本文摘編自中信出版新書《週期、估值與人性》)

《週期、估值與人性》

中信出版集團

凌鵬 著

2023年11月

內容簡介:

作者凌鵬長期在機構投資者使用的方法論。每一輪週期均按照醞釀—崛起—調整—泡沫—隕落的順序發展。在變幻的主線邏輯中,也有不變的共性,即週期、估值與人性。“週期思維”纔是永恆的賽道。通過覆盤歷史,該書助力投資者順應時代,構建切實可行的投研體系與投資框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