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受制於業績增長放緩,國內ICT頭部企業之一新華三日前啓動降薪機制。

11月23日,新華三總裁兼CEO於英濤的一封內部全員信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曝光。於英濤在信中宣佈,受行業整體形勢影響,公司業績增長出現了放緩的情況,經過公司管理層審慎評估,爲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更好地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公司將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管理舉措。

具體舉措方面,於英濤表示,公司個人職級17級(含)以上的幹部與員工將主動降薪20%,個人職級16級幹部與員工、15級幹部將主動降薪10%,執行期自2023年12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公司將根據經營情況決定是否提前終止或延長。

截至發稿,《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新華三多位內部員工處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但對於增長放緩的具體業務及原因,相關員工表示並不知情,記者就此致電新華三方面也未獲得回覆。

在全員信末尾,於英濤表示,未來公司營理層有信心與全員一起,通過持續聚焦核心業務、不新優化運營效能,更好搶抓市場機遇、積蓄髮展動能,讓公司業績儘快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同時也確信,未來公司業績持續好轉,也將帶給公司員工更好回報,讓其共享企業發展紅利。

降薪早有跡象

因財務壓力進行降薪,在商業領域並不少見,全球百強企業亦有過諸多先例。但對於此前一向以亮麗業績領跑行業的新華三而言,增長態勢突然放緩,也引發市場對其運營現狀的猜測。但有多位通信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從今年早前的資本收購遇阻開始,新華三業績增長不及預期或已有跡象。

公開信息顯示,新華三正式成立於2016年,其前身爲2003年11月創立的華爲3Com,由華爲與3Com合資共建,其中華爲與3Com分別持股51%和49%。2006年,3Com收購華爲3Com全部股份後,於2007年4月將其更名爲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三通信(H3C)。

2009年,惠普收購3Com,華三通信也隨即成爲惠普全資子公司。2015年6月21日,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宣佈收購華三通信51%的股權。其後一年,華三通信與中國惠普企業集團合併,正式變成如今的新華三。

此後,新華三逐步發展爲紫光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與業績擔當,在財務上與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並表。截至目前,新華三擁有計算、存儲、網絡、5G、安全、終端等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智能聯接、邊緣計算等在內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術服務。

紫光股份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在過去2021財年與2022財年中,新華三的營收分別達到443.5億元、498.1億元,淨利潤也高達34.34億元、37.31億元。而2023年上半年,新華三也延續了營收、利潤的雙增長態勢,其中營收達249.9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2.6%。

良好的財務表現,也讓紫光股份嘗試進一步收購新華三剩餘的49%股份,使之變成旗下全資子公司。今年5月26日,紫光股份發佈多份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HPE開曼購買所持有的新華三48%股權,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Izar Holding Co.購買所持有的新華三1%股權,合計收購新華三49%股權,標的資產作價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247億元。

但在今年9月底,紫光股份卻突然宣佈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紫光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終止原因是爲順利推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及本次交易的實施,經慎重評估,公司決定先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工作,再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因此,目前公司先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待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後,公司再推進本次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紫光股份公佈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雖然公佈了新華三375.70億元的營收數據,但已不再披露新華三前三季度的淨利潤指標。

復甦需待利好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華三遭遇的增長放緩難題,雖然有其自身原因,但並不都是企業自身的問題。當前整個ICT行業的不景氣,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緊密相關的產業出現增長下滑趨勢。

日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紫光股份相關負責人承認:一方面,受到外部經濟形勢影響,業績增長承受了較大壓力;另一方面,公司業務主要爲to B/to G,在收入確認上存在季節性特點。

“今年以來,以政企作爲主體市場的行業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除了像新華三爲代表的通信設備商外,包括公有云、網絡安全領域,其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幅放緩。”C114通信網主編周桂軍向記者分析表示,由於宏觀環境的衝擊,今年政企市場的整體IT預算都有較大幅度的縮減,這成爲許多行業低迷的原因之一。

國內CIO發展中心發佈的《2023年中企業IT需求趨勢調研》數據顯示,相比2022年,45.1%的企業的IT預算有所下降。

以公有云爲例。記者注意到,國際數據公司(IDC)日前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上半年)跟蹤》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同比增長15.9%,創下近三年來同比增速新低。報告明確指出,企業IT預算增長不及預期,成爲市場不振的首要原因。

對此,IDC中國企業研究部研究經理崔婷婷向記者指出,隨着疫情後各方面業務需求逐步恢復,企業對於預算的制定、支出和使用更加謹慎,降本增效需求進一步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增速。

需求側的規模縮減,也使得企業在應對上更多選擇降本增效的策略。Omdia電信戰略高級首席分析師楊光向記者表示,在下行週期,降薪裁員是科技企業最常使用也是最直接見效的方案。“從企業員工利益的角度出發,高階崗位率先降薪是相對爭議較小的一種選擇,但如果後續保持財務壓力,裁員一般也會在預備的選項內。”在分析新華三降薪潮後的未來走向時,楊光表示。

但對於新華三的未來前景,業內人士仍然保持相對樂觀。楊光表示,雖然產業環境存在不利因素,但通信行業的週期漲落此前已出現過多次,很多老牌設備商都具備應對的經驗,同時考慮到疫情後我國宏觀經濟環境也在逐步恢復,企業的IT支出也有望回漲。

在周桂軍看來,破除業績增長困境的一大利好是看是否有創新增收點,考慮到當前AIGC帶來的新一輪增長,以算力作爲主營業務之一的新華三,也有着更多積極的利好。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新華三國內企業業務營業收入爲186.61 億元。國內運營商業務營業收入爲52.36 億元,同比增長 30.79%。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爲 10.94億元,同比增長 20.94%。其中,2023年1~7月,新華三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人工智能相關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95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是否會繼續收購新華三的事宜,紫光股份董祕辦工作人員也曾在今年9月向媒體公開確認,將會先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工作,再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對於資產重組推進的事宜是“完全可以確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