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晚清名臣、湘軍首領曾國藩,曾多次和太平軍發生戰鬥,而在這個過程中,曾國藩的種種行爲,都被賜予了一個外號“曾剃頭”。

他所經之處,數次命令屠城,不僅殺光了城中太平軍戰士,哪怕是投降的也不能避免,更重要的是他還屠殺城中的百姓。

他率領湘軍,發動了三次屠城,城中屍橫遍野,鮮有人存活。曾國藩行事果斷、殺伐殘酷,站在他的立場上,也許這些太平軍的確應該全部被滅。

但無差別的屠城,則是讓曾國藩以及他率領的這支湘軍,顯得尤其虛僞。

文章圖片1

(曾國藩)

曾國藩一面要求湘軍,歌唱“愛民歌”,標榜自己仁義道德,一面卻又製造了三次屠城,如此暴行,令人不恥。

一、湘軍屠戮九江,軍民盡殺

爲什麼曾國藩的湘軍會選擇屠城?其實從我國古代開始,屠城這件事情並不是件稀奇事。

爲了搶奪城中物資,擴充軍隊的儲備,許多戰爭最後都會演變爲屠城戰,尤其在朝代的交接處,這樣的事情就更容易發生。

而城中的普通百姓,也會被攻城方看做是敵人,而敵人如果讓他們活着,那就會有捲土重來的危機,所以乾脆殺掉。

而當時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和反清的太平天國軍之間,就是明晃晃的敵人關係,所以在戰爭中,兩邊都不曾留手。

文章圖片2

(太平軍)

在圍攻九江的戰鬥中,李續賓作爲曾國藩的得力手下,也成爲了打開九江城門的那一人。李續賓早些年間,原本是和羅澤南共同創立湘勇組織,而之後加入了曾國藩整合的“湘軍”隊伍中,還被任命爲湘軍總營務。

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來勢洶洶,清軍這邊和對方數次對戰。而李續賓率領湘軍,在曾國藩的授意之下,準備圍攻九江城。

1857年,當時在九江鎮守的,是太平天國的林啓榮,他設置炮臺,挖深壕溝,保證城中的物資充足,也做好了和湘軍對抗的準備。

湘軍一路東下,李續賓率領的陸軍和楊載福的水軍,在數日的攻城中,依然拿不下九江。於是李續賓決定“孤立”九江,讓他沒有援軍的可能。

然後後從北面發起進攻,船上的大炮轟倒了城中的房屋,然後又用火箭製造煙霧。

文章圖片3

(血戰九江)

但儘管這樣,林啓榮卻毫無退意,反而是和湘軍僵持了一年多,九江城久攻不下,讓曾國藩和李續賓都十分憤怒。勢必要快速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九江。湘軍意圖破城,始終被太平軍用炸藥炸了下去。

但此時的九江城中,太平軍的物資幾乎全軍覆沒,他們不過是靠着最後一點希望支撐下去。沒多久,這個希望還是破碎了。在李續賓指揮之下,湘軍前仆後繼,最終打開了九江城門而城中一萬七千多太平軍,在與湘軍的戰鬥中全部犧牲

而這並不是結束,湘軍不僅殺害軍人,還殺害無辜的百姓,包括太平軍在內,一共兩萬多軍民被全部屠殺。

“號叫之聲慘不可聞……屍骸堆積,流水腥紅”。

這是李續賓上司給皇帝的陳書,是怎樣的慘景纔會導致血流成河。

文章圖片4

(屠城 圖文無關)

從這短短的幾個字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屠城的恐怖和荒謬。

曾國藩在對弟弟的家書中,提到了這次九江圍攻,他稱“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全城的人,都要被殺光,不能留下一人。

這就是曾國藩認定的屠城,而李續賓將曾國藩的命令,執行的很好。

“屠戮淨盡”的李續賓,在這次之後被升爲巡撫,可以看到當時清廷,對於屠殺九江的認可。但除了太平軍外,城中還有那麼多百姓,也成爲了曾國藩手下的無辜亡魂。

二、安慶遭屠,天京陷落,湘軍再次屠戮

有一就有二,在九江城淪陷之後,很快安慶也遭到了湘軍的屠戮。

而帶兵進攻安慶的,是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荃,而安慶這一戰也十分慘烈,“軍興以來,盪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此話出自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所著的《能靜居日記》。

自從湘軍興建以來,屠城掃蕩從來沒有這麼殘酷過。

1860年,曾國荃率領湘軍,對長江地區的太平軍發動攻擊,很快行至安慶。他先是在城周圍挖建戰壕,包圍了安慶城。而面對太平軍的主動出擊,曾國荃命令湘軍拒不應戰。

文章圖片5

(安慶保衛戰)

在拉扯之下,太平軍打得憋屈,心中自然急躁。加上城外湘軍斷了他們的物資,這讓太平軍十分着急,而外面的救援又始終無法突破。

五月,湘軍開始集火攻擊集賢關外的太平軍,到了六月,赤崗嶺的太平軍也被包圍。

安慶的太平軍到了危急時刻,首先是斷水斷糧,再一個城外的援軍又被湘軍打散,這讓太平軍的境地,陷入了孤立無援當中。

在曾國荃的陸軍和水軍的配合之下,集賢關和菱湖兩岸被全部攻佔,八千個太平軍被殺害

這時候的太平軍原本還想買糧食,但被曾國荃悉數攔截,趁着這個機會,湘軍一躍而上,攻佔了安慶城。而安慶城中的太平軍,則被湘軍全部殺死,儘管他們已經被迫投降,但是等待着他們的依然是死亡。

曾國藩的家書中“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安慶城中不論是軍人還是百姓,皆遭受了屠戮。

屍體堆積在河道中,霎時間染紅了河流,而成山的屍體更是阻擋了船的航行。曾國藩害怕曾國荃心軟,還給他去信“何必以多殺人爲悔”。

文章圖片6

(晚清屠城 圖文無關)

信中寬慰他,既然已經帶兵打仗了,殺賊就是我們的責任,不要因爲殺人太多,而心中有悔意。

趙烈文關於安慶屠城,還記載到,凡是男子成年的皆被殺死,城中數萬名女子,都被擄掠。而在整個安慶之戰中,湘軍一共殺了四萬多人,而這樣的人數是之前不曾有過的。

而請朝廷對於太平天國的迫害,還沒有停止。

當時的太平軍大勢已去,幾王之間關係破裂,死傷幾人,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洪秀全在天京,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定國,隨着清軍的推進,很快天京也迎來了他的陷落。

曾國藩將這次圍攻天京的主攻,還是交給了曾國荃,也算是爲曾國荃鋪路。五月,曾國荃太過冒進,在城外的雨花臺紮營,導致軍隊陷入了孤立的境地。而天京這一戰不能夠馬虎,曾國藩準備讓李鴻章來幫忙,也遭到曾國荃的拒絕。

文章圖片7

(天京之戰)

從二月左宗棠進入浙江,再到四月李鴻章在上海,如今曾國荃就在南京,清軍對城中的太平軍,實施了包圍,以確保攻佔天京務必要成功。

曾國荃心氣高,他拒絕別人幫助之後,決定按照老辦法,先在天京城外,挖了一大圈戰壕。

接着靠水師發動攻擊,兩萬的水師部隊,擊退了二十萬的太平軍。

但儘管這時候太平軍猶如“甕中捉鱉”一般,但是清軍還是不敢輕舉妄動。曾國藩讓弟弟先穩着點,沒想到曾國荃鐵了心的要攻擊。

而大規模的戰爭,又在江水縱橫的地方,尤其容易爆發疫病,而湘軍部隊也不曾避免,但在曾國荃的帶領之下。

率領湘軍與太平軍對戰了整整四十六天,城中的殘部也無力發起攻擊。而城外的據點,也悉數被毀。

文章圖片8

(天京陷落)

太平天國的李秀成提議,他們可以放棄天京,先逃出去再說,但是這個辦法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絕。

人在城在,而隨着太平天國領導班子的留守,我們也看到了這場中國農民起義,最終的失敗和希望的喪失。

曾國藩和曾國荃圍攻中山,在天京城的牆面之下,足足埋了三萬斤火藥。三萬斤火藥被全部點燃是什麼概念,再堅固的城牆,恐怕也無力抵擋。最終天京陷落,而清軍衝進城內,開始了入城搶劫,四處縱火燒殺擄掠。

不論男子、老人、小孩通通被殺害,女子則被擄走遭受非人的侮辱。湘軍在城中打開殺戒,除了太平軍們,百姓也成爲他們發泄的對象。

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而兩三歲的孩子也不會放過。

文章圖片9

(屠城 圖文無關)

天京城中的大火燒了整整七日,空氣中瀰漫着血液的腥臭味。

夾雜着煙霧,滿天紅色的血霧,“金陵之役,伏屍百萬”,而這些則是曾國藩手下死去的平民數量,數百萬的人死去。

在曾國藩的上報中:

“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

屍體遍佈秦淮河,可想而知這次的天京淪陷有多麼的可怕,“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

在曾家兄弟的帶領下,他們把這些人屠戮殆盡。處處都是堆積的屍體,血液流淌,屠城之戰究竟有多慘,我想你看到了。

文章圖片10

(天京陷落)

三、曾家兄弟的榮耀,是萬千軍民鮮血鑄成的

站在清政府和角度,曾國藩和其弟無疑是將才,他們殺賊無數,穩固了清王朝的最後一點江山。

甚至後來的曾國藩還主張洋務運動,表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這樣的一個人,因爲他的“好”,便可以掩蓋掉“壞”嗎?

殺太平軍可以理解,對於湘軍來說,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敵人,可爲什麼非要將百姓屠殺?這是爲自己暴虐所找的藉口罷了。

而曾國藩在天京一戰之後,被賜雙眼花翎,這對一個武將來說是莫大的榮耀。

文章圖片11

(曾國藩)

還被加封爲“太子少保”和一等侯爵之位,而曾國荃也到了一等伯爵之位,同樣雙眼花翎。這樣的榮耀是值得紀念的,但這些功德是如何來的?是在殺了敵軍還不夠,還要對城中燒殺擄掠中得來的。

湘軍的三次屠戮,毀掉了三座城池,而對於南京而言同樣命運多舛。所以曾國藩的外號“曾剃頭”,便是指代他愛好屠城,殺人片甲不留。

而屠城,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殘酷的。

相關文章